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
摘要:眾所周知,戲劇是我國所特有的一種特色文化,它用它獨特的魅力來征服了國人,甚至走向來世界。不過,提起戲曲,想必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京劇。不錯,京劇作為國粹,確實堪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的中流砥柱,它伴隨著華夏王朝的更迭,用它獨有的腔調(diào),歌頌贊美了諸多英雄兒女,并影響來一代又一代人。但是,我們要注意一點,京劇并不是唯一的戲曲表現(xiàn)形式,除了京劇還有眾多地方劇種,它們都用各自的特色在精神上鼓舞著當?shù)氐娜嗣?。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則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劇種中的行當——川劇武生。本文將圍繞川劇武生這個行當自身的特點進行介紹,并且結(jié)合川劇自身的特點進行分析,并且對其進行適當?shù)谋容^以方便區(qū)分,最后淺析川劇武生行當?shù)奶攸c與表演的目的。
關(guān)鍵詞:川劇;武生行當;川劇武生行當;特點;表演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3-0173-03?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19
一、前言
川劇武生,這個詞想必對于戲劇迷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畢竟那種嫻熟而又精彩的打斗是很具有觀賞性的。作為古老戲種中的一個重要行當,雖然它缺少那震撼人心的唱腔,但是作為武生,他會用它的強項——打來征服你,那種充滿著動作美的打斗,在我看來是對于人物刻畫的無聲的體現(xiàn),觀賞后的你絕對會被他所震感,接下來,就讓我們走入川劇,來揭秘川劇武生的特點與表演。
二、川劇和武生的概念
(一)川劇
川劇,通常也被稱為川戲。看到名字,想必大家會認為它會起源并流行于四川。對于這個說法,只能算是半對。確實,川劇是流行于四川的,但是,云南、重慶等地也有分布。完整的講,川劇分布流行地帶主要是中國西南地區(qū)——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四個省市,值得注意的是,川劇所流行的民族是漢族,因此,多見西南地區(qū)的漢族同胞們聚集在在一起演戲論戲看戲。
當然,對川劇有所了解的不再少數(shù),但是也有很多人會問,川劇具體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那我們先來具體的了解一下何為川?。捍▌∈侨趨R高腔、昆曲、胡琴(也稱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shù)而成的傳統(tǒng)劇種。
此外,川劇,作為一種傳統(tǒng)劇種,它也是有自己的特色的。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臉譜,說到臉譜,想必大家不會陌生,那博人眼球的變臉神奇而又瀟灑,令眾多戲迷所津津樂道。誠然川劇臉譜,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看客,是川劇表演藝術(sh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川劇不僅僅包括臉譜,它和京劇一樣,有具體的分類,它包括小生,須生,花旦,花臉,丑角5個行當,各種行當均有自己的特色與獨特的訓練功法,其中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它們用各自的藝術(shù)特征展現(xiàn)了川劇那獨特的美。
(二)武生
武生,見其名而知其意,是在戲劇中負責打斗的行當。他們多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男子,在分類上有兩類:短打武生和長靠武生。
1.??? 長靠武生
這主要是根據(jù)其裝扮來命名的,由于其要上“扎”靠,戴盔,同時還要穿厚底靴子,因此被稱為長靠武生。這一類武生通常扮演大將,并且他們多使用長柄武器,例如大刀,長槍,戟等。當然對于這一類武生,氣質(zhì)要求是很高的,由于經(jīng)常扮演將領(lǐng)與豪杰,他們在表演的過程中,功架要優(yōu)美、穩(wěn)重、沉著,這樣才能突顯出那種沉穩(wěn)而又豪邁的性格特點。此外,在念白的時候,長靠武生們要講究吐字清晰有力,聲音洪亮。當然,作為武生,武打動作是必不可少的,長靠武生在武打方面以腰腿功為主,優(yōu)秀的腰腿功夫往往也稱為他的代名詞。
2.??? 短打武生
這個名字的也很簡單,也和其名字有一定聯(lián)系。由于在表演中經(jīng)常使用短兵器,并且在表演過程中常用,以動作輕捷矯健,跌撲翻打的勇猛熾烈見長。并且,舞蹈身段要求漂、帥、脆,干凈利索,武生同時也兼演部分武凈戲。
