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言、象、意”理論與主題報道采寫

    2020-11-19 12:24:18范步淹
    新聞前哨 2020年10期
    關鍵詞:生動細節(jié)受眾

    ◎范步淹

    嚴格地說,主題報道是“主題先行”的報道,雖然具有新聞屬性,但同時也有與生俱來的、鮮明的宣傳特征。 也正因如此,在實際操作中,主題報道極易出現(xiàn)程式化、空泛化、俗套化等弊端,從而影響宣傳效果。

    如何提升主題報道的宣傳效果?近年來,業(yè)內人士發(fā)表了許多經(jīng)驗之談,學界也從多角度立論,見仁見智,多有啟迪引導之功。本文試圖運用中國傳統(tǒng)的“言、象、意”理論,梳理主題報道的功能層次, 談一談對增強主題報道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看法。

    一、“言、象、意”理論精要

    “言、象、意”理論的發(fā)端,可追溯到古先賢表達的痛苦。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莊子有云“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孔子亦有言“天何言哉”。而最典型的則是《周易》的感嘆——“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為何“言”不能盡“意”?這要從“言”“意”兩方面去理解。“言”即語言,是思想的產物,為了表達思想便形成了一系列概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一般特征;而 “意”即思想、情志,在被語言表達之前,往往處于混沌狀態(tài),豐富、復雜、微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正如黑格爾所說:“語言實質上只表達普遍的東西, 但人們所想的卻是特殊的東西、 個別的東西,因此,不能用語言表達人們所想的東西。 ”[1]

    那么,宇宙之意、圣人之意、凡人心中之意,如何得以完整表達?在“言”不盡“意”的痛苦折磨中,哲人們一直求索語言完整表達意識的途徑?!吨芤住は缔o上》在“言”“意”之間找到了一個中介——“象”。 “象”指物象、形象。 魏晉時期玄學家王弼受此啟發(fā),進一步論述了“象”的作用,形成了完整的“言·象·意”理論——“夫象者,出意者也。 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于意,故可尋象以觀意。 意以象盡,象以言著。 ”

    這段話全面論述了 “言”“象”“意” 三者的功能及其關系,清晰地闡明了通過“言”和“象”兩個層次的手段達到表“意”目的的路徑。

    《周易》的言、象、意是指卦辭、卦象、卦意,而王弼的理論已經(jīng)不限于此,而是從一般認識論的意義上來談的,對后來的哲學、美學和文學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特別是在文學方面, 這一論述被后世文論家引申發(fā)抒, 寫作者遵循實踐,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有別于西方的、意味無窮的文學世界。

    在文論家看來,“言”“象”“意” 三者構成了文學作品文本的三個層面:“言”是淺表層次,“象”居中間層次,“意”為最深層次。作家通過語言描繪形象,語言又和形象一起共同完成了對意蘊、意味、意境的表達;讀者通過對語言的理解,沉浸到色彩斑瀾的形象世界, 從而受到情的感染、 美的熏陶、意的激勵。

    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發(fā)現(xiàn)的事實的報道,其文本結構也是由“言”“象”“意”三個層次構成:記者運用語言敘寫事實,通過事實傳達意義;受眾則是通過語言了解事實,透過事實領悟意義。 因而,引入“言、象、意”理論,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新聞,指導報道采寫,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主題報道的特征及采寫啟示

    新聞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事件性的,一類是主題性的。

    觸發(fā)事件性報道的,是事件的發(fā)生。記者通過對事件的了解、理解,發(fā)現(xiàn)其暗含的意義。 也就是說,先有了“象”,再示明“象”中之“意”,其報道過程是一個“明象”的過程。而主題報道則不同,它是“主題先行”的,是圍繞一個時期的宣傳需要而先設定了主題的報道, 有些甚至是指令性報道,是“命題作文”,即,主題報道是先有“意”,報道的過程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盡意”過程。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主題報道作為主流意志的傳播,追求的是效果?!氨M意”不只是單向的表達,宣傳效果只有在受眾接受過程中才能實現(xiàn)。也就是說,新聞人寫完稿、出完報,只是完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工作是受眾的閱讀和領悟。這后一部分工作表面上是受眾完成的,實則靠的是新聞作品本身的吸引力感染力。

