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大別山到圣天門口:劉醒龍的黃岡書寫

    2020-11-25 06:39:08劉保昌
    寫作 2020年6期
    關(guān)鍵詞:劉醒龍大別山小說

    劉保昌

    劉醒龍出生于古城黃州,幼時隨父母工作調(diào)動于團風鎮(zhèn)、石頭嘴鎮(zhèn)、金家墩村、賀家橋鎮(zhèn)、西湯河鎮(zhèn)、雷店鎮(zhèn)等大別山區(qū)的各個村鎮(zhèn)輾轉(zhuǎn)遷徙,高中畢業(yè)后歷任英山縣占河水庫臨時工、水利局測量員、閥門廠工人、文化館創(chuàng)作員、黃岡群藝館干部、武漢市文聯(lián)專業(yè)作家、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湖北省文聯(lián)主席等。在2014 年的創(chuàng)作訪談中,劉醒龍細說從頭,詳細地回憶了他曾經(jīng)居住過的六個小鎮(zhèn)的故事,這些充滿生活細節(jié)的故事與其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形成直接對應的互文關(guān)系,他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就是“要表現(xiàn)小地方的大歷史”,而“文學意義上的劉醒龍是小鎮(zhèn)造成的”①劉醒龍、李遇春:《文學是小地方的事情》,《上海文學》2014 年第4 期。。小鎮(zhèn)具有非城非鄉(xiāng)、亦城亦鄉(xiāng)的交叉性,是地域范圍內(nèi)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中心,既面向廣闊的農(nóng)村,又是城市“五臟俱全”的縮小版;既有新鮮信息的不斷刺激,又不至于讓人沉淪于海量信息中不辨東西。我們認為,小鎮(zhèn)經(jīng)驗成就了劉醒龍,在其創(chuàng)作的前后三個階段,關(guān)于黃岡小鎮(zhèn)、城鄉(xiāng)的地域文化書寫貫穿始終,宛若時代河流中的定海神針,具有精神和審美的雙重意味。

    一、神秘的大別山

    從《黑蝴蝶,黑蝴蝶……》開始,到《我的雪婆婆的黑森林》《返祖》《大水》《老寨》《河西》《地火》《天雷》《異香》《人之魂》《未歸軍魂》《倒掛金鉤》《牛背脊骨》《女性的戰(zhàn)爭》《賣鼠藥的年輕人》 等篇什,劉醒龍的“大別山之謎系列”小說志在凸顯大別山的神秘氛圍,開掘大別山的傳統(tǒng)“文化巖層”,探尋大別山的“文化圈之謎”“神秘美之謎”和“藝術(shù)氛圍之謎”①金宏宇:《劉醒龍“大別山之謎”系列小說述略》,《黃岡師專學報》1991 年第1 期。,這無疑是對1980 年代中期興起的尋根文學思潮的自覺回應和積極參與,尋根文學版圖上從此多了一個“文學的大別山”。

    與王安憶的短篇小說《本次列車終點》和孔捷生的中篇小說《南方的岸》類似,劉醒龍的中篇小說《黑蝴蝶,黑蝴蝶……》在題材上也屬于回歸型“知青小說”,同時又增加了尋根小說地域文化書寫的神秘魅力:多年以后,當年的返城女知青林樺,已經(jīng)成為著名作家和畫家,情感沒有歸宿,總是遙望遠方的大山,想念昔日的戀人邱光;當年的知青邱光,卻一直留在鄉(xiāng)村,在山洪暴發(fā)時為了搶救集體財產(chǎn)犧牲,留下一幅畫作:大別山的女兒躺在黑蝴蝶的羽翼之下,閃爍著神秘的光輝。這篇小說借助女畫家和作家的視角,對大別山的自然風光和民間風情極盡渲染之能事,對人生意義的追尋、對青春歲月的傷逝與女主人公濃得化不開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戀相互交織, 書寫出大別山濃墨重彩的地域文化篇章。

    《黑蝴蝶,黑蝴蝶……》發(fā)表兩年后,劉醒龍撰寫散文說:“我愿在使自己融合進絕對不應當被稱為浪漫的‘東方神秘’的過程中深情地表現(xiàn)它,并為重建楚文化的神話體系,而與各洞蠻夷一起竭盡綿薄之力?!雹趧⑿妖垼骸赌墙刑煲獾臇|西》,《湖北文史》2015 年第1 期。這份稍顯遲緩的尋根宣言,并沒有成為劉醒龍此后謹奉不違的創(chuàng)作圭臬,除了浪漫、神秘的小說寫作風格追求之外,所謂“楚文化”“神話體系”“各洞蠻夷”等,事實上更像是兩湖作家慣常打出的地域文化旗號,而與劉醒龍的小說文本實際捍格不入。

    《返祖》中的研究生“他”,得到導師的熱情鼓勵,有志于創(chuàng)建一門“人文地質(zhì)學”,因此深入大別山腹地進行文化考察,實際上卻是想尋找到傳說中的“美女現(xiàn)羞”神水,治愈“他”長出尾巴的“返祖”毛病。 小說不忘調(diào)侃當時已負盛名的尋根小說經(jīng)典,“據(jù)說沉甸甸的人生在壓迫著這群人去九曲黃河,去黃土高原,去彩瓷流成的河,去神話堆壘的山,總之是去那些文明與蠻荒翻轉(zhuǎn)了一個輪回的地方去尋找什么根。 他既不去理解日立彩電中迪斯科的咚咚嚓, 也不去理解洞穴壁畫上飛舞的沈沉沉,他是來大別山尋找‘美女現(xiàn)羞’的”③劉醒龍:《返祖》,《異香——大別山之謎系列》,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2 年版,第90 頁。。 這篇小說從結(jié)構(gòu)層面上來看,與尋根小說經(jīng)典之一的張承志的《北方的河》十分相似,但是《北方的河》中的研究生“他”最后尋找到的是北方河流的澎湃激情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而《返祖》最后尋找到的“美女現(xiàn)羞”神水卻不能洗掉“他”的尾巴,反而揭開了“他”及其“祖先”的“辱母弒兄”的原罪,“他”要尋找的“根”其實一直長在“他”的身上,“他”的尾巴就是傳統(tǒng)文化之根。毫無疑問,這條見不得人的尾巴,不可能是曾經(jīng)輝煌燦爛的楚文化之根,反倒是文化劣根性的代際遺傳。 如此,劉醒龍的文化尋根苦旅很可能走向韓少功《爸爸爸》的路途,他們都曾經(jīng)“宣言”要去尋找絢麗多姿的楚文化之根,但都沒有找到類似于汪曾祺“大淖”的自由民間、張承志“北方的河流”的開闊雄渾、阿城“三王系列”的道家風采、賈平凹“商州”的浪漫旖旎、李杭育“葛川江”的奔放浩蕩;同時,迥異于韓少功筆下那個歷劫不死的“小老頭”丙崽的文化隱喻,劉醒龍在小說篇末重拾對大別山自然神靈的敬畏,對神秘的地域自然頂禮膜拜,由此撥開傳統(tǒng)文化的表相,尋找到了“文化之下更深層的‘自然’,那才是文學之根更原生態(tài)的、更豐饒的土壤”④魯樞元:《從“尋根文學”到“文學尋根”——略談文學的文化之根與自然之根》,《文藝爭鳴》2014 年第11 期。。

