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新
【摘要】本文通過市場經濟中善與惡的定義與定位以及善與惡的轉化來研究善與惡如何促進市場經濟發(fā)展。
【關鍵詞】善 惡 市場經濟 計劃經濟
在中國實行市場經濟之前,中國實行計劃經濟制度,當時認為計劃經濟是善的,不僅僅是目的的善也有過程的善。市場經濟是不善的或惡的,因為市場經濟是逐利的會帶來這個社會生產和市場的混亂和浪費,最終是低效的。但是,經過二戰(zhàn)以后幾十年的發(fā)展,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市場經濟取得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反而,實行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陷入低效和停滯。在社會主義進行改革的過程中,逐漸的由市場代替計劃。
鄧小平講,資本主義有計劃,社會主義有市場。一個制度的存在一定有其合理性。我們以前講資本主義認為是萬惡的,講舊社會也是萬惡的?,F在,我們已經放棄了這樣的思維方式,汲取國外的和以前社會制度的合理成分。
市場經濟本身是逐利的,我們往往認為逐利就是一種惡。由于逐利企業(yè)家進行投資,帶動了就業(yè)、市場產品豐富了,其結果是善。在一個人身上往往是善與惡統(tǒng)一體,中國文化中有一種仇富心態(tài),又有很多人想變的富有。或者說一個人在貧窮的時候仇富卻想成為富有的人。這往往發(fā)生在一個人身上。如果富是惡,仇富就是善。如果富是善,仇富就是惡。
通過勞動獲得的就是善,通過資本獲得的就是惡。我們長期信奉勞動價值論,在經濟發(fā)展比較落后的情況下,勞動的意義顯而易見。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資本、企業(yè)家的作用越來越大了。有資本的報酬,人們才會投資,這是風險的回報。特別是現代經濟中的風險投資、天使投資都十分重要。說勞動是善、資本是惡是一種落后的觀點,不利于經濟的發(fā)展。
貪婪無疑是惡,一個貪官動輒貪污幾個億,這肯定是惡。但是,一個企業(yè)家賺了幾個億,他還想賺幾十個億,甚至是幾百個億,這是貪婪嗎?企業(yè)家做慈善,我們認為是善,如果不做慈善就是惡嗎?如果企業(yè)家用于投資或生產運營的資金效益更大,不做慈善從社會的角度意義更大。做慈善也是人的本性之一,是人的一種同情心。
認為資本主義是惡,社會主義就是善,這是我們以前的看法,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人類歷史必然經歷的階段,這兩種制度是互相滲透的。一個好的制度必然是能夠不斷的自我修復的。不能簡單地用善與惡來衡量。舊社會就是惡,新社會就是善也是一種簡單地認識問題的方法,我們現在也逐漸改變這種認識問題的方法,例如,我們開始承認民國時期教育取得的成績。
善和惡也是可以轉化的,社會主義制度有很對美好的設想,也有很多美好的實踐,但是,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由于低效率,很多美好的東西無法實現;資本主義逐利,是一種以惡的面貌出現的,由于他的高效,由于他的不斷的改進,最終有很多善的結果,例如,幾次科技革命都產生在資本主義國家。亞當·斯密說:“每個人都試圖用應用他的資本,來使其生產品得到最大的價值。一般來說,他并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進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安樂,個人的利益,但當他這樣做的時候,就會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達到另一個目標,而這個目標絕不是他所追求的東西。由于追逐他個人的利益,他經常促進了社會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進社會效益時所得到的效果為大?!薄拔覀兠刻焖璧氖沉虾惋嬃?,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或面包師的恩惠,而是出于他們自利的打算?!?/p>
由政府做的事就是善的,由個人或企業(yè)做的就未必是善嗎?這是我們以前有的現在還有人堅持的觀點。認為有關國計民生的產業(yè)應該由政府做。為什么由政府做呢?由于政府的實力?政府的效率?還是政府的公平?什么是國計民生呢?國防工業(yè)應該是關乎國計民生,應該由國家做,但是,美國主要由私人來做。衛(wèi)生紙是不是關乎國計民生,一般不認為關乎國計民生,但是,沒有衛(wèi)生紙能行嗎?糧食絕對關系到國計民生,但是,糧食的生產要政府去做嗎?很多時候問題恰恰是政府,政府多年來支持汽車行業(yè),現在,中國的汽車行業(yè)仍然很落后。政府不管電子行業(yè),中國電子行業(yè)得到了長足發(fā)展?,F在我們已經確立了由市場作為配置資源的基礎力量,就是總結了幾十年經驗教訓得出的結論。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明白,我們?yōu)槭裁凑f經濟學不講道德的原因。善和惡都可以是人類發(fā)展的動力。善和惡也可以互相轉化。利己就是惡嗎?利他就是善嗎?也可以把有些善惡看做中性的。
政府的作為我們認為是善的,政府的不作為往往認為是不善的,這也不能一概而論,要發(fā)展非政府組織,要發(fā)展區(qū)域自治,這樣一方面減少政府的負擔,另一方面也會做得更好。不該政府做的事如果政府做了可能會效率低和腐敗。我們的發(fā)展方向應該是小政府。小政府不僅成本低效率也高。
在市場經濟中一部分人富起來了,這是好事是善,但是誰應該富有呢?有道德的人科學家應該富有。這是一種理想,在市場經濟中誰抓住機會了誰就可能致富,市場經濟可能導致兩極分化,這也是進步,這是由于市場經濟的效率使然,兩極分化后政府要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來維護低收入階層的生活。一些明星收入高一些科學家收入低很多人認為不合理,這確實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因為有市場的需求的結果,也是善的。實際上,科學家也可以是富豪,蓋茨喬布斯既是科學家又是富豪的。市場經濟會催生道德,市場經濟的主體要想長期發(fā)展要想獲取更大的利潤就必須建立良好的品牌和服務,這是生存的必要,并不是從善的愿望出發(fā),反而達到了善的目的。
市場經濟產生的兩極分化,兩極分化不能簡單的定義為惡,兩極分化是效率的一種表現,蓋茨、馬云等是兩極的一端,由于這些企業(yè)家的存在會帶動大量的就業(yè)這又是善。當然,對于兩極分化也不能放任不管,但是,不是消滅富人來平衡兩極,窮人的窮并不一定是由于富人的富。平均主義看起來是善實際是惡,帶來了普遍的貧窮。如果兩極分化是由于不正當的原因造成的,當然不允許,例如,貪腐、懶惰等,這就是不正常的就是惡。公平不一定是善,以前的大家都貧窮是一種平等,難道是善嗎?只有公平與效率的有機結合才是善。公平不一定是善,效率一定是善,如果蛋糕做得很小,不管分配多么公平大家也只是得到一小塊,如果蛋糕做大了,即使是得到一小塊也是很多的。當然,如何分配,如果公允能刺激效率就是善了。
參考文獻:
[1]《論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鳩,商務印書館,2019
[2]《利維坦》[英]霍布斯,商務印書館,2019
[3]《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英]亞當·斯密,商務印書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