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
摘 要:模糊語言在文學作品中的出現(xiàn)十分普遍,它是一種外延清晰且內涵豐富的表達方式,但是缺乏明確的指稱邊界。在英美文學作品中,模糊語言的使用是一大特色,能夠增強語言的魅力,使得文章作品豐富內涵,提高意蘊,給讀者聯(lián)想和想象的空間,從而達到作者和讀者的雙向創(chuàng)作。模糊語言作為文學作品中的重要表現(xiàn)手段,在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翻譯等方面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關鍵詞:英美文學;模糊語言;作品研究
模糊語言作為文學語言中的內在屬性,是十分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在日常的語言交流中我們也時常遇到。在我國的古代文學中,模糊語言的使用有許多十分經(jīng)典的例子,例如詩歌、四大名著等,但是在英美文學中,模糊語言的表現(xiàn)則與在我國文學中的表現(xiàn)有所不同。本文將論述模糊語言的重要價值以及模糊語言在英美文學中的具體表現(xiàn)。
一、模糊語言在文學作品中的重要價值
模糊語言的重要性早已經(jīng)有許多的文學大家肯定,例如伯特蘭·羅素的著名論文《模糊性》中就清晰地表達了他的觀點,無論何種語言都帶有一定的模糊性;在《超越文字:語言的模糊性、模糊性和隱喻的哲學探究》一書中,伊斯雷爾·舍弗勒指出一般的描述性詞語通常都是模糊的[1]。模糊語言的形式可以由詞語、語句、段落或者修辭一類的表現(xiàn)手法等文學的基本元素組成。許多不可描述或者用直接語言無法真實表達真切含義的都可以通過模糊語言進行表達。英美文學作品中模糊語言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文學研究價值,對于豐富人物形象、升華作品立意,深刻展示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都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積極影響。因此我們需要重視模糊語言在文學發(fā)展中的作用,深入研究,以促進英美文學的發(fā)展。
二、模糊語言在英美文學中翻譯的表現(xiàn)
在目前的英美文學翻譯中由于英語語法復雜多變和文化背景以及文學內涵不同,要使得翻譯作品能夠展現(xiàn)原文的總體風貌,則翻譯者需要多加考慮文學作品中關于模糊語言的文章內容,總體而言,共有以下三種翻譯類型。
(一)精確對模糊
在某些文學作品中,為了避免讀者和文本的交流出現(xiàn)障礙,翻譯者需要將原本英美文學中是模糊語言的部分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具體的語境和思想感情,精確地翻譯,從而完整翻譯內容。例如翻譯“hard”這個單詞時,由于這個單詞一詞多義,在描寫月光時,可以翻譯為“凄冷”或者是“慘淡”的意思,這是譯者在具體了解故事背景下做出的理解和選擇,充分考慮原文所要表達的意境。在翻譯基本含義的基礎上,譯者要盡可能地完善作者想要表達的豐富內涵。
(二)模糊對模糊
在翻譯的過程中,翻譯者需要注意兩者語言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在一般的情況下,某個單詞在一種語言中具有模糊的含義,在另一種語言下也存在相應類型的詞,因此要求翻譯者熟知兩種語言,在遇到模糊語言時,找到相對應的關系進行翻譯,詞語的貼切和含義的準確轉化有利于促進雙方文化之間以較小的差別進行交流。例如翻譯者在遇到表示時間的單詞如“night”時,這個單詞在英語中具有模糊性,既可以表達晚上的意思,也可以表達傍晚的意思,但是在A.G.Gardiner的A Fellow-Traveler中的整個語言環(huán)境則表示“night”應當翻譯成“傍晚”,一方面符合翻譯邏輯,另一方面使得翻譯尊重原文含義,便于讀者對原文內涵準確地理解[2]。
(三)模糊對精確
在英美文學文化中存在以模糊語言表達精確含義的文學現(xiàn)象,因此翻譯者在翻譯英美文學作品時遇到這種情況,不能夠直譯,需要借助目標語中的模糊語言來翻譯原本語言中的精確的含義。這種翻譯模式的目標同樣是要盡可能地展示原文真切的風貌和內涵,使得所翻譯出的語言能夠更加接近作者想要表達的意蘊。例如著名的翻譯家朱生豪的翻譯作品中就出現(xiàn)將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具體數(shù)字翻譯成模糊語言,具體表現(xiàn)為在翻譯作品“他是食言而肥的好手,吃幾個字兒是算不了什么的”中,原文的“twenty”代表數(shù)字二十,并不是一個模糊性的詞語,但是表達的意思確實很小的數(shù)量概念,因此翻譯成中文時應當遵從原文所要表達的準確含義,而不能夠直接翻譯成“二十”,否則會使得讀者在閱讀的時候產(chǎn)生誤解。