    堅持和維護大別山“自然”立場的總是本地域的長期“原住民”,他們尊重神秘的大自然和傳統(tǒng)的自然倫理,因此與“外來者”或者“不肖子孫”形成緊張的對峙關(guān)系?!斗底妗分械摹八本褪窃诶象车挠绊懴?,才最終產(chǎn)生對于自然神靈的敬畏;《河西》中的十三爺花盡一生積蓄修建木橋方便村民們出行,卻被年輕人鐘華一把火燒得精光,因為鐘華想要通過修建鋼筋橋來征收過橋費;《兩河口》中的長樂爺為了保護堤壩而犧牲;《人之魂》中的奶奶為孫子虔誠地招魂,卻被兒子當作“迷信”行為加以怒斥;《老寨》中的“外來者”瘸子貓,是一個越獄逃跑出來的罪犯,卻以能夠幫助山寨修建電站的謊言大話,騙娶了寨子里老頭領(lǐng)的寶貝女兒寶陽,馱樹佬賢可雖然發(fā)現(xiàn)并揭示出真相,卻被寨子里向往電燈、電話的年輕村民們視為“毀了電站”的罪人。 需要指出的是,劉醒龍在這種人物對峙關(guān)系中,并沒有簡單地從道德層面予以裁定或認同,相反在新與舊、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變與常之間,他的態(tài)度時常猶疑不決,“在將變之時,他對舊事物和舊觀念持否定態(tài)度,在既變之后,卻又對這些被他否定過的東西有所眷惜和留戀”①於可訓:《劉醒龍與大別山之謎——劉醒龍創(chuàng)作散論》,《長江文藝》1991 年第1 期。。 這種猶疑的情感態(tài)度,正是一切審美現(xiàn)代性書寫的應有之義。 小說敘述大別山的自然之謎時,巫風彌漫,如《牛背脊骨》中的安大媽挖出古墓后,在樟樹下擺設香案驅(qū)鬼辟邪;《老寨》中的馱樹佬每次回家,家中的女佬都會迎頭潑上一盆艾葉水驅(qū)鬼;《返祖》中人們也是用艾葉驅(qū)鬼;《異香》中的大胖媽通過占卜算卦預知了兒子將來的命運,阿波羅犧牲后,他的奶奶和大胖找吳先生前來招魂、唱招魂歌;《人之魂》中的老祖母提醒孫兒路上遇到鬼時千萬不能回頭,而要大聲喊出來:“公雞叫了! 天打雷了! 鐘馗是我大舅爺! ”

    在展現(xiàn)大別山的“自然之謎”之外,劉醒龍還致力于發(fā)掘大別山人的“人性自然”之謎。人性深處的善惡糾葛,始終是他不倦開掘的主題?!短炖住分械睦献彘L程九伯,向來一言九鼎,族人程毛頭家大業(yè)大,卻在重修娘娘廟時不肯認捐,這種小人行徑和吝嗇品性引起九伯的大怒,詛咒他會被天雷轟死;程毛頭臨時要到武漢辦事,那幾天剛好暴雨如注,天雷滾滾,山搖地動,河東垸人都以為九伯的詛咒發(fā)生了作用,從眾心理的“平庸之惡”大面積爆發(fā),在九伯的帶領(lǐng)下平分了程毛頭的家業(yè);程毛頭返回大別山,將九伯和全垸人以“搶劫罪”名告上法庭,事實證明他才是河東垸最厲害的角色?!懂愊恪吩趥商叫≌f的敘事框架中逐層推進,展示人性之惡,派出所梅所長偵辦殺人案,在抽絲剝繭的偵破過程中,真相逐漸浮出水面:老灰的亂倫秘密被大胖無意中看見,老灰設計殺害大胖并嫁禍于桂兒爹媽,要挾他們將桂兒嫁給自己的弱智兒子;桂兒嫁過來之后,遭到老灰的多次侮辱。而梅所長在與老灰的最后對峙中,也承認自己與老灰的妻子發(fā)生過關(guān)系;老灰殺死梅所長,并編造了梅所長托他傳宗接代的謊言,梅所長妻子信以為真。 《異香》的結(jié)尾處,作者向天高呼:“大別山,這不老之謎呀——”這的確是對人性惡的難解之謎的深層次揭示,誠如小說主人公老灰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人沒有不狠不毒的”。 驗之于小說文本,能不信乎? 但我們同時也必須指出,《異香》對人性之惡的極端化凸顯,并沒有像《天雷》《地火》等篇什那樣,與大別山特有的地域文化背景緊相關(guān)聯(lián),因此存在著過度抽象化和理念化的不足。 這種不足,在其后的創(chuàng)作中逐步得到糾正。

    文學史家對劉醒龍的“大別山之謎”等早期小說進行“尋根性”研究,發(fā)現(xiàn)其“在對自然之根的敬畏中,安頓鄉(xiāng)土情結(jié)與現(xiàn)代化焦慮;在對‘人’的反思中,展開對歷史與現(xiàn)實的認識與批判;在面對‘根本惡’的絕望與憤怒中,尋找內(nèi)在超越的可能性”②楊曉帆:《走出“大別山之謎”的三重奏——論劉醒龍早期小說創(chuàng)作的文學史意義》,《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7年第1 期。,這個“三重奏”正是劉醒龍最終走出“大別山之謎”、走進被一些讀者批評為“道德理想主義寫作”的內(nèi)在原因,這種草蛇灰線的勾勒、前因后果的關(guān)聯(lián),無疑是有其真切的文本依據(jù)的。同時,從外在原因來看,正如周介人所指出的那樣,“文化派小說發(fā)軔時氣勢不凡,超群脫俗,但走到后來出了不少裝神弄鬼與賣弄民俗知識的淺薄作品”③周介人:《讀〈小學教師〉》,《周介人文存》,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年版,第241 頁。,尋根小說缺乏后勁,從整體上來看已是窮途日暮,轉(zhuǎn)型勢在必行,劉醒龍走向了故鄉(xiāng)的現(xiàn)實大地,因此重獲生機,并成功地走向創(chuàng)作巔峰。

