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菁
摘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主渠道,課堂教學的優(yōu)質高效是一個歷久彌新的命題?!皠?chuàng)建高效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為了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我校已在全校開展構建高效課堂、優(yōu)化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活動,力爭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教育理念;歷史課堂;高效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7-0069
近年來,我積極參與到高效課堂的打造中,可是高效課堂究竟如何打造?我通過閱讀教育名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些著作,嘗試著用“拿來主義”,將名家的教育理念和歷史高效課堂教學結合起來。
一、重視情感教育滲透,構建價值為導向的課堂
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贬槍v史學科自身的特點,可以理解為教師要在深入理解情感目標內容與層次結構等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強化體驗以及增強教師教學手段和技巧的藝術性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期能夠培養(yǎng)出情智全面發(fā)展、有正確價值觀的中學生,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講述《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的突破》一課中的“中日建交”知識點時,為了讓學生和前面所學的《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一課有聯(lián)系,我設問了以下題目:“你如何看待1972年中國為實現(xiàn)中日建交放棄了對日本國的戰(zhàn)爭賠償問題?”按照我原先的設想,肯定有學習小組反對,但也應該會有學習小組能以國家利益的角度考慮表示贊同。但是,當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成果時,所有的學習小組都不能理解中國的做法,還有的小組提出近年來中日關系日益惡化的表現(xiàn),引起了班里學生的一呼百應。
雖然這個題目是開放式的,但如果教師這個時候不能很好地解釋學生的疑惑,可能會引起學生對中國政府的不理解和不信任。于是我總結出:我們考慮歷史問題應該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考慮,不能用今天所發(fā)生的事情去評判當年的行為。當時,周恩來總理指出了三點。第一,中日邦交恢復以前,臺灣的蔣介石已經(jīng)先于我們放棄了賠償要求,共產(chǎn)黨的肚量不能比蔣介石還小。第二,日本為了與我國恢復邦交,必須與臺灣斷交。中央關于日本與臺灣的關系,在賠償問題上采取寬容態(tài)度,有利于使日本靠近我們。第三,如果要求日本對華賠償,其負擔最終將落在廣大日本人民頭上,這樣,為了支付對中國的賠償,他們將長期被迫過著艱難的生活。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與日本人民友好下去的愿望。做人也是這樣,我們生活在一個客觀的世界里。所謂的客觀是由大多數(shù)人的主觀建立起來的。分析問題抓主要矛盾,簡單說誰能控制客觀的趨勢方向就按照誰的思路來分析問題。這樣你在大方向上就不會出現(xiàn)偏差。
二、重視教師作用,構建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后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卑堰@個教育理念帶入高效課堂中,既要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又要教師起到指導學生的作用。
然而,我在當前的實際課堂教學中,往往能重視學生,卻忘記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尤其在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時,存在不少低效、甚至無效的現(xiàn)象。如在《建國以來的教育》一課中,我提前布置了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調查四個年齡段出生人的教育情況,在課堂上展示小組的研究成果。在這節(jié)課上,分別演了歷史劇,利用多媒體講解,用問答的方式展示了訪談過程,總之活動看著熱鬧非凡,學生忙忙碌碌,喜笑顏開,最后還沒來得及點評就下課了。這堂由學生展示占了大多數(shù)時間的課結束后,學生腦海里還能留下多少本節(jié)課的知識?
教師在高效課堂不是旁觀者,而是特殊的導演。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往往會出現(xiàn)很多不可預料的情況,我覺得首先應該控制好學生在課堂上的展示時間,其次,應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哪些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有獨到的見解,展示的語言、思維、思路有沒有問題,以便及時調整課堂節(jié)奏和彌補漏洞;最后,根據(jù)學生學習中的易錯、易混淆點、重難點,講清講透。所以,教師課前是導演,課上是主持人,干什么要根據(jù)“節(jié)目”的主題及時作出調整;學生是在教師的設計、組長的組織下開展有序的學習活動。
三、重視學生個人發(fā)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陶行知先生曾提到“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引導學生善于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善于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chuàng)造?!边\用到高效課堂中,就要充分調動學生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主動進行知識的自主探索。
如《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發(fā)展》這個單元的復習課,接觸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理念后,我安排了一個活動——“人文精神之都競選”。先指導學生回憶本單元所學的四個知識點:古希臘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以及涉及的四個城市:雅典、佛羅倫薩、維滕堡、巴黎。然后每個學習小組負責一個城市,學生要在課外搜集資料為本小組的競選提供依據(jù),并在課堂上展出,由評選小組的成員投票決定勝者。這樣通過設計將學生的思考一步步引向深入,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空間,讓學生去探究、理解、掌握人文精神,并借此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課堂也因此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演示的過程中,針對一些重點、難點、易混知識點講解,使他們把知識充分內化。
總之,“他山之玉,可以攻石”,自古以來的教育家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應該利用好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理性反思我們平時的課堂實踐,不斷提升我們的業(yè)務素質,做一個有思想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高水平教師,追求高效、鮮活、本色、務實的教學境界。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第一中學5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