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倩
摘 要:本論文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為研究對象,利用歸納、舉例等研究方法,試圖探究魯迅作品的選編價值。論文首先簡要論述了魯迅作品選編的現(xiàn)狀,包括目前高中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的選編情況以及目前選編的魯迅作品的教學情況;其次分析了魯迅作品的選編價值,以教材價值和教學價值兩方面展開論述;最后對實踐魯迅作品的價值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魯迅作品;選編;價值;高中語文;教材
語文界對于魯迅作品的選編存在許多爭議,高中教材中魯迅作品的篇目有很多增刪變化,即使現(xiàn)行教材保留的魯迅作品不多,但不可否定的是語文界仍然十分重視魯迅的作品,肯定魯迅作品的崇高價值和精神財富。本文筆者首先就魯迅作品的選編現(xiàn)狀進行了論述,其次探究了魯迅作品的教材價值和教學價值,最后對實踐魯迅作品的價值提出了建議。
一、魯迅作品選編的現(xiàn)狀
(一)目前高中教材中魯迅作品的選編情況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語文課本中魯迅作品的選編問題一直頗有爭議。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前,教材收錄魯迅的作品數(shù)目較多。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后,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語文的五本教材中只選入了三部魯迅的作品,分別是:《記念劉和珍君》、《祝?!泛汀赌脕碇髁x》。
根據(jù)上述情況來看,新中國成立以來,魯迅作品的選編問題一直存在,選編的作品數(shù)量經(jīng)歷了增刪的變化。但由目前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對于魯迅作品的保留情況來看,雖然選入的篇目僅有三篇,但高中語文仍然十分重視魯迅作品的價值。《紀念劉和珍君》、《祝?!?、《拿來主義》三篇要求學生把握人物品析、文章結(jié)構(gòu)和價值傾向等知識,從教學價值來看,可以知道的是,高中語文選擇的三篇魯迅作品針對的是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邏輯思維的訓練和審美能力的提升,讓學生成為一個會學語文和學懂語文的人。
因此,人教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選編原則是基于文學作品的教學價值和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來考慮的。
(二)目前魯迅作品的教學情況
探討目前選編的魯迅作品的教學情況,我們需要從學生和老師兩方面去分析。
首先,是學生對于魯迅作品的學習情況。提到魯迅的作品,學生都表示很難真正的讀懂其中的深刻內(nèi)涵。大部分學生并不是不喜愛魯迅及其作品,甚至很多學生都對魯迅有著積極正面的評價,崇拜魯迅,認為魯迅是一位肩負民族責任感的愛國志士,語言鏗鏘犀利,思想深刻且富有哲理。但他們了解魯迅以及閱讀魯迅作品大都是基于閱讀語文教材中的選編篇目,課外很少有學生會主動閱讀魯迅的相關作品或是查閱魯迅的相關資料進行了解,甚至魯迅的相關影視文藝作品他們很少觀看。因此,學生對于魯迅及其作品的了解基本局限于教材。
另外,由于魯迅作品“文白”摻半,文章中運用了許多的反語和反諷的手法,學生看不明白,因此認為魯迅的文章較為晦澀難懂,讀完只能大概把握文意,許多地方存疑。并且,魯迅的作品思想內(nèi)涵深刻,涵蓋復雜的歷史背景,而這些歷史背景與現(xiàn)代學生的社會生活脫節(jié),相隔甚遠。因此,由于種種局限,學生不能完全理解其中內(nèi)涵,這就造成了學生的學習困難。
其次,是老師對于魯迅作品的教學情況。其實,除了學生學習存在問題以外,很多老師也并不是能夠完全讀懂魯迅的文章,由于時代差距和人生閱歷的局限性,老師的理解也同學生一樣受到影響。而老師對于魯迅作品的解讀和把控就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zhì)量問題。許多教師也只是在在讀期間閱讀了教材中選編的魯迅的部分作品,課外并沒有進行系統(tǒng)學習和拓展閱讀,對于魯迅及其作品而言,老師們也很少有過深入研究。因此,在老師“一桶水”都無法裝滿的情況之下,分給每個學生的“一碗水”也就更少,甚至所剩無幾。而對于魯迅作品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問題,許多老師都會參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參考書以及考試考察范圍,雖然魯迅作品具有豐富的文化審美價值,且課程標準也十分注重學生這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但由于考察困難,因此許多老師會減少這部分的教學比重。且教師在呈現(xiàn)課堂時,大都選擇以教師自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講授法為主,通過教師自己的講解來幫助學生學習魯迅的作品,即使是這樣,學生也很難真正理解魯迅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
二、魯迅作品選編的價值
(一)魯迅作品的教材價值
魯迅是我國二十世紀現(xiàn)代文學的巔峰人物,是中國現(xiàn)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前驅(qū)。因此,魯迅對于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有著重要的影響,并擁有崇高的地位。魯迅的文學之根深深扎根在中國這片歷史積淀后的土地上,其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和民族魂是經(jīng)久不衰,閱讀魯迅的作品我們可以從中獲得生命啟示、藝術(shù)靈感和精神支撐,他的作品是值得我們不斷傳承下去的。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學習中學語文教材中的魯迅作品,能夠深挖掘其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歷史內(nèi)涵,并且魯迅是語言大師,其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藝術(shù)和語言風格是十分值得讀者關注的。由于魯迅作品語言的獨創(chuàng)性和鮮明個性,人們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和障礙,但這又恰巧更加突顯了魯迅作品的特別之處,有利于拓展?jié)h語表達的空間和使用范圍,增強了其語言的審美趣味和鑒賞價值。