    二、理想主義的西河和界嶺

    以《威風凜凜》①劉醒龍:《威風凜凜》,《青年文學》1991 年第7 期。 這部中篇小說后來改寫擴充為同題長篇小說,作家出版社1994年首版。作為分水嶺,劉醒龍的小說創(chuàng)作由浪漫主義轉(zhuǎn)向現(xiàn)實主義,實現(xiàn)了“從迷的追尋到人的寫真”②彭韻倩:《從迷的追尋到人的寫真——評劉醒龍的小說創(chuàng)作》,《文學評論》1993 年第5 期。的華麗轉(zhuǎn)身,西河鎮(zhèn)和界嶺鄉(xiāng)從此成為兩個重要的文本地標。

    “西河鎮(zhèn)南北長,東西窄,被兩邊的山一擠,又瘦又長”,“白天里,這兒的山梁輕輕起伏,青青蜿蜒,山腰上要黃黃得燦亮,要紅紅得富貴,要白白得潔凈,要不黃不紅不白的顏色也有。有時,只要一眨眼,半山就纏上薄薄的白霧”,“天亮后,西河也會流得十分遙遠,小水微瀾,不須負荷,只把幾片落葉,幾瓣野花浪漫地摟著,彎一彎,扭一扭,從看不見的地方流來,流向看不見的地方,這是秋天的西河鎮(zhèn),與兩湖地域東部的普通小山鎮(zhèn)沒有什么兩樣。 ”③劉醒龍:《威風凜凜》,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年版,第33、37、37-38、8 頁。劉醒龍自稱“用靈魂和血肉”④劉醒龍:《后記》,《威風凜凜》,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年版,第316 頁。寫成的長篇小說處女作《威風凜凜》,以初中民辦教師趙長恩(趙長子)被殺案件作為敘事框架,描寫西河鎮(zhèn)的百味人生,在“滅別人的威風,長自己的威風”的西河鎮(zhèn)惡劣文化氛圍中,執(zhí)著地探尋道德、知識和愛情的力量。從小說的《后記》來看,寫作這本書時的劉醒龍心情非常不好,這篇《后記》可以與賈平凹的《廢都·后記》對照起來閱讀,二者之間存在著許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是躲在外地閉門寫作,都是漫長的孤獨的暗無天日的寫作周期,都是一邊寫作一邊服用中藥藥丸,都是身陷各種人事糾紛精神十分苦悶,都是視寫作為自己的靈魂拯救方式。 這樣看來,小說中的人性之惡必然帶有現(xiàn)實人生的曲折投射,人性之善因此愈顯珍貴。 小說主要采用第一人稱敘事,具有強烈的“在場感”和“親歷性”;同時,作者又并不被第一人稱所拘囿,在描寫“我”不在場的情景時,轉(zhuǎn)為第三人稱客觀敘事,同樣生動形象。

    小說中的西河鎮(zhèn)巫風彌漫。 “我”(楊學文)在初二暑假的第一天,被一團旋風追逐,那旋風裹著紙片和枯葉,呼呼作響,西河鎮(zhèn)上的人都說是遇上鬼了;果然不吉預兆得到驗證,那一天“父母”同時被霹靂打成焦炭,家里只剩下喜歡拈花惹草的爺爺照顧“我”。 西河鎮(zhèn)的夜晚,經(jīng)常可以聽到莫名其妙的慘叫聲,爺爺說那是鬼在叫,叫聲響起時,“身下的大石頭驚得抖了幾抖。 西河鎮(zhèn)四周常有野獸出沒,鎮(zhèn)內(nèi)常聽說有鬼魂出現(xiàn)”⑤劉醒龍:《威風凜凜》,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年版,第33、37、37-38、8 頁。。 爺爺認為“我”被鬼叫聲嚇得丟了魂魄,得沿路尋找回來:

    此時的天空更黑了,風吹得格外的陰森,青蛙不時像豹子一樣從草叢中躍出來,使人心驚膽戰(zhàn),小蟲兒則一會兒呻吟,一會兒嚎叫,一會兒怪聲怪氣地獰笑。

    爺爺端了一碗米,一邊走一邊撒,還一邊長長地叫著,學文,回來呀!

    我端著一碗清水,緊緊地跟著爺爺,一聲聲應著,回來了,都回來了!

    聽著自己的聲音,自己更加害怕。

    爺爺非常信鬼,一有小災小病,便又是燒紙錢,又是插桃木劍。⑥劉醒龍:《威風凜凜》,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年版,第33、37、37-38、8 頁。

    在西河鎮(zhèn)誰最威風?這是小說最為重要的主題。在這種地域文化氛圍中,是個人就要追求威風,中學的胡校長堅持讓學生們跑馬拉松比賽,目的就是讓窮人家的孩子們跑出威風,讓城里人知道吃苦耐勞的鄉(xiāng)下人的厲害。 瘸腿的蓉兒出嫁后,每天在家里欺負丈夫和公婆,聲言“人活得沒有威風,那還不如死了好”。西河鎮(zhèn)上一般人認為金福兒和五駝子是最威風的人,趙長子則是最不威風的人。但爺爺卻認為趙長子最威風,“他的威風全在骨頭里面,西河鎮(zhèn)的人連他腳趾縫里的泥都不如”⑦劉醒龍:《威風凜凜》,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年版,第33、37、37-38、8 頁。。趙長子給西河鎮(zhèn)的孩子們帶來了文明的種子,播種下文明的希望,他以一人之力,堂吉訶德式地抵抗著無知和兇蠻,貌似懦弱,實為雄強,雖被殺害,精神不亡。他說,“人怕人又有什么意義,任誰也驕橫不了兩生兩世,可如果想著多給別人做好事,過了許多代也還有人紀念”①劉醒龍:《威風凜凜》,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年版,第27、80 頁。;“我們知識分子以知識作為矛,以忍讓作為盾,知識不會傷人,忍讓可以護身”②劉醒龍:《威風凜凜》,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年版,第27、80 頁。;人的骨頭只有兩種,一種是鋼鐵,硬則硬卻容易折斷,另一種是水,看上去很軟卻砍不斷。 他希望“我”以及他的學生們,能夠出人頭地,走出西河鎮(zhèn),脫胎換骨,到外面的大千世界里,在知識、文明、善良、道德的天地中,去抖威風,那才是真正的威風。 在小說的結(jié)尾部分,“我”高聲說:“金福兒,你毒害不了我! ”這無疑是對西河鎮(zhèn)“抖威風”的地域文化傳統(tǒng)的公開反叛,趙長子的正面影響已經(jīng)開始發(fā)生作用。

