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課程是現(xiàn)代高校聲樂藝術教學中一下十分基礎的課程,在進行教學時,學生需要通過反復的練習才能打下堅實的鋼琴基礎,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而目前在開展高校內部的鋼琴教學時,其中存在存在著學生數(shù)量較多并且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并且現(xiàn)在高校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課堂的教學活動較為單一,大多數(shù)教師的水平較為有限,故而需要開展合理的拓展性訓練,這樣才能有助于提升我國高校的鋼琴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教學;鋼琴教學;綜合素養(yǎng);實踐研究
引言:音樂的知識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說有較大的差異,其他的學科中,教師可以直接將學習到的知識和經驗直接傳授給學生,但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音樂不僅僅是節(jié)奏、音調的組合,更重要的是音樂的精神與靈魂,而這些內容又屬于一種隱形知識,可以認為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一種藝術認知。而在近年來對高校鋼琴教學中,理論與實踐進行分析,諸多研究學者已經有所涉獵。
一、現(xiàn)代高校在開展鋼琴教學時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注重口傳心授的教學模式
就目前來說,大多數(shù)教師在開展鋼琴的課堂教學時,都將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演奏領悟作為一種學習知識傳授給學生,雖然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了解在演奏過程中的各種注意事項,但總體來說無法形成演奏的靈魂,所謂的教學模式改革依舊處于一個較為封閉的狀態(tài)。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需要積極感知鋼琴演奏時樂調的變化以及奧妙,強調音樂的教學是一個體會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模式屬于口傳心授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感悟,這就對學生的基礎素養(yǎng)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學生還需要具備良好的理解能力,也就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所說的“悟性”。
(二)缺乏教學的整體性
在學生學習鋼琴課程時,教師往往為了使學生更快的掌握演奏的要領,就會將音樂教學與音樂歷史、綜合素養(yǎng)以及音樂文化等科目的學習完全分割,這就導致教學課程呈現(xiàn)碎片化的特征。學生不能獲得足夠的整體性音樂教學,最終的教學效果也達不到最終的教學目標。
(三)音樂學習與學習動機之間呈現(xiàn)矛盾
音樂學習不是學生的一項專業(yè)知識,而是學生一種需要終身學習的技能。學生想要獲得良好的音樂技能,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去練習,甚至經過一個月乃至一年的練習,才能獲得一些小的提升和突破,而理想的音樂技能就是要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達到自動化,并依賴于行為注意下的條件反射。想要使最終的演奏成為藝術,就需要在原有的音樂技能上形成突破。最終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生在演奏過程中能夠將自身的情感融合在演奏中,而音樂是一個十分艱難,并且長期的過程,這就需要學生將持久的動機變成動力。
二、在高校內開展鋼琴教學的具體方向
(一)建立良好的音樂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開展網絡課程音樂教學時,選擇例如“為你唱歌”慕課具有時代性的網絡資源,教師可以通過挑選各種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直接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進行播放,這樣能夠有助于轉變傳統(tǒng)教學中較為枯燥的教學方案,通過多媒體的方式能夠為學生展現(xiàn)不同的音樂作品,并且在不同的琵琶演奏作品中教師可以對其進行短暫的品鑒和整體的展示,同時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獨特且完善的教學情景中,要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音樂課堂的參與度,使學生在音樂的氛圍內進行交流,最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二)合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而在傳統(tǒng)的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用單純的教學課程內容對學生開展音樂教學,一方面來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全面地對學生進行各種音樂知識的指導。導致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隨著近年來“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網絡課程推廣,教師可以通過各種網絡課程平臺尋找網絡課程資源,能夠使音樂課堂教學的內容更為豐富,使音樂教學的空間能夠更為寬廣。在近年來的音樂教學中,通過網絡設備的支持,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多種形式音樂的熏陶,這樣能夠實現(xiàn)學生的高效教學。
(三)結合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給予學生良好的音樂體驗
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將諸如抖音等短視頻網絡資源應用于其中,能夠通過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將現(xiàn)代學生耳熟能詳?shù)囊魳焚Y料上傳至抖音等網絡資源中成為網絡音樂,并且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和體驗,這樣能夠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情感上的觸動,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分辨不同的網絡內容。對于學生的樂感和節(jié)奏能力培養(yǎng)來說有良好的效果。
(四)從音樂技能的角度開展拓展訓練
鋼琴是一個具有較強技巧性的樂器,而在進行音樂技巧的培養(yǎng)時,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鋼琴演奏技巧,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音樂表現(xiàn)力,更能夠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在進行鋼琴的彈奏訓練時,其中的內容包含指法訓練,和樂法訓練等多個基本功的練習,在開展教學時,教師需要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做好學生的聲樂訓練輔助。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除了勤學苦練,教師還可以將一定的經驗和技巧總結給學生,例如帶領學生在課堂上唱樂譜,這樣能夠使學生的樂感得到培養(yǎng)。唱樂譜是鋼琴演奏過程中一種較為常見的教學方式,通過唱樂譜能夠使學生輕松掌握樂曲的節(jié)奏,并且還能使學生在演奏過程中記錄相關的樂調和內容,使學生在彈琴的同時形成自身的節(jié)奏,避免在彈琴過程中出現(xiàn)慌亂和背樂譜的情況。
除此之外,在進行體驗教學時,需要注重學生彈奏過程中的體驗,以及感受過程中的體驗。對于學生來說,演奏以及感受兩者之間的音樂,敏感度是極為不同的,音樂的敏感度也就是學生的樂感,雖然看似摸不到,但實際上是需要教師予以高度關注的,想要使學生的樂感得到培養(yǎng),就需要在日常的訓練中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培養(yǎng)的鋼琴是一項高雅藝術,進館鋼琴本身就能夠為其他的樂器或者聲樂進行配音的學習者卻少之又少,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鋼琴樂感進行培養(yǎng),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
(五)轉變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一直是影響學生成長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就目前來說,大多數(shù)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教學觀念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而在現(xiàn)代背景下,教師需要意識到鋼琴學習需要落實到實踐與舞臺中,這與現(xiàn)代高效教學中,輕實踐中學術的現(xiàn)狀完全相反,所以教師應當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舞臺表演機會,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有助于將鋼琴學習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演奏相融合,使鋼琴教學發(fā)揮其應有的效果。
總結:鋼琴教學是現(xiàn)代高校音樂教學中涉及到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對于鋼琴教學來說,真正的發(fā)展在于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需要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教學,而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觀念,并且將現(xiàn)代化的網絡教學融入其中,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來說也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吳宗暢.高校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改革探究——以需求為導向設計鋼琴即興伴奏課程[J].參花(下),2020,(09):132-133.
[2]李靚.高校鋼琴教學中“道”與“器”的價值探究——評《探索·奮進·跨越——鋼琴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20,(08):150.
[3]黃佳.論高校鋼琴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評《鋼琴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J].高教探索,2020,(08):132.
[4]陳卓倫.多媒體技術在當前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北方音樂,2020,(14):159-160.
[5]王旭妍.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校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與策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3(13):151-152.
[6]彭弋的.論高校鋼琴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7):179.
作者簡介:
潘坤華(1987-),男,漢族,籍貫廣東肇慶,貴陽學院音樂學院,主攻方向:鋼琴獨奏與教學,鋼琴藝術指導。
課題項目:
貴陽市財政支持貴陽學院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項目【YY-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