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潞城小學 王 靜
非連續(xù)性文本以其信息量大、收獲多、短平快、節(jié)約時間、圖文并茂、趣味性強、便于引用等特點,在新媒體時代被廣泛應用,與學生的成長生活密不可分。非連續(xù)性文本內容皆取材于時事熱點、社會現(xiàn)象、發(fā)展變革及校園和家庭生活方面等。
非連續(xù)性文本從內容上講是理性的,信息量大,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充滿邏輯地展示一種觀點和環(huán)境現(xiàn)象。在當前的小學閱讀檢測中,非連續(xù)性文本的分值比重也越來越大,而檢測的結果也顯示學生對非連續(xù)性文本內容及中心的把握參差不齊,張冠李戴。
在以文學性文本為主的閱讀教學中,非連續(xù)性文本長期以來受忽視,沒有連貫的訓練。而自三年級開始,思維正從感性思維模式轉向理性思維模式,在這個階段,引入非連續(xù)性文本的有效教學更是助力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鏈接生活,搭建起橋梁。如在教學《沙漠的綠洲》時,拓展過馬云的“螞蟻森林”,學生對虛擬森林和現(xiàn)實中的森林這種奇妙的鏈接興趣強烈。教師給出這一主題,學生通過搜集資料提取相關信息。在這個命題的研究整理之中,學生整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強化,并且能夠通過圖表、文字、圖畫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新媒體時代,家校聯(lián)動的教育時代,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緊密不可分割,更多如“外賣現(xiàn)象”“垃圾分類”“線上教育”等主題都與青少年的成長緊緊相依。
校園生活中,教師應該利用好場地資源,充分調動學生對學校生活的全面了解。如布置“一至六年級課外閱讀量的情況調查表”“校園樹木調查表”,學生通過表格的形式研究了小學生課外閱讀量及校園樹木等命題,便于學生理解表格式非連續(xù)性文本內在的邏輯思維。在?;盏脑O計活動中,充分鍛煉學生對圖畫類非連續(xù)性文本的內涵解讀。增強學生的校園主人公意識,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為建構學生思維能力提供平臺。
一位同學這幾天感冒了,他要如何正確服用藥品呢?何為處方藥?何為非處方藥?服藥有什么注意事項呢?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要求學生能夠做到積累生活經驗,連接生活,順應語文生活化的教學思想。生活里這方面的資源非常龐大,如電影票、公共交通路線圖、建筑導視圖、繳費單等。學生讀懂生活,掌握了生活的小竅門,也就更加能夠領悟此類非連續(xù)性文本的內涵。
非連續(xù)性文本簡短,說明性強,檢測的就是學生能否在短時間里找出“有價值的信息”,真正看明白文本所要傳達的主旨。
(1)關注標題和中心。無論是何種形式的非連續(xù)性文本材料,如圖表、文字、圖畫、標識等,形式不同,但主題和中心卻是貫穿材料的,學生的邏輯思維的出發(fā)點從材料的主題和中心出發(fā),也就不會出現(xiàn)偏差。就像文學性文本一樣,學生必須知曉文章所要傳達給讀者的是什么思想。
(2)尋找關鍵詞。不管是圖畫材料、文本材料,或者是表格材料,都要找到材料的關鍵詞,學生在閱讀“小學生視力低下率急劇上升”圖時,首先應該關注的是標題,其次閱讀縱橫的欄目分別是什么?每一格的數(shù)據是什么意思?通過關鍵詞捕捉材料信息。
通過全方面的讀,我們現(xiàn)在就要在所有的信息中找到最有價值的信息,運用推測、聯(lián)想、推理等綜合理性的思維方式,本著問題具體分析。以表格文本材料為例,應把每一格的數(shù)據聯(lián)系起來看,縱著看數(shù)據有無變化關系,橫著看數(shù)據有無變化關系,關注材料縱橫之間的關聯(lián)和變量。如果有關系,引起這種變量關系的原因是什么?也就又回到了文本材料的主旨上。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常常詞不達意,寫不清楚,寫不明白。無論是讓你通過文本材料閱讀提取有價值的一兩條信息,或者是一個詞、一個選項都要看清要求。學生要結合文章的中心和題干的關鍵詞,思辨信息,組織概括語言,綜合輸出對文本的理解,做到回答句句有落腳點和依據。
趣味橫生,形式千變萬化的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文本雖然簡單,學生卻能通過簡短的閱讀迅速掌握信息,汲取知識,甚至是提高閱讀能力。作為一線教師,教學時除了在現(xiàn)有基礎上重視非連續(xù)性文本的教學,做到心中有目標,心里有素材,手里有方法,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才會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