    《天行者》扉頁題辭:“獻給在二十世紀后半葉中國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間英雄!”這是一曲歌頌山村民辦教師的飽含深情的贊歌,也是“一曲獻給民間英雄的悲情頌歌”③韓春燕:《劉醒龍長篇小說〈天行者〉用疼痛的文字書寫平凡的英雄》,《文藝報》2009 年9 月29 日第2 版。。 小說情節(jié)主要圍繞西河鄉(xiāng)界嶺村小學民辦教師們的四次轉(zhuǎn)正(即民辦教師轉(zhuǎn)為公辦教師)經(jīng)歷展開,折射出人性和道德的力量。 秋天的界嶺,風景如畫,“山下升起了云霧,順著一道道峽谷,冉冉地舒卷成一個個云團,背陽的山坡上鋪滿陰森的綠,早熟的稻田透著一層淺黃,一群黑山羊在云團中出沒,有紅色的書包跳躍其中,極似瀟瀟春雨中的燦爛桃花。 太陽正在無可奈何地下落,黃昏的第一陣山風就掩蓋了它的光澤,變得如同一只被玩得有些舊的繡球。 遠遠的大山就是一只獅子。 這是豎著看,橫著看,則是一條龍的模樣”④劉醒龍:《天行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年版,第14、79 頁。。 一切地域風景描寫其實都具有人文意義,“紅色的書包”在黑山羊群中跳躍,表明界嶺存在著孩子們失學的狀況。 12 歲的五年級學生葉萌,成績很好,熱愛讀書,就因為父親挖煤時出了事故,被迫回家挑起大梁;山中秋冬季節(jié)來得早、春夏季節(jié)來得晚的地域氣候特征,也是余校長提前安排維修教室、每周繞道送學生們回家以保證安全等情節(jié)的必要背景;山中作為珍稀植物、已經(jīng)為數(shù)不多的紅豆杉,也為小說中鄧有米偷砍紅豆杉出賣以償還學校教室維修費的情節(jié)作了自然的鋪墊。

    小說敘事飽含張力,內(nèi)蘊巨大的悲情。明愛芬的去世、鄧四海的情人王小蘭被殺害、葉萌的父親死于礦難、支教生夏雪自殺、駱雨生病、萬站長的妻子李芳患上血癌,等等,導致整部小說格調(diào)沉郁,氛圍凝重,同時作者高揚道德理想主義的旗幟,將民辦教師蠟燭般的無私奉獻精神和自我燃燒的理想激情張揚到了極致。這種精神看似抽象,在界嶺小學卻表現(xiàn)得極其平常。小說描寫張英才轉(zhuǎn)正后,背著鳳凰琴離開界嶺,萬站長對他說:“想說界嶺小學是一座會顯靈的大廟,又不太合適,可它總是讓人放心不下,隔一陣就想著要去朝拜一番。你要小心,那地方,那幾個人,是會讓你中毒和上癮的!你這樣子只怕是已經(jīng)沾上了。就像我,這輩子都會被纏得死死的,日日夜夜脫不了身?!雹輨⑿妖垼骸短煨姓摺罚本喝嗣裎膶W出版社2009 年版,第14、79 頁。正是這種精神,讓小說的字里行間,又灑進希望的陽光,既悲憫,又溫暖。張英才在省教育學院進修后重返界嶺,葉碧秋自學成才拿到文憑后也回到界嶺小學, 藍飛在當上公務員后并沒有忘記界嶺為了修建校舍四處奔走,孫四海成功地打敗“村閥”競選上村長,余校長轉(zhuǎn)正成功并與藍小梅喜結(jié)連理,余志、李子、葉萌等一批學生都會有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小說留下了一個“光明的尾巴”。這種悲憫和溫暖、浪漫與苦難相互交織的情感色調(diào),正是劉醒龍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重要特征。

    劉醒龍小說的敘事魅力生成,離不開善于采用適度的浪漫主義表現(xiàn)手法。鄧有米和孫四海將本來應該是歡快的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也吹奏得十分悲涼,如泣如訴,凄婉極了;孫四海每次都在王小蘭離開時吹響笛子伴她回家;小說多次描寫界嶺小學的升旗、降旗儀式,“操場上正在舉行升旗儀式,余校長站在最前面,一把一把地扯著從旗桿上垂下來的繩子。 余校長身后是用笛子吹奏國歌的鄧有米和孫四海,再往后是昨晚住在余校長家里的那些學生。九月的山里,晨風又大又涼,這支小小隊伍中,多數(shù)孩子只穿著背心短褲,黑瘦的小腿在風里簌簌抖動。大約是冷的緣故,孩子們唱國歌時格外用力,最用力的是余校長的兒子余志。 國旗和太陽一道,從余校長的手臂上冉冉升起來后,孩子們才就地解散”①劉醒龍:《天行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年版,第18、269-270、290、104-105、35-36 頁。,這已經(jīng)成為小說凸顯的精神象征。

