摘 要:現(xiàn)代巴洛克和中世紀的洛可可是歷史上在歐洲16世紀至18世紀之間非常流行的兩種古典主義藝術風格,兩者都實際上是源自歐洲的古典貴族主義藝術,在不同的藝術領域,二者在藝術上都有著非常緊密的藝術聯(lián)系和強烈的對比,本文從兩個時期的藝術產生歷史背景、藝術的特點以及不同藝術領域的古典主義藝術表現(xiàn),淺析和對比這兩種時期的藝術風格。
關鍵詞:巴洛克藝術;洛可可藝術;藝術對比
1 產生背景
1.1 巴洛克風格
16世紀的早期法國和意大利產生了巴洛克風格?!鞍吐蹇恕币粋€名詞最初是根據(jù)當時葡萄牙語的“barroco”,意思是“長得奇怪的珍珠”,而這個名字突出的一點之處就是它在其名字中的含義和其中的“怪”,它被當時人們廣泛認為它所代表的也就是一種不完全合乎人們生活方式常規(guī)的一種奇怪生活事物。
巴洛克的出現(xiàn)被當時的藝術家們認為是反對他們的嚴肅以及那種完全偏于傳統(tǒng)理性的法國浪漫主義者的感覺。
1.2 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的藝術主要產生于18世紀的意大利和法國,它和意大利的巴洛克藝術風格還是有一些的異同之處,洛可可風格不管是在建筑還是服裝,都可以給人有一種精美但很浮夸,繁瑣但很纖細的藝術感覺。
“洛可可”是法文“Rococo”的音譯,是“貝殼”的意思,很多人認為這是巴洛克風格的改版延續(xù)。由于18世紀的歐洲自由平等的思想掀起了狂潮,人們的日常生活輕松了起來,因此在生活上的沉重、壓抑的部分也同時遭到了排斥。
2 藝術特點
2.1 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建筑風格的主要藝術特點之一就是強調它的張力、變化,不論是在哪個藝術的領域,它都是具有豪華、熱情、空間感和強烈的立體感、濃厚的西方宗教文化色彩、遠離傳統(tǒng)時代、優(yōu)雅與浪漫的藝術特點。在當時也被信奉天主教的基督教徒所推崇和喜愛。
2.2 洛可可時期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主要藝術特點之一是華麗、輕盈、精致細膩,它主要是在傳統(tǒng)的巴洛克風格的藝術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出來的,其以古代歐洲封建時期貴族傳統(tǒng)文化的嚴重衰敗和沒落為主要背景,間接體現(xiàn)了封建貴族頹廢和沒落、浮華的傳統(tǒng)文化審美以及思想,追求華麗舒適等生活態(tài)度,注重曲線藝術趣味、構圖非對稱法則、色澤柔美輕快、崇尚自然人工藝術修飾、體現(xiàn)諧謔性和飄逸性等藝術特點。
3 不同領域的表現(xiàn)形式
3.1 建筑方面
1)巴洛克風格。巴洛克建筑風格的設計主打是建筑,巴洛克藝術理念設計主題和建筑設計題材幾乎都仍然是以羅馬天主教堂建筑為主,其風格強調了巴洛克藝術的動態(tài)與不安,追求一種理想化的建筑個性和藝術層面,在巴洛克建筑整體的外觀上十分注重于追求繪畫、雕刻與文藝復興建筑的完美結合。
這樣的巴洛克建筑風格十分的符合羅馬天主教希望通過教堂以重新的強化和擴大其天主教勢力的精神需求。巴洛克的天主教堂富麗堂皇,擁有華麗的玻璃外墻、人像柱、深嵌的石膏走線,突出了神秘的教堂氣氛,天主教修士所追求的神秘感與這種炫耀宗教財富的精神需求被很好的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
2)洛可可風格。主打裝飾的洛可可風格,是在巴洛克風格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它并不是色彩強烈、裝飾濃艷,其特點是貝殼和巴洛克的趣味性相結合,運用低飽和度的亮色去體現(xiàn)這一整體風格。
