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玲,葉冬紅
(汕尾市人民醫(yī)院ICU,廣東 汕尾 516600)
重癥患者在院治療過程常需進入ICU,以幫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治療安全性,但ICU存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提高護理質量,幫助患者有效避免風險因素,是ICU護理人員的重要職責[1]。研究分析了危重患者應用ICU護理小組提升護理質量的效果,報道如下。
研究納入的對象是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進入我院ICU治療的142例危重癥患者。按照患者就診的年度分組,2018年就診的70例患者為對照組,其內有男38例、女32例;年齡27~70歲,平均(53.21±4.35)歲。2019年就診的72例患者為研究組,其內有男40例、女32例;年齡26~70歲,平均(51.05±4.12)歲。比較兩組資料未見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治療期間采用傳統(tǒng)方法進行護理,研究組由護理小組開展針對性的護理,具體內容:
1.2.1 護理小組工作重點
我們將護理人員共分成4個小組,同時施行小組責任制。每個小組選取組長一名,主要是負責調配本組護理人員的分工及職責。護理小組更加重視管理細節(jié),以各個小組為單位施行排班管理,組長負責對該小組所管理的患者的護理工作,要求組織根據(jù)組員具備的能力結合患者病情合理安排工作,同時組長要對組內成員日常工作進行質量把控并給予相應指導,并做好相關的協(xié)調、指揮工作,準確評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對組員的工作進行靈活調整。
1.2.2 施護細節(jié)
①調查ICU常見不良事件,分析相關的風險因素,將護理小組施護重點及方向明確。對ICU治療環(huán)境進行完善及優(yōu)化,充分考慮其心情及感受,盡量減少病房中不必要的噪聲,重視溝通的有效性,從各個方面充分了解患者的資料,一一分析出患者潛在的風險因素并詳細記錄,提高施護工作的效率性;加強對患者病情變化的觀察,積極預防相關并發(fā)癥。②在進入ICU后,為患者簡單介紹環(huán)境以及醫(yī)生和護理小組成員的配備,說明積極參與治療的重要意義,告知可能發(fā)生的突發(fā)狀況的應對方法,幫助患者穩(wěn)定身心狀態(tài),多為患者列舉一些治療成功的例子,幫助患者樹立對立疾病的信心。
評估兩組患者治療時期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包括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服務態(tài)度。調查兩組治療過程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病情穩(wěn)定后了解患者的滿意度。
本文統(tǒng)計所得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并進行t檢驗;以x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P<0.05的差異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時期ICU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時期ICU護理質量評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時期ICU護理質量評分(±s)
小組 例數(shù) 服務意識 服務態(tài)度研究組 72 95.66±3.42 96.74±4.04對照組 70 84.21±4.33 83.22±3.67
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和滿意度(n,%)
ICU是醫(yī)院中特殊部門,能夠減少對患者自身和臨床療效產生不良影響的因素,并能夠保障治療效果和患者的預后[2-3]。在ICU治療期間,探視人員受到限制,與患者接觸最多的為護理人員,新形勢下護理人員發(fā)揮的作用不僅僅要配合治療,還需充分的考慮患者的需求、感受,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將更具人性化、更加高效的護理提供給患者[4]。護理小組施護模式是臨床廣泛應用的護理管理模式,能夠通過結合實際情況對工作人員有效分組,對護理資源予以優(yōu)化,起到提高管理效率,提升護理質量的作用[5]。此次研究中研究組通過護理小組開展護理,結果:研究組治療時期ICU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更高,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護理小組對ICU護理服務的意義。
綜上所述,危重患者應用ICU護理小組能夠提升護理質量,保障治療安全性,幫助患者減少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