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宏
蚌埠市博物館 安徽蚌埠 233000
文化既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目標。作為各種藝術文化的重要傳播介質,藝術展覽館的展示空間影響著文化的最終呈現(xiàn)效果并賦予了人們精神上的藝術體驗。因此,在藝術展覽館設計過程中對基本原則的遵循和文化的探索可謂是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點。
綜合筆者對各種因素的調查和研究,適應性、經濟性和技術性是我們在藝術展覽館展示空間的設計中應當遵循的三項基本原則。
為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適應時間和空間帶來的變化,藝術展覽館應當被賦予能夠隨著各種客觀條件而變化的生命力。在計劃設計藝術展覽館的展示空間的早期,就應當將社會、經濟、生態(tài)等適應性因素作為考察的重點對象,避免最終出現(xiàn)不和諧的因素,影響到文化的傳播效果。
藝術和商業(yè)是對立統(tǒng)一的。在追求藝術審美效果最大化的同時,成本和資源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考察要點。在作為個人追求的情況下,藝術設計可以不考慮經濟性。但當其成為一種社會行為時,經濟性原則往往對其起著極大的影響。在當下的各種設計、建造工程中,經濟性往往被作為一個重要的考察標準,藝術展覽館展示空間的設計當然也不應該例外。
在設計過程中,要把堅持技術性原則作為釋放藝術審美的基礎。無論多么富有藝術感的設計,若我們無法通過當前現(xiàn)有的技術使其成為現(xiàn)實,那都是沒有意義的設計。因此,在展示空間的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到現(xiàn)實建造過程的可行性。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中所說的意識和物質的關系,意識的確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但物質的決定作用仍然是第一位的。使藝術展覽館展示空間由圖紙成為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實實在在的物質是設計的出發(fā)點,所以設計過程中要對技術的可行性進行充分研究。
文化的發(fā)展往往立足于對傳統(tǒng)的繼承。為了更好地傳播文化,歷史文脈的傳承是作為人們了解、感知文化中介的藝術展覽館展示空間的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條件。
2.1.1 色彩的選擇
作為藝術設計過程中的重要因素,色彩能夠使人們在感知藝術文化的過程中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即使脫離了具體的藝術形態(tài),色彩本身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感受和影響仍舊是深刻的。所以,藝術展覽館展示空間的設計可以從色彩本身的獨立性來考慮,在設計中融入代表著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色彩,能夠更好地促進人們對歷史文化的理解[1]。
2.1.2 尺度感的把握
建筑的獨特性離不開尺度感的影響。設計和實際建筑的落地效果往往會存在一些差距,因為圖紙上呈現(xiàn)的形態(tài)無法使我們感受到尺度,但當實際體驗的時候則會體會到強烈的尺度感,從而給人帶來陌生的感受。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尺度,使展示空間能夠向人們傳達出親切、自然的文化氛圍。
2.1.3 形式上的異位重構
作為傳統(tǒng)設計中的一種主要特征,固定關系將空間設計中各個獨立的組成要素結合到一起并形成了較為固定化的風格模式。隨著空間設計的不斷變化發(fā)展,以往的定勢思維終于被打破,傳統(tǒng)的固定關系得以被重新解構。通過不同因素的重組、創(chuàng)新,文化被賦予了新時代的特色和意義。
在文化的傳播當中,接近性往往能夠有效地增強人們對文化的認同感。因此,把各個地區(qū)呈現(xiàn)出來的不同歷史文化特色作為參考并結合各地的不同文化元素進行展示空間的設計有利于增進人們對各地不同文化的理解。一方面,可以使用建筑設計領域的再現(xiàn)手法,在展示空間的設計過程中結合地方自然風光的特色,為其增添獨特的地域文化色彩。另一方面,重視“點睛之筆”的運用。在確定了展示空間將使用的文化主題之后,可以擺設一些富有地方色彩的家具,進而使不同區(qū)域的地方特色得以突出[2-3]。
綜合以上所述,在藝術展覽館展示空間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需要注重兩個方面。首先,適應性、經濟性和技術性三個基本原則的遵循[4-6]。其次,不斷對文化的呈現(xiàn)進行探索。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對于社會的發(fā)展、民族的繁榮和國家的富強都起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忽視藝術展覽館展示空間作為一種文化傳播渠道而產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