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來
我家養(yǎng)了一只小貓,它長得很可愛,光滑的皮毛是棕褐色的,尾巴長長的,就像一根長長的繩子。它的眼睛大大的,圓圓的,像兩顆珍珠一樣透著光亮。
一天,媽媽帶我和弟弟去公園里玩,小貓也跟了過來。來到公園,我和弟弟開始做游戲,媽媽在旁邊看著。小貓爬上了樹,懶洋洋地趴在樹枝上曬太陽,眼睛瞇成了兩條縫,很愜意地享受著這美好的時光。
突然,這只貓蹦了起來,急急忙忙爬下樹。我和弟弟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驚訝地看著它,只見小貓來到草地上后,竟然大口大口地吃起了草!
弟弟問:“小貓不是吃老鼠吃魚的嗎?怎么還會吃草呢?”正說著,只見這只貓囫圇吞棗一般吃了好幾口草,然后又吐了起來。我們到旁邊一看,原來它吐出了好些半消化物。然后,它又悠閑地爬上了樹,繼續(xù)曬太陽去了。
看著弟弟不解的樣子,我也奇怪,貓是肉食動物,為什么還會吃草呢?它吃完后為什么還要吐呢?于是,我便問媽媽原因。媽媽笑了笑說:“我也不清楚,你去查資料吧!”
回家后,我就去書房找到《百科大典》,翻看了許久,終于找到了原因。原來,貓吃草,是為了幫助自己把消化不了的東西吐出來。不然,食物不消化,留在肚子里它們就會感到很不舒服。有些小型食肉動物也是通過吃草的方式解決消化不良的難題,比如狗。還有一些大的動物也會這樣,比如老虎、獅子……看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動物也有幫助自己的辦法呀。
我終于明白了,小貓為什么要吃草?那是它在給自己治病呀!
指導老師/奔奔 發(fā)稿/沙群
媽媽聊寫作:孩子寫作文,都是寫自己熟悉的事物或是經歷過的事情,這樣寫起來才得心應手、有感覺。即使孩子在創(chuàng)作小故事,包括童話故事,我也會提醒他從熟悉的事物或經歷過的事情寫起。在提筆寫文章之前,先仔細觀察,并且在觀察過程中發(fā)揮聯想和想象。這一切都就緒后,再進行構思。這樣,下筆寫的時候,就容易一氣呵成,寫出來的故事也會活靈活現、真實可信。孩子只有擁抱生活,寫出來的作文才能貼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