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小學部 王 煜
小學語文教學和德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德育也是學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實,早在中國古代,就有很多文人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統(tǒng)一”的觀點,雖然這些觀點中的“道”和今天所談的“德育”有所區(qū)別,但其核心思想都是要在文章的文學價值之外,注意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內(nèi)涵,重視文學對人的精神的熏陶感染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一個懵懂無知的年紀,他們具有強大的模仿和學習能力,教師會在課堂上傳授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在潛移默化之中,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思想道德觀的形成,為學生日后的思想道德發(fā)展奠基。
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當前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擁有專業(yè)技能的單一型人才,而是需要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其中個人的道德素養(yǎng)就是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可以促進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的交往,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
就語文課程而言,小學語文教材主要是由各種不同類型的優(yōu)秀文章所組成的。語文教材中無論什么類型的文章,其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都是非常寶貴的德育資源,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需要不局限于生字詞、成語、句子、段落大意等基礎知識的教學,而是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著名人物的精神品格,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美景,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鑒賞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
例如,教師在進行《居里夫人》這篇課文的教學時,除了讓學生認識并積累課文中的生字詞,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之外,更要引導學生學習居里夫人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認真嚴謹、堅持不懈等珍貴的品質和為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以榜樣人物的事跡感染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優(yōu)秀品質,鼓勵他們認真學習、積極探索,將來為祖國為人民做出貢獻。
開展閱讀教學,離不開指導學生進行課文朗讀。教師要重視課堂上的朗讀教學,引導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讀出味道,讀出感情,讓學生從朗讀中自己體會到文章中的“道”在何處,而不是用總結歸納的方式簡單明了地說出來,也能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將“文”與“道”相統(tǒng)一。
例如,教師在進行《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的朗讀指導時,可以重點指導一些蘊含豐富情感的語句。采用“排比式”的引語:為了拖住敵人,五個戰(zhàn)士把敵人引上了絕路;為了擊退敵人,他們用盡了最后一顆子彈;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他們相繼縱身跳下了深谷。每說一個分句,就帶領大家讀一段,帶動全體學生的情感,并把情感體驗推向高潮。同時,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還要提醒學生認真思考,帶著自己對文中人物或事情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這樣才便于引起學生和課本中人物的情感共鳴,更能體會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受到高尚人格的感染熏陶。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現(xiàn)階段,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被廣泛運用到教學工作中,語文閱讀教學同樣離不開多媒體的輔助。因此,教師要想在閱讀教學中真正做到“文道統(tǒng)一”,就必須注意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梢岳枚嗝襟w技術,讓學生對課本中文字描述的內(nèi)容有更直觀更真實的感受,加強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教學《桂林山水甲天下》這篇課文時,可以展示桂林漓江的風景圖片,或者直接播放桂林的旅游宣傳片,讓學生更直接地看到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確定的作者,而對文章作者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簡要介紹,也是每一位教師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將德育滲透到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介紹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深入了解文章作者和寫作背景,促進學生對文章蘊藏的“道”的把握。
例如,在教學《游子吟》一詩時,教師就可以介紹作者孟郊科舉失利,生活困頓的情況,并交代中晚唐時期整個國家國力日衰,百姓生活困苦的社會大背景,讓學生體會到詩句中慈母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擔憂、關愛與不舍,也體會到游子對母親的感恩,從而達成高尚品德的滲透。
總之,教師應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積極探索實現(xiàn)“文道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推動學生實現(xiàn)全面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