魯迅作品的選入對于教材而言,是教材多元性的體現(xiàn)。高中課本不僅要選入與時代與時俱進的篇目,同時還要傳承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經(jīng)典著作。魯迅的作品是在濃厚的歷史背景下顯現(xiàn)的,那個時候的中國社會混亂頹圮,魯迅作為一位頭腦清醒的中國人,選擇放棄醫(yī)學,用筆吶喊出想要推到舊事物的決絕且振聾發(fā)聵的話語,雖然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認其跨時代意義。
(二)魯迅作品的教學價值
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強調(diào)的是全面發(fā)展的人的觀點。現(xiàn)在的中學生怕“難”,認為魯迅的作品難學,其文章思想深刻、立意經(jīng)典,語言風格特別,文中運用大量的反諷和隱喻,學生理解起來非常有難度。學生讀了讀不懂,學不明白,自然產(chǎn)生畏懼心理。其次是學生怕“煩”。魯迅的文章是文學作品中的經(jīng)典,會要求學生背誦,學生課業(yè)繁重,抽時間背誦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但是由于魯迅的作品從復雜的政治、歷史、社會環(huán)境中孕育而出,內(nèi)涵豐富,能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想范圍。首先,魯迅作品的深刻思想內(nèi)涵和精神力量,有利于開學生之情智,提升認識境界。其次,學生還能夠通過感悟魯迅作品語言的生動精煉,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自我的文學作品閱讀和鑒賞的能力以及寫作能力。
三、實踐魯迅作品選編價值的建議
中學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的去與留一直都飽受爭議,增刪不斷變化。自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后,圍繞課程標準這一核心,對于魯迅作品是否選編,選編哪些篇目,刪除那些篇目都是語文教育界不斷探討的問題。有的人持否定意見,認為魯迅的作品帶有濃厚的歷史成分,與現(xiàn)代社會和生活是脫節(jié)的,選編進教材供學生學習是不合時宜的,應當刪除;有的人持肯定態(tài)度,認為魯迅作品具有跨時代意義,不能全盤否定,其正面意義遠勝于負面影響,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從魯迅的作品中汲取情感價值;還有一部分人持中立態(tài)度,認為魯迅的作品雖然有不適合當今社會的糟粕,但同樣也有精華是值得我們傳承和學習的,因此應當適當選編。
筆者更偏向于持中立態(tài)度,以辯證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對于魯迅先生的作品我們首先應當肯定其創(chuàng)造的時代價值和不可磨滅的精神財富,其次才是衡量去除其中的糟粕。因此,語文教材選編其作品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作為中國人,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文化是民族和國家賦予的責任,不能因為社會的變化和教育的發(fā)展就全盤否定魯迅先生的作品。
在我們明確了魯迅作品的價值之后,如何實踐其價值關鍵。筆者針對這一問題,做了以下思考。
首先,注重學習魯迅作品的系統(tǒng)性和多元性的統(tǒng)一。高中教材中選編的魯迅作品僅有三篇,學生如果要想更全方位地讀懂魯迅,這三篇是遠遠不夠的。除了從課本上了解魯迅及其作品以外,學生可以增加魯迅作品的選讀,從更多的文章擴充閱讀。且高中教材中選擇的魯迅文章的文體只有散文、小說和雜文,但事實上魯迅先生的作品還包括散文詩、書信、議論文等,文體多樣,數(shù)量豐富,可供學生閱讀和學習的作品遠超教材選篇。因此,進行擴展閱讀十分必要,通過課外的延伸能夠使學生建立起對于魯迅及其作品的系統(tǒng)了解和多元化認知,讓學生循序漸進地、科學地理解魯迅的深刻思想和價值,將魯迅的精神傳承下去。
其次,構(gòu)建師生共同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知識要建立在興趣心和主動性上,很多老師在進行魯迅作品的課堂教學時,采取的是固化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只用聽和記即可。這樣的教學模式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產(chǎn)生隔閡,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出現(xiàn)脫節(jié)現(xiàn)象,很多學生存在疑惑不解的地方,并沒有機會進行討論和題問,老師也就不清楚具體的教學效果,囫圇結(jié)束。因此,筆者認為,教學模式應當尊重學生主體性,以師生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生有自己的認知和理解,他們在閱讀了魯迅的作品之后,根據(jù)自我對于社會和人的認知基礎,會得到部分啟示、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和情感體驗。教師此時需要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將他們感興趣的或者疑惑不解的內(nèi)容提出來,展開討論,適時地進行點撥和引導,讓學生進一步貼近魯迅的作品,感悟其中的內(nèi)涵。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又能夠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對于魯迅作品的感悟能力。
對于中國人而言,魯迅先生的作品是留給我們精神饋贈,具有崇高的時代價值。高中教材選入魯迅先生的作品供學生學習,有利于擺脫現(xiàn)代社會對于學生的局限,擴充文學經(jīng)典,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識,使他們的思想變得更加深刻。因此,選編魯迅作品,既能夠更好地傳承魯迅作品的思想、精神和價值,又促進學生的成長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虹.錢理群高中語文魯迅作品教學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2]趙天歌,王永宏.高中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編選狀況與變更概覽[J].中外企家,2019(15):158-159.
[3]邱秋.中學教材中魯迅文章刪留及教學淺見[J].現(xiàn)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11(01):376-381.
(作者單位:四川輕化工大學人文學院,四川 自貢?6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