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元
摘 要:在新課標的實施中,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局限性已經慢慢暴露出來,不僅降低了高中政治的教學質量,同時還增加了高中政治的教學難度。因而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則需要教師能夠加強創(chuàng)新,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識,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本文就結合生本教育理念,探究生本教育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應用優(yōu)勢,從而為高中政治教學工作提供相應的教學建議,希望能夠對高中政治課堂的創(chuàng)新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生本教育;高中政治;教學模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1-01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1.077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為全面加強素質教育,教師要在課堂上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學習,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要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保障相應的政治教學工作能夠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新高中政治課堂,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與他人互動,集體探究的過程中,全面提升政治學科素養(yǎng),從而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政治這一門科目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結合其未來的個人發(fā)展和成長以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生本教育理念
華南師范大學博士導師郭思樂教授曾提出了生本教育理念,這一教育理念帶動了教育行業(yè)整體的改革實踐,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來說,生本教育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教學主體更加突出。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始終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從而有效由“師本教育”轉向“生本教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圍繞著把課教好的目標來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實踐性,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融入課堂當中,且能夠積極思考,不斷探究,使得學生能夠健康地發(fā)展[1]。生本教育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更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將生本教育理念應用到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走進課堂,在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實踐。
因而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生本理念對于高中政治教學工作帶來的積極影響,從而確立生本理念,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充分把握生本教育的實質,從而全面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加強班級管理工作,以更加接近教育的本真,促進學生的內涵發(fā)展。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動力不足
以生為本這一教學理念提出后,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則需要教師能夠加強教學改革,深入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方法,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加強改進和創(chuàng)新,以有效避免出現(xiàn)隔靴搔癢的現(xiàn)象。但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上仍舊存在一定的偏差,從而導致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動力不足。在相應的教學活動當中,難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仍舊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來教學,使得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結合相應的學習內容,以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難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在高中這一階段,要加強思想政治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個人修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但在高中政治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難以科學合理地應用生本教育理念,使得高中政治教學任務沒有落到實處。
(二)學生缺乏定位
高中政治教學面臨的最大難點則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形成了定性思維,而教師也習慣在教學中給學生講一些標準答案,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部分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同時還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當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后,教師會給學生一個所謂的參考答案,長此以往就會使得學生產生惰性思維,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愿意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習的積極性大幅下降,還會降低學生的思維能力。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對自身的定位,把更多的學習任務交給了教師,在學習時缺乏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從而導致其學習的內容浮于表面,缺乏深度。
(三)教學形式單一
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增強高中政治課堂的趣味性,但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把教學的核心放在了提高學生的成績上,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難以科學合理地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以有效從“學會”向“會學”過渡,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體驗。而這些教師把教學的核心放在課本上,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導致高中政治教學工作整體呈現(xiàn)“高分低能”的狀況。
這是由于缺乏多元化的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能通過被動式的學習,使得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和抵觸心理,學到的知識不能得到實際應用,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因而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則需要教師能夠結合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不斷豐富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方法,以保障高中政治課堂能夠高效穩(wěn)定地開展。
三、生本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一)明確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
生本教學理念是有一個過渡階段的,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本理念的優(yōu)勢有效實現(xiàn)由易到難的過渡,從而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心理承受能力,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新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模式,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使得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結合個人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方法[2]。所以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能夠充分利用生本教育特性,進一步明確高中政治的教學目標,從而結合生本教育的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以保障高中政治課堂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通過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充分明確生本理念的優(yōu)勢,在教學活動中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有效引導教學彰顯高中政治課堂的特色,從而結合學生的個人發(fā)展確定培養(yǎn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