    根據(jù)“言、象、意”理論,“意”的表達與接受,要通過“象”和“言”兩級媒介才能得以實現(xiàn)。

    1.“意以象盡”:主題報道要以“象”為中心來構建

    主題報道的“象”,是用以闡明主題的新聞事實。它既要具備表達功能,又要能達成接受效果。許多記者拿到報道主題,首先想到的是羅列在工作總結中的最新建設成就、工作的重大突破、某方面的創(chuàng)新實踐、涌現(xiàn)的人物典型,以及現(xiàn)實進展給人民生活帶來的改善, 等等。 這些宏觀層面的事實,有的人盡皆知,沒有新鮮感,有的流于空泛,缺乏吸引力,這些雖然也能實現(xiàn)表達主題的目的,寫來洋洋灑灑,讀來卻空洞乏味。

    原因在于,我們常常忙于表達,卻忽視了接受。 要解決這一難題,最好的途徑是以“象”為中心來構建主題報道,也就是說,既然“意”(主題)已經(jīng)有了,記者的首要工作應該是尋找既能完成完整表達,又能讓受眾易于樂于接受的“象”。

    《工人日報》記者車輝總結自己長期的主題報道實踐,提出“三化規(guī)律”,即“主題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細節(jié)化”。[2]筆者很贊同這個觀點,人物、故事和細節(jié)可以視作主題報道“象”的三維。

    人物。每一個人都是生動的獨立個體,生存于復雜的社會關系之中,又無不打上了時代的印記,是“時代之子”“社會之子”。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個人足以顯現(xiàn)時代大變遷。主題報道從人物入手,關注生命個體的生活與奮斗、理想與追求、成功與挫折、喜悅與憂煩等等,可以極大地拉近報道與受眾的距離。

    故事。有人就有故事,故事的啟承轉合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從人類早期的口口相傳,到今天的津津樂道,故事永遠具有抓人的魅力。在主題報道采寫中,往往找到一個恰當?shù)暮霉适?,就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故事有兩種,一是時間鏈條上的延展,一個人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再又做了什么之類;二是因果關系上的演進,前因導致后果,后果又導致新的后果。 前者關注的是單個人,表現(xiàn)力較弱,且有流水賬之嫌;后者往往產生于人與人的關系之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復雜豐滿,更有表現(xiàn)力。

    細節(jié)。細節(jié)是故事中最有表現(xiàn)力的部分,好的細節(jié)描寫可以增強新聞的現(xiàn)場感,烘托出環(huán)境氣氛,給讀者以情緒的感染。 特別是人物的一顰一笑、一個眼神、一個不經(jīng)意的舉動等動作細節(jié),往往是其精神風貌和性格品質的流露,記者捕捉運用好了,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動豐滿。

    主題報道的“象”,還應包括環(huán)境和場境。 這是人物的家園,故事的舞臺,細節(jié)的溫床,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不作贅述。

    總之,“盡意莫若象”,對“象”的搜尋與選擇是主題報道成功的關鍵,記者只有深入深入再深入,才能尋找到恰當?shù)摹跋蟆保恢挥刑釤捥釤捲偬釤?,才能打磨出能“盡意”的“象”。

    2.“象以言著”:主題報道的語言應具有構象功能

    主題報道的“言”是用以敘述新聞事實的語言,是新聞報道文本最表層的要素,是受眾能直接接觸到的部分。受眾通過對語言的識讀,了解人物,感知細節(jié),串連故事,從而達到對報道主題的理解和認同。

