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曉紅
怎么做能讓學生在“觀察物體”學習中更好地發(fā)展空間觀念,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教學設計。
1.觀察感知,體會不同。教師出示一個三階魔方,請學生觀察。學生體會到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會得到不同的顏色。教師引導表述:魔方的前面是××,左面是××……
2.操作交流,初悟方法。①4人小組選定一個物體,如文具盒、數(shù)學課本等。②學生走動觀察四個面。③學生坐回原位,寫下“前面”形狀,想象其他三面形狀。④小組交流,模仿上面的表述。
1.自主觀察,領悟方法。教師出示實物玩具,請學生僅看玩具正面,獨立想象其他三個位置看到的形狀,小組交流后用上面的表述方式進行描述。提問:想知道從左面看是什么形狀,你是怎么做的?預設:走到玩具的左面去觀察……
2.反思提升,旋轉(zhuǎn)驗證。師:你能不走動,就猜想出它左面的形狀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把物體的左面旋轉(zhuǎn)過來觀察。請學生先想象,再依次旋轉(zhuǎn)玩具加以驗證。
1.分析特征,精準判斷。教師出示5張圖,請學生觀察。提問:圖2至圖5分別是圖1從哪一個面觀察得到的?你是怎樣觀察的?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引導學生說出每個面的特征。如從②號位置觀察,可看到雨傘、花盆、臉朝右,強調(diào)觀察物體時要抓住特征。從④號位置觀察,引導學生想象人繞到玩具背后看到的情形,推測看到的是背面。
2.三法歸一,深度理解。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有哪些方法?引導歸納:有“我轉(zhuǎn),物不轉(zhuǎn)”“物轉(zhuǎn),我不轉(zhuǎn)”“物我,皆不轉(zhuǎn)”三種方法,并建立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
3.拓展提升,靈活運用。提供拓展練習,給出從其中一個位置觀察得到的圖形,請學生說出從其他位置觀察得到的形狀,并說明觀察的方法及理由。
觀察、操作、想象、驗證、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體驗與領悟“人轉(zhuǎn)—物轉(zhuǎn)—思轉(zhuǎn)”這三種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方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