三、川劇武生的特點
說到川劇武生,相比不少人腦海中會出現(xiàn)諸多英雄兒女的畫面,首先,我們就先找一個典型——楊八郎。
(一)堪稱忠臣,亦為孝子
其實戲劇的文化意義,說到底還是在于人,人才是主體,對于人物的細節(jié)刻畫才是戲劇的重中之重,畢竟,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組成了一部完整的戲劇,戲劇中人物形象刻畫的成功與否則決定著這一步戲劇的成功與否,由此可見,人物刻畫方為重中之重。
例如在《禹門關(guān)之雙八郎》中,楊家將門保衛(wèi)國家的大義凜然確實讓我們所震撼,但是我們更沉迷的是在戲曲中人物諸多細節(jié)的流露,以及其感情的真實刻畫。羅伯特·麥基曾經(jīng)揭示過人物性格真相:在人處于壓力之下做出選擇時得到揭示一一壓力越大,揭示越深,其選擇便越真實地體現(xiàn)了人物的本性①。熟讀楊家將故事的都知道,楊八郎因為犯顏阻令被趕出軍營,但是,之后他得知了大軍被圍,此時此刻,楊八郎可以說是進退兩難,同時也是十分絕望。畢竟他的處境是很尷尬的,一方面,他被楊業(yè)逐出軍營這樣的他,可謂是孤身一人,無安身之地;但是另一方面,楊家將被困,他又怎能袖手旁觀,身為楊家將的一員。他理應義無反顧奔赴大本營,與敵人決一死戰(zhàn)。確實,此時的他是有一絲絲猶豫的,這是符合常情的,是面對抉擇的人的正常表現(xiàn),他義無反顧地殺回,一人一槍,只為親情而戰(zhàn),雖然,他的結(jié)局是悲情的,跪別佘太君,英勇就義。但飽滿的人物形象確實讓人為之人格魅力所折服。由此可見,戲劇中的人物刻畫,尤其是武生刻畫堪稱面面俱到。
(二)英俊武生
眾所周知,武生是川劇行當之一,這個行當里,伴者多為男性,而且多俊扮,并且態(tài)度威武莊嚴。而武生有具體分為分“靠甲武生”、“短打武生”和“袍子武生”三種。而《禹門關(guān)之雙八郎》里的楊八郎比較特殊,他經(jīng)歷了幾個身份的轉(zhuǎn)變,最初,他在劇中是“靠甲武生”,騎馬扎靠,威風凜凜;而后他被父親趕出軍營,這個時候,他的身份發(fā)生郎改變,因為他失去了靠甲,身上僅有箭衣,這個時候他屬于“袍子武生”;到后來,他再次出場,此刻,他的身份再次發(fā)生改變,這個時候,他作為“短打武生”出現(xiàn)。
此外,比較明顯的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是三國戲。三國戲想必大家都熟悉,而提起三國,估計不少三國老粉張口就來: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guān)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銹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而在川劇中,也有一個三國名將頻頻出現(xiàn),他便是無雙呂布。川劇中,呂布的劇本是非常多的,而在劇本中,呂布通常由武生來出演,下面,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在川劇中武生來如何演繹無雙呂布。
就呂布的出場來說,在《溫明園》中,呂布俊扮,印膛處畫“風流紅”,頭戴“獨獨冠”雙雉尾倒插,身著白色繡花緞袍或白色龍箭,腰捆白色大帶(鸞帶),外套排蘇(無袖、對襟,服之前后有飄帶各兩條,服邊四周垂穗),下穿白色繡花彩褲,足登粉底白色繡花戰(zhàn)靴,手持方天畫戟,腰懸佩劍。呂布掛劍抱戟,川劇呂布戲中唯此一折。②而在其表演的時候,那一躍一喝,都需要武生的良好素養(yǎng)。對于扮演好呂布,不僅僅需要瀟灑而利落的拳腳功夫,更重要的是那骨子氣質(zhì)。在三國中,氣宇軒昂,威風凜凜幾乎成為了呂布的代名詞,確實,對于演繹好呂布這個角色,拳腳功夫只是一個最基本的階段,更重要的是神的刻畫,要注意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言辭都要帶有呂布那種目空一切的傲氣以及那骨子英武之氣,這對與表演者來說,要求是非常之高的,唯有那些功力深厚的老武生,才能達到如此境界,做到形神兼?zhèn)?,完美演繹呂布這一角色。
當然,這只是對于一出戲的出演,說到呂布的為人,大家腦海中出現(xiàn)的第一個詞,想必是三姓家奴,沒錯,在川劇中也有這一幕,在殺丁原這一出以及最后白門樓殞命那一段,在這里需要表演的武生進行一個大幅度的改變,在《溫明園》一出中,如果說呂布是英氣傲人,氣宇軒昂,那么在這兩幕中,呂布便是見利忘義,貪生怕死。從一個英武之人轉(zhuǎn)為一個貪生鼠輩,這對于表演的武生來說,是難度很大的??紤]到全心的刻畫一個形象,已然是很困難了,再在其基礎(chǔ)上進行突變,這個真可謂難上加難,這對于表演者來講,需要極其精湛的演技以及極為強大的揣摩能力,并且,真正達到這種出神入化的境界,唯有人角合一,將自己徹底的融入角色才能達到這種地步。
四、川劇武生是如何練功的
根據(jù)上文,我們了解到川劇武生需要極為強大的演技以及拳腳功夫,那他們是如何練就一身本領(lǐng)的呢?首先,對于其中一點,我覺得大家應該都知道,那就是童子功。在戲劇中,不管你是哪一個行當,都要從小練起,日以繼夜,此為童子功。那么,他們又是怎么練的呢?