這一時期的裝飾非常的可以充分體現(xiàn)出路易十五時代的宮廷和貴族的生活方式和趣味,他們的裝飾都追求纖巧、繁瑣,因此這一建筑風格又被人們叫做“路易十五式”,墻面的雕花裝飾為了追求繁瑣,大量的裝飾采用了曲線形的貝殼雕花紋樣,愛用嫩綠、粉紅、玫紅、金色等鮮艷但色彩不飽和的各種淺色調,凸顯出其細膩柔美的氣質和感覺。
3.2 服裝風格
1)巴洛克風格。路易十四時期也被可能認為是現(xiàn)代法國早期巴洛克式裝飾藝術風格最活躍和最為盛行的一個重要時期,在其時裝服飾上經(jīng)常流行華麗的玫瑰大團和鮮花圖案裝飾以及帶有鮮花和其他果實的裝飾圖案。
裝飾的技法大多為體現(xiàn)權貴與家族財富,大量的使用貴重的裝飾材料。男性的服飾大多濫用了蕾絲、緞帶、刺繡等材料進行非常女性化的各種華美藝術裝飾,追求與眾不同的服裝藝術表現(xiàn)形式。
女性在這一時期開始不穿裙撐,但裙子常常有三件,興起蓬松造型。以緞帶和蕾絲為主,袖口有時也會是許多分段。
2)洛可可風格。洛可可風格又被稱為“移動的花園”,女性想塑造正三角形的體態(tài),將花卉和色彩運用到極致,全身裝扮很像是一朵朵盛開的花朵。
在其服飾上,面料和設計也頗具特色、細膩,精雕細琢的工藝以及鑲金嵌銀的豪華。這一時期的法國印花織物也被稱為是“花的帝國”。女裝的修飾發(fā)展到了頂峰,緊身胸衣加上裙撐到了18世紀的制作更加進步。
男性的服裝則是現(xiàn)代西裝的原型,其袖子由原先的大開口變成了緊合手臂的設計,褲子多用亮色,上衣開始變?yōu)檠辔卜那吧?,用料為絲綢,常常會印有印花或者條紋。
3.3 音樂風格
1)巴洛克風格。巴洛克時期風格的音樂就如同路易十四的高跟鞋一般,在巴洛克音樂的歷史上也被許多學者認為實際上是“過于夸張而不夠規(guī)范”,但是巴洛克的時期卻極大地帶動了整個西方巴洛克音樂的發(fā)展。維瓦爾第的《四季》被認為就是最通俗的德國巴洛克古典音樂;而巴赫也被認為是巴洛克時代的音樂集大成者,同時也被認為是德國古典主義的啟發(fā)者;亨德爾也被認為是十九世紀巴洛克音樂鼎盛時期的另一位清唱劇巨匠,他一生一共留下了3部清唱劇以及46部清唱歌劇,最著名的一部就是《彌賽亞》,歌劇的出現(xiàn)和盛行也主要是在巴洛克的時期。
2)洛可可風格。洛可可時期的音樂是一種趣味的感覺,但并未形成一個流派,也沒有專門的洛可可音樂時期,法國作曲家F·庫普蘭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
4 結語
巴洛克和洛可可的風格在各個領域的特點和表現(xiàn)和對比可以歸結與以下幾點:
1)巴洛克早于洛可可,而洛可可的很多都基于巴洛克,兩種藝術講究的都是不同的浮夸和華麗。
2)洛可可在巴洛克的基礎上更注重于輕快的線條感,并且加入了東方的風格和審美。
3)巴洛克藝術和洛可可就有點像是藝術史上的一堆姐妹花,不論是浪漫張力十足的浪漫巴洛克還是甜美細膩的法國洛可可,都對世紀藝術的發(fā)展和傳播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
參考文獻
[1][美]米奈/孫小金譯.巴洛克與洛可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04.
[2]李衛(wèi)琴.論巴洛克藝術與洛可可藝術的個性之比較[A].青年文學家,2011.1.
[3]高潺,祝捷.淺談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藝術[J].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2011.03.
作者簡介
沈禹君(2000-),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