    鄂東地域文化在小說中并沒有得到特別的表現(xiàn),只在敘事中得到質(zhì)樸的展呈,比如孫四海用自己種植的茯苓抵交教室維修款,界嶺山村四季變幻的風景,打工者回家過年時的情景,窮困人家請客時的“做戲表演”,暮色和炊煙,國旗和笛聲,自然界的風雷雨雪,山中的狼嚎和毒蛇,等等。 但是,質(zhì)樸自有質(zhì)樸的力量。比如支教生夏雪的父母來到界嶺小學,想吃一碗能夠了卻心愿的油鹽飯:“王小蘭從孫四海的櫥柜里取出一碗剩飯,然后將灶里的柴火點燃。待鍋燒得微熱時,用水瓢舀了點水,將熱氣騰騰的鐵鍋刷干凈,再灑半勺油在鍋底,稍等一會兒就將剩飯倒進鍋里。 王小蘭一邊用鍋鏟在鍋里反復炒著剩飯,一邊用勺子撮了些鹽放進碗里,加點水攪幾下,直到鍋里的飯快炒好,才將化開的鹽水,沿著鍋邊倒進去。 這時候,孫四海將灶里的柴火撥弄了一下,使其燒到最旺。 一陣濃香撲鼻,油鹽飯炒好了?!雹趧⑿妖垼骸短煨姓摺?,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年版,第18、269-270、290、104-105、35-36 頁。食材簡單,作料樸素到簡陋,做法也簡單,沒有絲毫的夸張,完全是寫實層面的展現(xiàn);而到王小蘭被殺害之后,女兒李子寫了一首詩作:“前天,我放學回家/鍋里有一碗油鹽飯。 /昨天,我放學回家/鍋里沒有了油鹽飯。 /今天,我放學回家/炒了一碗油鹽飯/放在媽媽的墳前! ”③劉醒龍:《天行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年版,第18、269-270、290、104-105、35-36 頁。同樣是質(zhì)樸的文字,卻已躍升至精神悲痛的詩化層面。 一碗油鹽飯,足以成為界嶺村地域文化精神的濃縮的具象。 萬站長說過:“一般的老師,只可能將學生當學生,民辦教師不一樣,他們是土生土長的,總是將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成績再差也是自己的親骨肉!”④劉醒龍:《天行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年版,第18、269-270、290、104-105、35-36 頁。語言雖然質(zhì)樸無華,卻是民辦教師真實情感的具現(xiàn)。 劉醒龍的小說巫風彌漫,比如兔子作揖、驚雷劈石、茯苓跑香,余校長走夜路將墓碑當作行人等⑤劉醒龍:《天行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年版,第18、269-270、290、104-105、35-36 頁。?!渡莿趧优c仁慈》中也有類似的書寫,“父親”彌留之際,“陳東風沒有做夢,天快亮時,他猛地從椅子上跳起來,嘴里連連叫著,爸,爸爸!他睜開眼睛時,仿佛看見一個壯實的男人在父親床前飄然而過,無聲無息地走向房門。房門是關(guān)著的,但那人卻一點阻擋也沒有,隨隨便便地走了出去。 那人肩上扛著一把鋤頭,一件蓑衣松松垮垮地披在身上,手里拿著一只籮筐。 陳東風怔了怔,連忙撲到父親床前,伸手去試那鼻息。那鼻息如若游絲、似斷非斷,讓人判斷不準。陳東風將手塞進父親的懷里,正要試試那心窩是否還是熱的,窗外強光一閃,電燈猛地發(fā)出一片慘白的光芒后,叭地一下熄了,跟著一聲巨雷從天而降,炸得屋子窸窣直響。屋一下子暗起來,油燈上的火苗昏昏地顫栗不止”⑥劉醒龍:《生命是勞動與仁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年版,第16 頁。。 這種現(xiàn)象,兩湖地域的人們稱之為“飄魂”,具有強烈的民間文化認同感。

    《分享艱難》中的鎮(zhèn)委書記孔太平陷入經(jīng)濟發(fā)展與道德堅持的兩難處境,為了保證鎮(zhèn)上的財稅收入,他不得不多次放過為非作歹的鎮(zhèn)企業(yè)明星洪塔山,甚至在洪塔山強奸了表妹田毛毛之后,也不得不讓派出所釋放他。 這篇小說發(fā)表后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有些讀者甚至發(fā)出激烈的聲討:究竟是要替誰“分享艱難”?其實,當真正的艱難到來時,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每個人都無法成功躲開。 而從藝術(shù)層面來看,小說將人物形象與西河鎮(zhèn)地域風情描寫完美結(jié)合,達到了非常好的表現(xiàn)效果。 小說開篇描寫孔太平從外地乘坐吉普車返回西河鎮(zhèn), 在鎮(zhèn)外下車散步,“被太陽燒烤透了的田野,發(fā)出一股泥土的釅香,月亮被醺醉了,滿面一派橘紅。 熱浪與涼風正處于相持階段,一會兒涼風撲面,一會兒暑氣襲人,進進退退地叫人怎么也安定不下來”⑦劉醒龍:《分享艱難》,《上海文學》1996 年第1 期。,這正是孔太平五心不定、進退失據(jù)的內(nèi)心寫真。 《農(nóng)民作家》描寫西河鎮(zhèn)兩位農(nóng)民創(chuàng)作劇本的故事,非常接地氣,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王老爹的上場唱段:“兒摘月亮父搭梯,長大不是好東西。找個媳婦一兩年,肚子不鼓他不急”;又如王老爹抒發(fā)沒有孫子的感慨:“無兒點燈燈不亮,無兒吃飯飯不香,無兒說話氣不壯,無兒站著沒有別人長”;王家媳婦失兒復得后的唱詞:“親親兒的臉,摸摸兒的身,叫一聲娘的兒,問一聲娘的心,兒呀,雖然分手才一天,娘卻老了十年人! ”

    在西河、界嶺之外,劉醒龍的小說還寫到黃州、縣城、石家大垸、秦家大垸等地域,如《白菜蘿卜》描寫黃州城里來自農(nóng)村的大河、小河兩兄弟的故事,重點描述城鄉(xiāng)道德觀念的沖突;從大河最后返鄉(xiāng)的結(jié)果以及他所說的“城里土地看起來很肥,可就是長不起苗”的話語來看,作者的情感明顯偏向鄉(xiāng)村。《挑擔茶葉上北京》描寫石家大垸村村長石得寶,想方設法完成鎮(zhèn)里布置的采摘冬茶向上級送禮的任務,因為采摘冬茶會嚴重地傷害茶樹,所以老百姓都不愿意,最后石得寶只好“獨擔”了采摘任務,犧牲小我為大家。 《大樹還小》是對控訴型知青小說的“反彈琵琶”,秦家大垸的村民們并不喜歡當年的下鄉(xiāng)知青,他們有自己的勞動觀和生活觀。 《村支書》中的望天畈村,《暮時課誦》中縣城郊外的靈山寺,《政治課》《秋風醉了》《生命是勞動與仁慈》等篇中的縣城,這些地域名稱各異,卻依然帶有鮮明的鄂東地域風景、物產(chǎn)和文化特色,并沒有越出作者的故鄉(xiāng)版圖,那過年時要吃臘魚、臘肉、糍粑、掛面、豆絲的風俗,那春天開滿群山如彩云織錦的燕子紅,那無處不在的民間信仰和神秘巫風,那根源于鄉(xiāng)村的道德理想主義沖動,總是時時出現(xiàn)在作者的筆端。 劉醒龍說過:“一個人無論走多遠,故鄉(xiāng)的魅力無不如影相隨。雖然母親不是名滿天下的慈母,她的慈愛足以溫暖我一生。雖然父親不是桀驁塵世的嚴父,他的剛強足以鍛造我一生。故鄉(xiāng)的山,陂陀得漫不經(jīng)心,任何高峰偉岳也不能超越。 故鄉(xiāng)的河,淺陋得無地自容,任何大江大河都不能淹沒。 故鄉(xiāng)是人的文化,人也是故鄉(xiāng)的文化”,“一個人無論走到哪里都有收獲思想和智慧的可能,唯有故鄉(xiāng)才會給人靈魂和血肉”①劉醒龍:《鋼構(gòu)的故鄉(xiāng)》,《寂寞如重金屬》,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1 年版,第4-5 頁。。 劉醒龍的所有小說,其實都是寫在故鄉(xiāng)大地上的詩篇。