    語言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抽象的、概括的,一類是形象的、具體的。 根據(jù)“言、象、意”理論,“言”不是直接表達“意”,而是以描繪“象”為目的,所以,主題報道的語言必然只能是形象的、具體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概括的。

    而在實際操作中, 許多記者常常將兩種不同性質的語言混為一談,材料從工作總結、經(jīng)驗報告、領導講話中來,寫作時自然戴上了公文語言的枷鎖,概念化、符號化、概述化,空泛枯燥,難以卒讀。

    語言是新聞事實在新聞文本中的存在方式, 是新聞事實的物質外殼,所發(fā)揮的是語言的構象功能。 從理論上講,用以構象的語言有兩種特性,一是縱向動態(tài)地、宏觀地看,它是敘述的;其二是從橫斷面靜態(tài)地、微觀地看,它是描寫的。 所謂語言的構象功能,即是指描寫與敘述的結合,是在敘述過程中的描寫,在描寫基礎上的敘述。通過描寫性的語言從細微處刻畫人物、鋪陳環(huán)境、并在人物與環(huán)境的交織中展開講述,以達到維妙維肖、生動逼真的效果;通過敘述性的語言把人物的心理言行、人物之間自動互動關系、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和環(huán)境置換等聯(lián)結成一個整體 ,構成一個完整的“盡意”之“象”。

    同是發(fā)揮語言的構象功能, 新聞語言又不同于文學語言。 文學語言可以極盡鋪排之能事,甚至細膩到令人發(fā)悚;而新聞講究新和快,語言也要求簡潔靈動,干凈利落。 從這個意義上說,主題報道的語言應該具體以下要求:

    具體可感。主題報道的語言目的在敘寫新聞事實,因而必須是形象生動的,而不是抽象概括的,要通過繪聲繪色的描寫,使受眾如臨其境、如睹其物、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新聞的描寫不宜冗長,因此,記者要善于抓住人物、事件和環(huán)境中最突出的、標志性的特征,抓住了特征,只需三言兩語粗筆勾勒,就能繪景造型,傳神寫照,生動活潑,栩栩如生。

    要有動感。動是新聞的基本特征,新聞語言自然也要有動感,要將概括的介紹具體化,讓枯燥的數(shù)字生動起來,擯棄靜態(tài)描寫,多用靈動敘事。 要做到這一點,記者要學會多用動詞,巧用動詞,讓所有的句子都動感十足,生動形象。

    善用白描。 白描作為一種寫作手法, 是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 主題報道往往是綜合性的,要運用多個人物、多個故事、多個場景,共同完成一個主題的表達,因而寫作時不可能面面俱到,個個細致入微,簡潔樸素的白描筆法,可以讓報道更加豐富生動。

    注釋:

    [1]黑格爾:《哲學史演講錄》,商務印書館1978 年版

    [2]車輝:《主題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細節(jié)化——淺析如何成功采寫時政主題報道》,《傳媒》2019 年第7 期

    猜你喜歡
    生動細節(jié)受眾
    以細節(jié)取勝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生動的冬天
    如何讓文章更加生動
    學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58
    生動深刻 同享共進
    留心細節(jié)處處美——《收集東·收集西》
    用創(chuàng)新表達“連接”受眾
    傳媒評論(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細節(jié)取勝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
    用心感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新聞傳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電視節(jié)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扬州市| 南投县| 红原县| 拜泉县| 星子县| 库车县| 佳木斯市| 馆陶县| 营山县| 威信县| 上栗县| 南和县| 曲靖市| 滕州市| 镇原县| 五原县| 卢氏县| 彩票| 义乌市| 平泉县| 错那县| 历史| 双江| 汉阴县| 平乡县| 平潭县| 吉首市| 永泰县| 江陵县| 武宣县| 开阳县| 双城市| 景宁| 博爱县| 万年县| 体育| 中江县| 三亚市| 托克托县| 衢州市| 柏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