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理念已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而且人們越發(fā)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教師應深入研究新課程理念,轉(zhuǎn)變以往的教學理念與方式,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九年級化學教學建立信息化課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所以對九年級化學信息化課堂構建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九年級;化學;信息化課堂;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2-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2.037
現(xiàn)代人處在信息化時代中,因此教育教學也應當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嘗試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工作,從而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水平和質(zhì)量。和其他學科相比,化學這門學科的難度較大,且內(nèi)容抽象,因此教師需要合理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從而減輕教學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成效。
一、構建九年級化學信息化課堂的重要意義
構建九年級化學信息化課堂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長時間處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學生在課堂中時常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在自主探究學習方面不主動、不積極。在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未能意識到學生這一主體性,僅僅關注到了自身理論知識的講解,或是給學生展現(xiàn)化學實驗操作基本原理,從而忽視了九年級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接收程度。諸多學生認為只要可以應付考試就行,不需要根據(jù)實際生活考慮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實際上,這樣的觀念是不正確的?;瘜W是一門和人們?nèi)粘I钣嘘P的學科,假設學習過程中與日常生活相脫節(jié),那么就無法發(fā)揮出化學學習的意義。采用信息化課堂構建的方式學習化學知識可以把平時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xiàn)象采用PPT課件充分展示出來,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思考化學問題,從而深入了解化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并且,化學教師需要在課堂中播放有關化學的視頻,強化課堂趣味性,繼而將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出來。
構建九年級化學信息化課堂可以大幅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對九年級化學而言,因為學生才剛接觸化學有關知識,化學教師教學進度設定需要比別的科目慢一些,如此才可以確保九年級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有效掌握。在以往教學方式的引導下,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很多傾向于對化學理論知識的講解,這部分化學公式中包含了很多數(shù)字與符號等理論知識,九年級學生認為其很枯燥,所以,學習興趣不濃??墒牵S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化學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多媒體教學設備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例如,在教學氟化鈉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把日常生活中采集到的素材插入PPT課件中,經(jīng)過播放視頻促使九年級學生了解氟化鈉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涵蓋食用鹽與醫(yī)學等行業(yè)。使用該種教學模式可以促使九年級學生對化學知識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進而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化學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二、構建九年級化學信息化課堂的舉措
(一)著重凸顯以人為本的理念
當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要求就是在教育教學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這也是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要求。構建九年級化學信息化課堂應當依據(jù)學生年齡特征與個性化區(qū)別,開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方式?;瘜W教師需要主動設置科學的教學情境,把化學課本中的內(nèi)容采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與文字等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九年級學生感官就會被刺激到,如此就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知識學習的欲望。九年級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其思維靈活,有很強的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需要采用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出化學用品危害性,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比如,采用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濃硫酸稀釋反應,直觀展示在濃硫酸中加入水的危害,調(diào)動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過去的九年級化學教學關鍵是以化學教師講授為核心,也就是化學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對課本內(nèi)容加以詳細的講授,學生只需要被動接受化學知識即可。在有關義務教育化學課表中對化學教學提出了嚴要求,該要求規(guī)定教師不但應當為學生講解化學知識,同時還需要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比如邏輯推理、自主學習等能力。伴隨信息科技的持續(xù)發(fā)展和進步,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了很多類型的教學資源,所以在九年級化學教學階段,教師需要讓學生采用網(wǎng)絡展開自主性學習,如此能夠有效提升其學習的自主性。