    三、歷史的天門口小鎮(zhèn)

    長篇小說《圣天門口》在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最后一輪角逐中鎩羽而歸,劉醒龍一直對此耿耿于懷,雖然《天行者》榮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彌補了這一缺憾,但在創(chuàng)作訪談中作家還是多次以《圣天門口》未能獲獎引為遺憾。因為這部長篇小說凝聚了作家太多的心血,太多的情感積累,太多的人生經(jīng)驗,太多的寫作藝術(shù)經(jīng)驗,以及太多的地域文化經(jīng)驗。

    《圣天門口》以洋洋百萬言的篇幅,書寫大別山腹地天門口鎮(zhèn)百年滄桑變遷的歷史風云,是劉醒龍“表現(xiàn)小地方的大歷史和小人物的大命運”②劉醒龍、李遇春:《文學是小地方的事情》,《上海文學》2014 年第4 期。的寫作理論的又一次具體實踐?!妒ヌ扉T口》沿襲作家的小鎮(zhèn)敘事傳統(tǒng),是一部積大成的、“生長性”③黃發(fā)有:《寫作的“生長性”——劉醒龍小說讀札》,《新文學評論》2015 年第1 期。的小說,尤其是以勝利鎮(zhèn)和石頭嘴鎮(zhèn)為原型,以雪家、杭家兩個家族的命運作為觀照中心,再現(xiàn)了從辛亥革命到“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革命斗爭背景下小鎮(zhèn)數(shù)代人物的歷史變遷過程,堪稱史詩級別的鴻篇巨制,洪治綱稱之為“偉大的中國小說”④洪治綱:《“史詩”信念與民族文化的深層傳達——論劉醒龍的長篇小說〈圣天門口〉》,《當代作家評論》2006 年第6 期。。小說在現(xiàn)實主義的革命斗爭歷史題材的顯性表達之外,還設置了一條隱性敘事線索,說書人董重里帶著徒弟常天亮傳唱漢族史詩《黑暗傳》,從開天辟地、女媧殺共工開端,數(shù)千年來中國歷史上不斷地以暴易暴,改朝換代,循環(huán)往復,《黑暗傳》的結(jié)尾說:“說書說到東方白,黑暗傳來警世音。 ”此種“警世音”可以作兩種完全不同的解讀,一種是暴力的黑暗仍將繼續(xù)重復;一種是暴力的黑暗必須終結(jié)?!逗诎祩鳌肥切≌f顯性敘事的“革命史前史”,輪回的歷史觀總是在每次“革命”成功的前方高懸著“天譴”的陰影,成為人類無法擺脫的悲劇命運。兩條線索相互交織彼此隱喻,小說通過說書人將漢族史詩融入主體敘事之中,而小說主體敘事的起始時間也正是漢族史詩的結(jié)束時間,這樣就將中國歷史前后貫通,綿延數(shù)千年起伏曲折朝代更迭的傳統(tǒng)歷史與小說主體敘事中的大革命以后半個多世紀的革命歷程形成對話、互文關(guān)系。

