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沁琳 許華琳
摘 要:教育對整個國家文化發(fā)展起著先導性的作用,家庭教育更是教育領域的基礎工程。而家庭教育又深受本國的文化影響,本文基于霍夫斯坦德的文化維度理論,以中美電影《狗十三》和《少年時代》為例,探索中美家庭教育差異,增進對中美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關鍵詞:跨文化;《狗十三》;《少年時代》;中美家庭教育;差異
1.引言
2015年斬獲金球獎的電影佳作《少年時代》拍攝歷時12年,講述一個男孩童年的成長故事;2018年底上映的中國家庭倫理片《狗十三》同樣好評如潮。同為教育學生成長類影片,兩國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學習成長有顯著的差別影響。本文基于霍夫斯坦德文化維度理論,從跨文化視角解讀兩部電影中的中美家庭教育差異及其原因,吸收借鑒美國的家庭教育,更好地理解中美文化。
2.霍夫斯坦德文化維度
全球化的迅猛發(fā)展下,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或多或少體現(xiàn)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荷蘭管理學家霍夫斯坦德提出文化維度理論來區(qū)別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他將文化定義為一種將一個群體或一類人的成員之間區(qū)別于另一個群體或一類人的思維的集體管理程序①。
霍夫斯坦德從權力距離、不確定性規(guī)避、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男性化與女性化等維度來劃分不同的文化類別。權力距離是指在某種特定文化下對權威的看重程度。不確定性規(guī)避則表示某個社會對含混且未明環(huán)境威脅時規(guī)避程度的高低。個人主義及集體主義是強調某個社會中對個人或是集體利益的偏重程度。而男性化與女性化維度是基于某個社會中的人們對成功、自信或謙遜關愛的偏向程度。
3.電影《狗十三》和《少年時代》中家庭教育的差異及其文化根源
3.1中美家庭成員關系差異——社會等級
《狗十三》中在孩子紀律方面深受等級觀念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更為看重上下代之間的關系,認為應該要敬老尊賢。李玩自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爺爺把李玩的狗弄丟之后,李玩對家人一直心嘴抱怨。父親對她的教育就是“要聽話、要懂事”,不能與長輩語氣沖撞,面對父母的指責要接受,養(yǎng)新狗的事也要服從父母的安排。在美國電影《少年時代》中,梅森應對母親指責學生回答問題都從容淡定,不存在對長輩有畏懼心,也會有扯開嗓子據(jù)理力爭的時候。兩者的對話和商量學校小報告事情時關系更像是朋友,成員關系更趨于平等。
霍夫斯坦德的權力距離指數(shù)(Power Distance Index,簡稱PDI)表示權力距離高低的量化指數(shù),量化數(shù)值范圍在0到100之間。數(shù)值大小和權力距離的高低成正比。在已知權力距離指數(shù)的國家中,中國和美國的PDI指數(shù)分別為80和40。中國是權力距離高的國家,美國是權力距離低的國家②。
3.2中美家庭教育目的差異——成才與成人
中國是提倡集體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認為個人與集體是從屬關系,集體、社會或是國家的利益都要先于個人利益③。在影片《狗十三》中李玩與父親被叫到辦公室,班主任認為李玩天性聰明,如果可以學好英語能成為班上的尖子生,并且有直升高中的機會。李玩沒有說話,父親則表現(xiàn)得煩躁并遵循班主任的意見,說“改吧改吧”,然后硬生生把李玩選的興趣小組改成了英語班。李玩的父親沒有征詢女兒的想法,自作主張?zhí)媾畠鹤隽藳Q定。對李玩自己的興趣愛好考慮較少,只注重她的學習成績,把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她身上。
而美國家庭教育的核心則主張個人主義,更多偏向于個人的獨立與自主④。在《少年時代》里,梅森父親會與子女談心,關注梅森在不同時期的狀態(tài)與心理感受,對梅森的學業(yè)不做強求,認為自立即自由。
3.3中美家庭教育內容差異——努力進取與輕松生活
中國是不確定性規(guī)避指數(shù)高的國家,指數(shù)為46,更傾于權威和締造正式條約?!豆肥分袑τ陴B(yǎng)新狗代替被爺爺弄丟的狗,李玩的強烈堅決態(tài)度在家庭教育中都是不被接受的。在學業(yè)上父母的要求重點在于學業(yè)成績的結果,父母認為智育占統(tǒng)治地位,孩子就應該讀好這個年紀該讀好的書,同時要不斷通過努力進取。他們反對李玩偏激的反抗行為。美國的不確定性規(guī)避指數(shù)較中國更低,指數(shù)為30,在美式家庭教育中包容心會更多。他們有豐富的教育內容,這部影片中讓梅森更注重身體鍛煉、多兼職和從事社會工作,不以學業(yè)為唯一標準,更傾向于全面發(fā)展。
3.4中美家庭教育結果對比——社會適應性
中國特色社會更傾于女性化視角,即具有一些典型女性品質的代表,如謙虛和關心他人?!豆肥分欣钔嬖趯W習成績得到保證的同時,性格也逐漸被磨平,競爭意識逐漸弱化,在社會上的抗壓能力低。美國社會反之更傾于男性化,即具有一些典型男性品質的代表,如強烈的競爭心和獨斷觀。在《少年時代》中美國人的競爭意識強烈,對于社會組織的沖突更多地表現(xiàn)為堅強與自信,社會生存適應性強。