教師需要把教學的重要知識與目標告知學生,同時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如此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教學內(nèi)容,促使其尋找到自己掌握不到位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繼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講解人教版有關水的組成這部分知識時,教師需要把教學重難點與目標告知學生,同時組織其自主學習。本堂課教學核心就是:單質(zhì)與化合物分類依據(jù);此次課堂教學難點是:常見單質(zhì)與化合物的有效區(qū)分;教學目標:了解水的組成,掌握電解水實驗,知道單質(zhì)與化合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采集有關資源,同時按照教學重難點與目標展開自主性學習。采取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幫助九年級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進行化學實驗模擬
九年級化學科目是操作性較強的科目,關注培養(yǎng)學生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墒牵瘜W實驗中無法避免會發(fā)生意外事故,化學教師為防止這種類型的事故出現(xiàn),對那些危險的化學實驗知識采取刪減實驗課程的方式展開,直接打擊到了九年級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信心。而構建信息化課堂,需要建立模擬化學實驗,也就是把實驗制作為動畫形式,經(jīng)過緩慢的進度進行播放,對實驗步驟展開深入講授,把實驗操作中的準確和錯誤示范展開比較,加深九年級學生對化學實驗操作的認識,減少危險事故出現(xiàn)的概率,節(jié)省化學實驗用品,避免一些化學用品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二氧化碳制取模擬實驗時,化學教師采用多媒體技術設置模擬實驗動畫,組織學生辨別實驗儀器與器材,了解化學實驗藥品與操作環(huán)節(jié)等。學生經(jīng)過教師對二氧化碳制取反應原理的綜合分析,在計算機中展開實驗模擬,然后教師針對學生遇到的難題加以準確指導,如此一來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化課堂構建的效率。
(四)生活情境設定
化學不單單是自然學科,同時還是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其主要服務于生活。過去的化學教學傾向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從而忽略了化學和日常生活、生產(chǎn)等方面的聯(lián)系。九年級學生處在信息時代下,經(jīng)常接觸到新的事物與思想,對周邊生活現(xiàn)象有著濃濃的好奇心,因此脫離生活實際的化學教學不能夠?qū)W生興趣激發(fā)出來。并且,倘若化學課堂教學將理論教學作為核心,學生被動學習知識,不具備正常的交流與互動,課堂氛圍沉悶,僅僅將理論當作重心,學生僅僅會按部就班學習,根本無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長時間發(fā)展下去,學生就會喪失創(chuàng)新思維,易于出現(xiàn)高分低能現(xiàn)象,無法適應社會發(fā)展。信息化課堂的構建,促使多彩的畫面與聲音大大沖擊著學生感官,促使學生從被動接收知識轉(zhuǎn)變成獨立思考問題,體會到化學知識的實用性以及趣味性,進而將學習主動性激發(fā)出來。例如,在講解水的凈化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的過程中,教材中牽扯內(nèi)容少,學生無法充分體驗到生活飲用水的凈化過程,僅僅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教師備課的時候,預先截取相關新聞與宣傳片中自來水廠水處理過程的相關視頻,為學生呈現(xiàn)出自來水生產(chǎn)的整個過程,如此就可以促使學生親身體會到水的凈化過程。眾所周知,情境是讓人入境的最佳路徑。采取信息化技術,設置輕松的課堂情境,適當展現(xiàn)形象的材料給學生帶來各種刺激,促使學生一面聽講一面思考問題,以此調(diào)動學生感官認識與理解化學本質(zhì),體會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是無處不在的。例如,在講解九年級人教版水的組成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利用電影《后天》設置教學情境,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震撼,引發(fā)其思考,并逐層解析生活現(xiàn)象背后隱匿的化學知識。
三、構建九年級化學信息化課堂的注意事項
(一)避免過度依賴信息技術
構建化學信息化課堂應當避免一味采用課件取代實驗,根本原因在于化學本身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可以使用化學實驗器材的實驗盡量采用實驗進行演示,課件僅僅可以使用來輔助化學實驗,繼而實現(xiàn)較好的效果。一部分化學教師在課堂構建中太過依賴課件的使用,并摒棄了板書與重要的實驗演示,嚴重削弱了化學教師的作用。所以,怎么在九年級化學信息化課堂構建中合理采用信息工具,積極改善教學效果,重點還在于化學教師。
(二)避免為采用技術而使用技術
化學信息化課堂的構建,主體是課程,并非多媒體信息技術,因此避免為了使用技術而采用技術,甚而犧牲課程目標作為代價。尤其是在采取傳統(tǒng)教學方式時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卻偏偏采用信息技術。如此一來就喪失了構建信息化課堂的價值。
(三)多媒體課件關鍵在于實用
難度高的課件必須要有高水平技術。當下各種應用軟件運用廣泛,并且其在技術要求上提高了一個層次。信息化課堂構建最關鍵的是實用性,可以轉(zhuǎn)變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改革理念相融。因此避免一味追尋Flash技術等高標準課件,需要按照課堂教學實際情況與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如此才更加貼合實際,從而真正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與教學效率。
總之,在九年級化學中建立信息化課堂可以有效提高化學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因此,化學教師需要合理運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如此才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加以轉(zhuǎn)化,才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此次研究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亟須相關教育者持續(xù)分析和探索,從而尋找到最佳的對策,促使九年級化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美,莊偉.基于“雨課堂”的初三化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20).
[2]楊艷紅.“深度交流”的課堂教學實踐——以初三化學“酸與堿發(fā)生的反應”實驗探究教學為例[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8(6).
[3]黃玲.初三化學應用題教學的現(xiàn)狀及改善措施[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2).
[4]邢香君.翻轉(zhuǎn)課堂在初三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