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全片洋溢著一種欲語還休的氣息,故事情節(jié)內斂且簡潔,將克制和隱忍表現(xiàn)的恰到好處,止于唇齒的情愫縈繞在葛麗葉與維米爾之間。葛麗葉出身畫匠家庭,有著和父親一樣的藝術細胞,因家境沒落來到維米爾家做女傭。如果把每一幀鏡頭單獨保留下來,每一幀都像是一幅油畫,讓人感受到了影片的唯美和細膩。本文將結合影視視聽語言理論知識對電影構圖、光線、色彩三個方面進行剖析,力圖加深從繪畫到電影的認識。影片汲取了繪畫藝術和電影藝術的精髓,將兩種藝術完美融合,為觀眾呈現(xiàn)出了藝術的美感。
關鍵詞:視聽語言;構圖;光線
一、電影視聽語言與繪畫元素的融合
《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在表現(xiàn)葛麗葉與維米爾之間暗涌的情愫時,使用了平行蒙太奇,以兩條并行的情節(jié)線展開敘述。第一條主線是圍繞著維米爾和葛麗葉之間慢慢蔓延開來的感情展開敘述;第二條主線是葛麗葉天生的對于藝術較強的感知能力,通過慢慢展開葛麗葉對繪畫藝術的感知,表明了葛麗葉是維米爾創(chuàng)作時的好搭檔,更是不可缺少的知音。影片伊始,特寫鏡頭展現(xiàn)了多種顏色的蔬菜,刀具與蔬菜的碰撞聲很真實,極具畫面感和代入感。之后運用一組長鏡頭,由特寫到中景再到全景遞進式的展現(xiàn)了葛麗葉的專注;鏡頭再次推到人物近景,將簡陋、陰暗的廚房展現(xiàn)在了畫面當中,此時的鏡頭語言在敘述功能上為整部影片含蓄風格和抒情的詩化基調做出了鋪墊,如油畫般的畫面景深和發(fā)暗的背景極具繪畫性。葛麗葉母親出現(xiàn)在畫面之后,正反打鏡頭直接進入敘事,葛麗葉與父母之間簡短的對白交代了父親的身份和他們的家陷入了窘境,同時借父親的身份為葛麗葉的繪畫藝術天賦做了鋪墊。這些極具美感且自然的大特寫和大全景之間的轉換為電影敘述語言形成了更暢快的表達方式。
影片使用了復現(xiàn)式蒙太奇和空鏡頭的結合交代了時空背景,石橋和教堂是重要的元素,葛麗葉初到維米爾家時經過石橋;送信和朝拜經過石橋;離開維米爾家時經過石橋;復現(xiàn)式蒙太奇給觀眾帶來了很好的的觀影效果和視覺體驗。鏡頭語言清晰直白,電影畫面細膩、柔美且富有質感,整部影片看起來像是一幅油畫。
二、《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畫面構圖分析
被攝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是構圖的重要因素之一,葛麗葉離開家去維米爾家時,在路上的鏡頭大部分都是全景。葛麗葉在畫面中處在中心偏左或偏右的位置,最后搖到俯拍大全景,結合對白“我從未想過我們家會淪落到如此地步”,在此種語境下表現(xiàn)出了人物的渺小、境遇的凄慘和葛麗葉當時內心的無助。葛麗葉初到維米爾家時,在維米爾家工作已久的女仆人在門口招呼葛麗葉。中年女仆站在臺階上方,并且在畫面構圖中占有較大比重;葛麗葉站在臺階下方,在畫面構圖中占據較小比重。通過畫面中兩人站位的構圖方式,表現(xiàn)出了兩人資歷的不同。
此外,還有一種構圖方式,當物體處于畫面中央的垂直平分線上時,由于屏幕的左右邊線與這一物體的距離相等,這兩條邊線對他的影響力相互抵消。因此處在該位置上的物體會給人穩(wěn)定的視覺感受。當人物處在邊緣位置時,會帶有一種很明顯的被排擠、被支配甚至受屈辱的感受。維米爾夫人和孩子帶領葛麗葉進入畫室時,維米爾夫人右手扶在門旁邊的一堵墻上。這堵墻處在畫面中央的垂直平分線上,對話時維米爾夫人緊靠垂直平分線一側,而葛麗葉處在畫面左側邊緣位置,體現(xiàn)了主仆之間不可忽視的階級關系。
三、《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畫面光線分析
葛麗葉與父親交談時,側面的柔光和暗調表現(xiàn)出了父親失明后受到很大影響的無奈;與母親告別時,暗調的柔光表現(xiàn)出了母親對于家庭和女兒的擔憂;維米爾出場時,采用了側面硬光,烘托出了維米爾的冷峻,同時也暗喻了在他堅毅的目光下藏著細膩的情感;維米爾岳母出場時也是側面硬光,表現(xiàn)出了她的絕對權威和做事時的干脆利落;維米爾夫人出場時采用了側面柔光,白皙的皮膚加上恰到好處的用光,將她的盛氣凌人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屠夫彼得出場時,正面光表現(xiàn)出了他的率直和果斷。葛麗葉初到畫室打掃時,樓道處在一個暗影調的環(huán)境下,從遠處狹窄門縫射出的一道光線帶來了一種神秘感,走入畫室后,畫室內環(huán)境陰暗,讓人覺得壓抑,也映射出了維米爾在藝術上找不到知音的孤獨感。當維米爾夫人要求葛麗葉把遮光板支起來再打掃時,葛麗葉支起遮光板后自然光照射進室內,整個畫室變得柔和,色調顯得很溫和,陽光下的葛麗葉更加青春,也映射著葛麗葉即將慢慢走入維米爾藝術創(chuàng)作的精神世界。
對比葛麗葉和維米爾在畫室略微發(fā)暗的環(huán)境下的相處,她和彼得在陽光明媚的時候去河邊散步,兩種完全不同的光效仿佛在暗示只有和彼得才是光明的,可以走向遠方的感情。而葛麗葉與維米爾之間暗涌的情愫并不明朗,只可止于唇齒。光線和環(huán)境光效為敘事提供了很大空間,渲染了氣氛,升華了主題。
四、結論
電影與繪畫都是視覺藝術,在許多方面有許多相通的地方。每一個鏡頭乃至每一幀畫面都是電影語言的載體,因此畫面的美感在一部作品中顯得尤為重要。影片中敘事元素與寫意元素并行,通過飽含意蘊的構圖、光線、色彩三個方面將故事娓娓道來,塑造出了一個隱忍的少女形象。
參考文獻:
[1] 郄建業(yè),王利君,張繼保.視聽文化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楊達維.從繪畫到電影:《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鏡頭畫面語言解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1.
[3] 郄建業(yè),王利君,張繼保.視聽文化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牟音昊.《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維米爾的筆色情愫[J].電影文學,2017(15).
[5] 郭亮.電影《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中的色彩與象征[J].電影文學,2009(09).
作者簡介:付子原(1996—),女,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