    從地域背景設置來看,天門口小鎮(zhèn)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腹地,縱深較大,有一處“蜿蜒雄挺”的神秘的天堂山可供危急時躲藏,對山的小鎮(zhèn)自然就叫天門口,中國現(xiàn)代革命多在類似的邊地發(fā)生和發(fā)展壯大,此地距離武漢并不遙遠,卻自具神秘的地域文化特色,“獨異的山水”支撐起小說“雄渾結(jié)實的大結(jié)構(gòu)”①施戰(zhàn)軍:《人文魅性與現(xiàn)代革命交纏的史詩——評劉醒龍小說〈圣天門口〉》,《文藝爭鳴》2007 年4 期。;從文化地理學角度來看,此地為楚文化與吳文化、中原文化的交鋒線,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刺激與應對更宜為文化發(fā)展保持內(nèi)生性活力;小說敘事中多有“風物禮俗之筆”,遍布“植物的聲息、生活的氣韻”,濃郁的大別山風情和自然生態(tài),讓“作者喜不自禁,猶如燕子紅開放”,是一片獨異于小說敘事中密集的“戰(zhàn)爭、疾病和災難”之外的象征性天地②施戰(zhàn)軍:《人文魅性與現(xiàn)代革命交纏的史詩——評劉醒龍小說〈圣天門口〉》,《文藝爭鳴》2007 年4 期。。 天門口鎮(zhèn)的人們在深夜能夠聽到秧苗拔節(jié)、露水下墜的聲音,他們是最貼近大地的人。大自然在劉醒龍的筆下,總是具有特別鮮活的意義。天門口鎮(zhèn)有著絕佳的風水,“從遠處大山上延伸下來的一道山脈,臨近鎮(zhèn)子時輕輕隆起一對山頭,相距不到一里遠,像慈佛又像善人,伸展雙臂深情地朝著鎮(zhèn)子擁抱而來。起源于兩座小山之間的一條小溪長年不斷地穿街而過,鎮(zhèn)外是一片整整齊齊的田畈,田畈外則是清水長流的西河”③劉醒龍:《圣天門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88、113 頁。。小說多次以濃墨重彩的筆觸描寫天門口鎮(zhèn)的自然美景,如打霜后的田野上,“一棵棵孤立在田畈上的木梓樹要么變得金黃金黃,要么變得紅赤紅赤。 打霜的日子可以從深秋一直延續(xù)到初春,因為霜花掩映而異常美麗的木梓樹葉,如同野外偷情的露水夫妻,相依相伴的時間注定有限。 木梓樹葉越是好看,飄落的時間就越早。打霜日子一天比一天多,同往年一樣,落得最快的是那些金黃的葉子,這就到了柯木梓的最好時節(jié)。 ”④劉醒龍:《圣天門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88、113 頁。寫景在展開地域風俗畫卷的同時,還具有推動情節(jié)的敘事功能,常守義正是用柯刀殺死了馬鎮(zhèn)長,又成功地栽贓到杭家老二身上,杭家老二被處死,由此激起了杭天甲、杭九楓等人報仇雪恨的心理,天門口的革命運動形勢瞬間風起云涌。 小說描寫天門口鎮(zhèn)漫天飛舞的大雪,楊桃替人洗腳、咬腳的地域風俗“奇觀”,雷電將雪茄和愛梔擊為黑炭,上萬只驢子狼擠滿了天門口鎮(zhèn)的上街下街,黃岡各地出產(chǎn)的花色品種各不相同的餅和酒,富于地域特色的日常飲食和菜肴,等等,無不具備本土文化特征。小說描寫天門口鎮(zhèn)的各色手藝人,比如杭九楓驚人的硝狗皮手藝,段鐵匠的火,余榨匠的油,繅車上的絲,余篾匠的刀,葉剜匠的瓢,還有木匠、漆匠、砌匠、裁縫,等等,五行八作,一路寫來,十分生動傳神。劉醒龍善于借用黃岡本土方言,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精妙程度?!妒ヌ扉T口》精心選擇了20 多種黃岡方言,這批被作家稱為“母語”⑤劉醒龍:《曉得中原雅音》,《寂寞如同重金屬》,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1 年版,第73 頁。的方言,被“地域文化長期浸潤”,韻致天然,氣息自然⑥參見王鴻聲:《無神的廟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119—120 頁。,在小說敘事中起到了點石成金的積極作用。 劉醒龍在通信中寫道:“有人評價說,我在《圣天門口》起用了大量的方言土語。 其實不然,常用的方言詞匯也就二十來個:汰衣服/掇東西/嘯水/閶風/打野/落雨/落雪/往日/昨日/今日/明日/后日/嘎白/曉得/吊詭/嗍幾口,如此等等。 這些較為典型的鄂東方言,與當下常用的同義語對比,明顯具備高出一籌的優(yōu)雅。 這種特質(zhì)猶如定海神針,一旦出現(xiàn),就會讓人覺得無所不在。仰仗民間人文底蘊的長篇小說,不可以視流行俗語為至寶。 ”⑦周毅、劉醒龍:《覺悟——關(guān)于〈圣天門口〉的通信》,《上海文學》2006 年第8 期。小說中寫到的、但在信中未加例舉的方言,還有挖古(閑聊)、燕子紅(杜鵑花)、苕(傻,傻瓜)、糾巴(發(fā)髻)、胖頭魚(鳙魚)、喜頭魚(鯽魚)、乜子(一次只能發(fā)射一粒子彈的土制手槍),等等。 學者何平充分肯定劉醒龍對鄂東方言的起用,認為其借此構(gòu)建了“革命的‘地方’”,回歸“俗世的日?!雹俸纹剑骸陡锩胤街尽と粘P宰诮獭ふZ言——關(guān)于〈圣天門口〉的幾個問題》,《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 年第2 期。。 小說對黃岡本土的民諺歌謠、歇后語、順口溜等也有精彩的選擇性使用,此亦地域風俗畫卷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樣是對革命歷史作出新的闡釋,《白鹿原》的創(chuàng)新意義是在政治倫理之外,突出了一個更為恒久的民間倫理;而《圣天門口》在政治倫理之外,不僅有一個民間倫理,而且還有一種精神倫理②參見陳思和:《論〈圣天門口〉》,《文匯讀書周報》2007 年3 月30 日第7 版。。 這種精神倫理就是以梅外婆、梅外公、雪檸、雪大爹、雪大奶、雪茄、雪檸、柳子墨等人為代表的非暴力救世精神,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對抗性精神力量,就是以傅朗西、董重里、杭九楓等人為代表的革命斗爭派。 《圣天門口》中的董重里通過說書的方式宣傳革命,“北方吹來十月的風,盤泥巴的窮人鬧暴動”③劉醒龍:《圣天門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103、116、763 頁。。傅朗西發(fā)動、指揮常守義、段三國、杭大爹、杭天甲、杭九楓等人出頭鬧革命,組建農(nóng)民武裝,與地方勢力馬鷂子、政府軍馮旅長周旋對抗。 殷海光說過:“中國的社會層級在廣大的農(nóng)民底下,還有不務正業(yè)的無賴群體。 這一層次的人素來是中國一般正人君子所瞧不起的,可是這一層次的人素來不乏奇才異能之士。 ”④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2 年版,第106 頁。傅朗西是一個技藝高超、思想成熟的革命發(fā)動者,他對董重里說過,“無論哪一次,總是先由倡導者提出一種誘人的理想,而最積極最有興趣并且有膽量將那些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多是一些所謂游手好閑的人。 比起那些埋頭讀書、埋頭做工和埋頭種地的人,這類人見多識廣,又不安分守己,是任何新起的勢力最方便使用的一股力量。 如果沒有這類人的領(lǐng)頭,真正的苦大仇深者,是很難將自己的理想從菩薩那里轉(zhuǎn)移過來的”⑤劉醒龍:《圣天門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103、116、763 頁。。 這幾乎是一切革命行動能夠發(fā)動并最終成功的組織秘密。 梅外婆和雪檸的口號是“成為他人的福音”。 梅外婆對雪檸說:“我來這兒,是要幫你,讓你找到只愛莫恨的好日子”;“你梅外公活著時,總想以一己之力來救贖一國,結(jié)果沒有成功不說,連命都搭進去了。 輪到你梅外婆,自覺力量不夠,才來天門口,想以一己之力來救贖一方,看來也不成功。 所以你梅外婆覺得,如果你這一生也想學梅外公和梅外婆,不如用一己之力來救贖某一個人?!雹迍⑿妖垼骸妒ヌ扉T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103、116、763 頁。從救一國,到救一方,再到救一人,看上去“每況愈下”,其實更加具有現(xiàn)實可行性。 顯克微支的《你往何處去》描寫羅馬皇帝尼祿殘酷屠殺基督徒,基督徒紛紛從羅馬城逃出,在路上他們遇到顯靈的耶穌,耶穌對彼得說:“既然你拋棄了那兒的人民,那么我就去羅馬,讓他們把我再一次釘上十字架。 ”彼得大悟,重返羅馬城,被送上十字架。兇殘的尼祿如暴風,雖然威猛,卻只能保持一陣就會被雨打風吹去;而梵蒂岡山峰上的彼得墳墓,至今尚存。電影《甘地傳》也是張揚非暴力抵抗運動,以愛制暴的寬容精神;馬丁·路德·金組織的黑人運動,也采取類似的非暴力方式。 在梅外婆博愛精神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小說人物精神發(fā)生漸變,雪檸讓人扔出雪大爹等人的尸體,最終解除了驢子狼的圍困,這種類似于“以身飼虎”的做法,無疑更深刻地影響了天門口鎮(zhèn)內(nèi)外的人,包括常娘娘、常天亮、小島和子、董重里、阿彩、紫玉、段三國、一鎮(zhèn)、雪藍、雪葒等,甚至杭九楓在小說的最后也愿意成為“歷史上最后一個被殺的人”,以自身的死亡,來結(jié)束一切仇殺和暴力。 這無疑是對暴力革命的否定,是非暴力精神的最后勝利。

