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捷
(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江蘇南通 226001)
活動可以為課堂帶來活力,讓課堂靈動起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相關(guān)活動來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1]。針對初中生的心理實際而言,如果教師一味地讓學生背誦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學生將逐漸失去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因此,教學活動應符合學生的需求,無論活動的設(shè)計還是過程,都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提高課堂實效性。初中生的思維能力較強,其自主意識逐漸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優(yōu)勢,引導其自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增強體驗和感悟,從而使其獲得能力的發(fā)展。
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獨立思考的意識。教師展開活動時應根據(jù)學生的意愿,使學生獲得活動的主動權(quán),增強參與感?;顒拥膬?nèi)容和形式種類多樣,因而教師要積極挖掘?qū)W生的潛能,使其充分參與活動[2]。學生需要了解整個活動的流程,從而有機會提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往往以體驗式活動或?qū)嵺`性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需要注意的是,活動的目標和實施計劃需要師生一起制訂。這樣,在參與活動時,學生就會有強烈的代入感,從而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身才能,提升學科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學“關(guān)愛他人”一課時,教師可以開展活動,使課堂靈動起來。在開始活動前,教師應征求學生的意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活動的效果。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開展一次‘關(guān)愛他人’主題的體驗性活動。大家來說一下,我們該以怎樣的活動形式展開呢?怎樣才能發(fā)揮課堂活動的實效性呢?”學生開始積極討論,著手制訂活動計劃。有的學生提議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開活動,有的學生提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還有的學生認為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開展活動。學生提出的活動形式和內(nèi)容有著個性的色彩。教師可以從中選擇適合的教學內(nèi)容,這樣便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自主參與是展開教學活動的基礎(chǔ)。在自主學習中,學生能收獲更多知識。因此,對于每次活動,教師都要與學生一起設(shè)計和制訂計劃,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使活動的展開更加有效。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較為叛逆,因而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想法,避免強制要求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教師應以學生的思想發(fā)展為目標,開展有效的課程活動。每次活動都應有明確的主題和目標,教師可以設(shè)計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對活動主題進行思考,討論活動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更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在主題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分析和研究,提高活動的實效性。當學生在討論中表現(xiàn)出自己的個性時,教師要尊重學生,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創(chuàng)新;而當學生出現(xiàn)不良的價值觀念時,教師要及時糾正,避免學生因為一些負面情緒而產(chǎn)生錯誤觀點。
例如,在教學“服務社會”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交流選定活動主題,明確開展活動的意義和價值。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以問題的形式向?qū)W生滲透活動理念:“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走出校園,服務社會。我想問大家,怎樣服務社會呢?你覺得服務社會有什么意義和價值呢?我們有必要這么做嗎?”學生開始討論起來,通過交流,明確了服務社會的思想核心,也懂得了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責任,更加明白了服務社會需要做哪些具體的事情。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帶著明確的目標和積極的情感參與活動。
分組討論問題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在組織活動時,教師可以設(shè)計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研究活動主題的意義和價值,探究活動的本質(zhì),從而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養(yǎng)。
活動的形式有很多,對于初中生而言,實踐類活動更有參與的滿足感。教師要積極組織一些實踐性活動,讓學生在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下展開思考、獲得感悟。實踐性活動有很多,因而,教師可以依據(jù)課程內(nèi)容從多方面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初中生不能一味地學習理論知識,而要對社會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斷。因此,教師應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使學生逐漸增強社會責任感。以活動育品質(zhì),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這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在教學“多彩的職業(yè)”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實踐性活動,走出校園,了解各行各業(yè)的情況。教師可以在活動前引導學生:“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做一個職業(yè)調(diào)查員,走出校園,采訪每個行業(yè)的工作者,然后找到你喜歡的職業(yè),逐漸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边@樣的活動形式非常有新意。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非常積極,對每種職業(yè)有了更多的認識,掌握了很多關(guān)于職業(yè)的信息,有利于職業(yè)理想及職業(yè)觀的形成。
實踐活動對初中生參與社會活動、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大有裨益。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要認識到自身對社會的價值和責任,從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磨煉自己。
每次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都要組織學生總結(jié)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從而使學生升華自身情感,培養(yǎng)優(yōu)秀品質(zhì)。在學生積極感悟活動的內(nèi)涵的同時,其品行也得到了更好的培養(yǎng)。初中生對實踐活動已經(jīng)形成了有個性的解讀和深入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關(guān)注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情感滲透。很多學生在活動中表現(xiàn)得十分積極、熱情高漲,但在活動結(jié)束后,就沒有了反思的動力。反思的作用十分重要,因而教師應引導學生重新審視自己參與活動的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想品質(zhì)。
例如,在教學“誠實守信”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今天,我們要進行講故事比賽,大家分組,講一講自己了解的關(guān)于誠信的故事,看哪個小組講得多?!痹诮涣饔懻摰倪^程中,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誠信的價值。通過閱讀各種資料,學生懂得了高尚品質(zhì)對人的影響。在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悟:“大家來反思一下,在剛才的活動中,自己有哪些不足之處,你學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以后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在反思后,每一個人都要寫出自己的人生格言。”這樣一來,活動便有了新的意義和價值。
感悟和反思的過程是學生思想升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重新構(gòu)建活動,從自己的行動和語言表達中切實體會情感的變化,以獲得內(nèi)心的豐盈。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從而使學生有更多的活動樂趣和成就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