三、模糊語言對英美文學作品的影響
(一)豐富研究英美文學作品視角
無論是在閱讀英美文學作品還是中國文學作品時,都會因為受到語言文化的影響,不能夠準確地理解作者所想要真正表達的意圖、完全理解作者真實的心境、融入作者的寫作思維中、深入探索作者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所表現(xiàn)的內在含義。通過對模糊語言的研究,我們能夠從另一個視角理解和解讀作者的思想,對英美文學作品做出不同層次的閱讀和思考。舉例而言,在《月亮與六便士》一書中,毛姆在描述自己的心情時,并沒有直接地表達,而是通過模糊詞語的使用,在不同程度上表現(xiàn)自己內心情感的變化,給予讀者產(chǎn)生想象和共鳴的空間。具體而言,作者描述主人公對思特里克蘭德的欣賞的原文是“To tell you the truth,I looked at it in the same way that I looked at the Sistine chapel in Rome.There I also felt that the paint who painted on the ceiling was very great and admired and awed.It is really a genius painting.It is so powerful,it makes people dizzy.In front of such great murals,I felt very small and insignificant”.作者通過短暫的三句話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濃烈的欣賞情感之余,還表達了主人公內心極度的不平衡[3]。模糊語言在英美文學中特別是在小說體裁中,往往被作者使用以刻畫具體豐富的人物形象。我們從模糊語言的文學視角研究英美文學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英美作者在對人物進行刻畫時,雖然常常使用模糊語言,但是暗藏諷刺,在近現(xiàn)代的英美文學中更是如此。
(二)深入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思想
語言的直接表達的確能夠使得我們更加快速地理解其中的含義,但是未必能夠完全或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模糊語言在英美文學中的普遍應用所展示出的文學效果較為明顯的是豐富了文學作品的內涵,展示了作者多方面的文學思想以及在作品中所真實表達的意圖,因為讀者在閱讀時遇到模糊語言時,不是直接的表達,可以有自己的想象和聯(lián)想空間,以自己的想法思考作者深層的創(chuàng)作意圖。在小說體裁中,人物個性是難以具體化的,因此通過模糊性的描述更能夠展現(xiàn)人物復雜、多層次的形象。在描寫場景時,模糊語言也可以從側面烘托氣氛,賦予作品更多的色彩。
四、結語
綜上所述,模糊語言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表達方式,能夠從多角度樹立人物形象和表達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英美文學作品中,模糊語言的具體形式是通過詞語和短語的不同語言形式展示其語言的魅力,豐富了英美文學作品的文本內容和思想內涵,升華了文學作品的文學價值。除此之外,模糊語言不僅對于創(chuàng)作文學具有重要意義,同樣對翻譯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翻譯作為不同語言和文學之間交流的重要手段,深受模糊語言的影響,翻譯者需要熟知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內涵的差別,力求表達完整的原文內容以及真實再現(xiàn)作者所創(chuàng)作的文學意蘊。
參考文獻
[1]胡二娟.模糊語言在英美文學作品中的特色及其翻譯研究[J].當代旅游,2018(17):26–27.
[2]徐慧.英美文學作品中的模糊語言研究[J].芒種,2013(10):169–170.
[3]楊慧.英美文學作品中的模糊語言及其翻譯策略探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1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