4.中美家庭教育差異根源
4.1傳統(tǒng)歷史
與中國相比,美國歷史非常短,因而較少會延續(xù)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美國在新興文化價值觀的涌入下,人們的教育觀念開放,也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其中的探索創(chuàng)造精神更容易接受未知和不確定性的事物,不確定性回避程度低。中國歷史文化歷時數(shù)千年之久,在古代小農經濟和文字獄等歷史影響下,人們的思想受到的束縛多,教育的發(fā)展進程相對于緩慢⑤。對于新事物的接納程度周期久,回避高,不確定性規(guī)避程度高。
4.2經濟形態(tài)
美國市場經濟發(fā)展集中在金融、農業(yè)及制造業(yè),經濟來源廣泛,且虛擬經濟發(fā)達。美國是世界最大經濟實體,美元也是世界貨幣。美國少有“就業(yè)難”的問題產生,國家就業(yè)面廣,無論是資金管理還是人力自由流通度高,人們更欣賞有社會實踐能力的人,倡導能力優(yōu)先,個人主義觀占統(tǒng)治地位。美國家庭教育更多是培養(yǎng)孩子成為有多方面社會才能的人;而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的典型代表,中國人口基數(shù)大,社會競爭壓力與日俱增,能夠選擇的優(yōu)勢職業(yè)是有限的⑥。中式家庭堅持認為成績是衡量孩子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標桿之一,集體主義優(yōu)先,家族的成就更多寄托在孩子身上,限制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4.3思維方式
思維方式表現(xiàn)在人們生活的日常中,它對于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有著一定的影響。好的思維方式能夠促進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緩解矛盾及沖突。不同人的思維方式在所有成長年齡階段受到經濟政治歷史等因素的影響也會有差異。思維方式的落定能指引人們的實際行動。中國式傳統(tǒng)文化重感情,西方式傳統(tǒng)倚重理性角度。且前者傾于內斂含蓄,后者更為外放包容⑦。以此中國權力距離指數(shù)高并看重權力約束力,美國權利距離指數(shù)低,不是特別注重權力。
5、結語
在二十一世紀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fā)展下,中美兩國的家庭教育各自具有中西方文化的典型性。在霍夫斯坦德文化維度理論中比較分析電影《狗十三》和《少年時代》,能夠更好的理解中美雙方的家庭教育文化,減少文化間的交流與沖突。
[參考文獻]
[1]Charmaine Bissessar.An Application of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 among Female Educational Leaders.2018,8(2).
[2]HOFSTEDE,GEERT.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M].London:McGraw-Hill, 2005.
[3]文靜.從家庭教育的視角看中美文化差異[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553-555.
[4]張策,熊欣.中美家庭教育差異的成因及啟示[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2):198-200.
[5]趙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05):62-63.
[6]張靜.從批評話語分析角度解讀中美領導人就職演講的文化差異[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6,28(01):46-49.
[7]Daniel T. L. Shek.Parent-Adolescent Trust and Parent-Adolescent Relationships in Chinese Families in Hong Kong:Implications for Parent Education and Family Therap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10,38(3).
[8]David Melendez.A Developing American Paradox:The Role of Family Education[J].Taylor & Francis Group,2010,55(5).
[9]Paul L.Schvaneveldt,Wei Qiu,Volkan Sahin.Children's Perceptions and Definitions of Family in China,Ecuador,Turkey,and the United States.2013,44(5):641-662.
[10]吳惠子.通過《少年時代》淺析美國社會文化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J].才智,2017(02):100-101.
(作者單位:浙江中醫(yī)藥大學濱江學院,浙江?杭州 3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