    劉醒龍用“大善大愛”(周介人語)解構(gòu)了殘酷斗爭的歷史,他曾經(jīng)在訪談中以全書一百多萬字沒有使用“敵人”一詞而得意,其消泯歷史仇恨、反對血腥暴力的和平意愿十分明顯。⑦參見汪政、劉醒龍:《恢復現(xiàn)實主義的尊嚴——汪政、劉醒龍對話〈圣天門口〉》,《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 年第2 期。雨果在《九三年》中有一句名言:“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 ”梅外公的人生經(jīng)驗是“革政不如革心”。 梅外婆相信人性的力量,“用人的眼光去看,普天之下全是人;用畜生的眼光去看,普天之下全是畜生”①劉醒龍:《圣天門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63、1184、1124 頁。。在“文革”中傅朗西被押回天門口批斗時,有四個衣衫襤褸的寡婦上臺控訴,直斥傅朗西:“你這個說話不算數(shù)的東西,你答應的幸福日子呢,你給我們帶來了嗎? ”“為了保護你,我家男人都戰(zhàn)死了,你總說往后會有過不完的好日子,你要是沒瞎,就睜開眼睛看一看,這就是我們的好日子,為了趕來斗爭你,我身上穿的褲子都是從別人家借來的! ”“老傅哇老傅,沒有你時,我家日子是很苦,可是,自從你來了,我們家的日子反而更苦。 ”②劉醒龍:《圣天門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63、1184、1124 頁。劉醒龍在此消解了暴力革命的意義,同時也成功地消解了革命歷史小說的“固型化敘述”③王春林:《劉醒龍小說創(chuàng)作論》,《揚子江評論》2011 年第6 期。,而致力于道德重建,張揚人性的力量與人道主義的光輝。

    “圣天門口”寄托了作家超凡入圣的理想,同時,《圣天門口》也是一份復雜的文本,比如小說中柳子墨的氣象觀測,既是一種科學觀測,也是一種天人感應式的隱喻,還是神秘的傳統(tǒng)天道觀的再現(xiàn)。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流傳一幅對聯(lián):“養(yǎng)一盆花知人間冷暖;蓄一池水觀天地盈縮。 ”小說多次列舉、描寫24 種白云:“薄云、積云、淡云、中云、條云、塔云、鐵砧云、禿云、氈帽云、乳云、火成云、雨云、飛云、高層云、高積云、莢云、魚鱗云、馬尾云、棉花云、城堡云、浪云、卷云、幡云、胭脂云?!雹軇⑿妖垼骸妒ヌ扉T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63、1184、1124 頁。天道的意義在此作出隱喻式的凸顯。 我想,與其說《圣天門口》是要將梅外婆等人信奉的基督教作為救贖的方向,還不如說是要追求一種更高意義層面的精神倫理。它消解了暴力和仇恨,呼喚和平與寬容,志在超越,追求博愛,難免有烏托邦的浪漫氣息。

    從大別山到天門口,劉醒龍長途跋涉,終于尋找了屬于自己,也屬于當代文學史的西河、界嶺、天門口小鎮(zhèn)——他的“文學根據(jù)地”,借此完成了從浪漫主義書寫向現(xiàn)實主義書寫的華麗轉(zhuǎn)身。地域文化因素的加入、點染與鋪陳,營造出豐富迷人、景隨情遷、詩畫交融的小說敘事背景,一個傳奇浪漫、賢良方正的黃岡地域形象躍然紙上。我們說,劉醒龍的小說不僅以真實細膩的生活細節(jié)、生動感人的藝術(shù)形象、無限貼近民間大地的現(xiàn)實主義書寫對當代文學形成聲勢浩大的沖擊波,而且以小鎮(zhèn)為中心的地域文化呈現(xiàn)承續(xù)上了悠久的楚文化精神傳統(tǒng),開拓了廣闊藝術(shù)空間,建構(gòu)了一個驚采絕艷的審美世界。

    猜你喜歡
    劉醒龍大別山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那山那茶中的人文哲思——讀劉醒龍的散文《一座山,一杯茶》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3:28
    大別山的早晨(油 畫)
    清明(2022年5期)2022-09-21 08:37:04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又見大別山
    黃河之聲(2021年1期)2021-03-29 01:09:34
    父女問答
    做人與處世(2020年6期)2020-04-19 10:04:26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再見了,大別山
    老友(2017年6期)2017-06-22 14:36:35
    同處大別山,差別為何這么大?
    屯留县| 岳普湖县| 平果县| 宜黄县| 湖口县| 青河县| 通州区| 通辽市| 响水县| 胶州市| 汝阳县| 呼和浩特市| 钟祥市| 六枝特区| 辰溪县| 九龙县| 陇南市| 若羌县| 合水县| 泸州市| 罗山县| 醴陵市| 临泽县| 紫金县| 晴隆县| 桃源县| 四川省| 嘉善县| 舟曲县| 永城市| 获嘉县| 沛县| 宾川县| 宜宾市| 佛冈县| 伊春市| 浪卡子县| 大余县| 旬阳县| 大庆市| 丰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