首先是四子功,所謂“四子功”,即是踢尖子、推衫子、耍翎子、提把子。“四子”③,當然,這四子不能代表川劇武生的全部,但是,也可以從一個側(cè)面印證川劇的高深。
首先,何為踢尖子呢?這個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抬腿,但是不同于平日里我們所說的那種,踢尖子的要求是很高的,練習者在整個過程中要保證腿一直處于繃直狀態(tài),并且要一直保持腳尖上翹,這個動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腳尖要達到額頭處(也可為印堂)而且,看似這只是一個腳部動作,但是實際并非如此,能否完美的做好這個動作與武生的腰部,手部的配合密切相關(guān),甚至可以說心情也是能否完成完美的踢尖子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何為推衫子呢?對此,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種移動的格式,這個不僅僅是武生的基本功,它可以算是生旦凈丑四大行當所共有的基本功了。推衫子,也被成為推三方,為什么這么稱呼呢?這是由于在表演的時候,表演者需要推三個地方:臺左,臺右,中場,由此得名推三方,但是也有特例,有的表演者可能會只推臺左臺右,或者只是推中場,有的講究全面,可能會左右前后各來一遍。而對于不同的角色,他們推衫子的方式可能也會有所出入,但是作為基礎(chǔ),這也是做到一通百通的一個基本要素。
接下來是耍翎子,說到這個基本功,那我們不得不提一個名詞:翎子,在外行人看來,這只是單純起裝飾作用的,但是它還可以用于角色感情的表達,當然,在川劇中,翎子也分為很多種,例如:太極圖,鳳點頭等,在川劇中,刷翎子的技巧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掃,點,轉(zhuǎn),擺,抖,扳,豎,銜??此坪唵蔚?個子卻蘊含了耍翎子的手、口、頭功。其中玄機千變?nèi)f化,可謂是一門大學問。
最后便是提把子,所謂的提把子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打和舞。對于打來講,主要包括單對和檔子。而在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它們都有成堂的東西,例如大快槍,小快槍等,但是最終還是有一個宗旨的,即在打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穩(wěn)、準、狠三字,雖快卻不亂,目的明確,部位準確,宛若實戰(zhàn)。而且在打的過程中還要注意配合。至于舞,這個相比較于打,它的難度更大,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舞的時候,通常為一個人的獨場戲,這個時候,全場的觀眾目光均集中與一個人身上,這對于武生來說,壓力是更大的,要求是更高的。
此外,對于川劇武生來說,在舞時常用大刀、長槍、棍棒等武器種類很多,這對武生的要求也更高。此外,在舞的時候,武生不可隨意敷衍,需注意力道還有動作的觀賞性,以為觀眾提供更優(yōu)質(zhì)的表演。
此外,練嗓子對于武生也是很重要的,不同于文生,武生練嗓子以吼喊居多?;蛟S有人覺得吼喊極為容易,恰恰相反的是吼喊對于武生來講也是最為困難的,很多武生會面臨吼不出,喊不出的問題,因此這也需要反復練習。④
五、川劇武生的現(xiàn)狀與未來
著眼與當下,川劇的發(fā)展前景其實并不樂觀。到了信息時代,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人們的娛樂形式越來越多,什么電視劇,游戲紛紛出現(xiàn),沖擊著人們的生活。而對于川劇這一古老的劇種,即使它歷史悠久,堪稱傳統(tǒng)文化瑰寶,但是真正熱愛它的人沒有以前那么多了。從本質(zhì)上來看,川劇也只是那個時代代人們的一種娛樂的方式,由于它的歷史性與文化性,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成為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但從娛樂角度看,它還是遠遠不及刺激的游戲和更豐富的電視劇吸引力大。也是因為這些原因,看的人少了,進而導致從事川劇表演的人也少了,川劇武生這個行當也是岌岌可危。
但是川劇作為一種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堅定四川本土文化自信的需要,是堅定四川本土文化自信的需要,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現(xiàn)實途徑⑤。從這些角度看,我們不可以讓川劇就此沉淪,讓川劇武生們也就此埋沒。
那具體該怎么做呢?政府扶持必不可少,學校教育也不可忽視,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自身的創(chuàng)新,對于文化的保護不等于強制輸入,對此,川劇武生們可以將精彩的傳統(tǒng)表演融入影視,融入游戲,借助新的載體來吸引大家的目光,只有結(jié)合創(chuàng)新,才能持續(xù)發(fā)展。
六、結(jié)語
川劇武生作為川劇的一個重要行當,它帶給了我們無數(shù)的精彩,也帶給了我們文化的傳承。他們通過對“四子功”的摸索對唱腔的反復研究來為我們呈現(xiàn)臺上的精彩瞬間,他們用青春來
詮釋何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用他們的一生來詮釋對川劇武生這一行當以及川劇的熱愛。身為后輩,我們應該向這些文化的守護者們傳遞自己的敬意,我們應同他們一樣,熱愛川劇,熱愛川劇武生,用行動來守護它們。
注釋:
①何文靜.川劇《禹門關(guān)之雙八郎》中的人物形象和行當研究[J].戲劇之家,2017.
②夏庭光.川劇“呂布戲”面面觀重慶市川劇院[J].四川戲劇,2016.
③夏庭光.川劇武生的“四子功”[J].四川戲劇,1990.
④夏庭光.彭大王的川劇武生練嗓法[J].四川戲劇,1992.
⑤段元霓,馬欣.論振興川劇的時代價值與實現(xiàn)路徑[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