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娜 鄧廣彪
紅軍精神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瑰寶,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在,如何將二者有效的進行融合,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探討和學習。本文就紅軍精神的內涵及意義、目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進行闡述,并對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對策和思路。
紅軍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瑰寶之一,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優(yōu)秀品質的典型體現,也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老一輩革命家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將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之中,不僅可以開發(f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質資源,而且對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正確把握紅軍精神的內涵及意義
(一)紅軍精神的內涵
紅軍是黨建立和領導下的一支隊伍,是中國工農紅軍的簡稱。黨在九十多年的光輝歷程中留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精神財富之一就是紅軍精神。十年國內革命戰(zhàn)爭中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延安精神、太行精神,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等都是紅軍精神的具體體現。紅軍精神作為一種民族精神,是紅軍官兵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不畏艱難困苦,堅定理想信念、勇往直前、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支柱,是紅軍官兵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的精神動力和信念支撐。具體來說,紅軍精神的內涵主要包括這幾方面,其一,心系民族、救國愛民、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愛國主義精神;其二,百折不撓、堅定不移、不惜付出一切的理想信念精神;其三,顧全大局、嚴守紀律、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其四,依靠群眾、不拿群眾一分一毫,與群眾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等。
(二)紅軍精神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義
首先,紅軍精神豐富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袄硐胄拍罱逃钱斍按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紅軍精神蘊含著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內涵。紅軍精神的百折不撓、堅定不移、不惜付出一切的理想信念精神,堅信正義事業(yè)必勝的信念等都是我們大學生所應當具備的理想信念品質。紅軍精神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實在的、具體的,它是用千千萬萬的英雄事跡、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以及無數英魂忠烈的生命所凝聚而成的精神力量。當代大學生在學習和工作生活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困難和波折,作為新時代的主人,當有崢嶸歲月,弄潮中流的氣魄和膽識,當有蓬勃生機和凌然正氣,而紅軍精神無疑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內容。其次,紅軍精神增強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紅軍精神由于其具有真理性、真實性和先進性,比一般的理論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號召力。在進行理想信念教學中,由于紅軍精神的提煉是基于各種歷史事件上,是真實存在的,學生通過學習真實的歷史,更能深刻感悟到革命先烈的動人事跡、偉人形象,更能營造出一種“感同身受”的感染力,這比單純的理論說教來得生動、深刻和有效。最后,紅軍精神促進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合力的形成。大學生理想信念應該是在理論與實踐基礎上,自覺將個人理想信念與國家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方向保持一致的過程。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大方面來說,有助于其形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一致的理想信念,小方面來說,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良善的道德觀念,這既是人自我提升的要求,也是整個社會向前發(fā)展的動力所在,特別是紅軍精神中所強調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一直都是當今時代所倡導的價值取向。
二、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將紅軍精神有效的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僅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而且還能增加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具教學成效。但是目前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和重視。
(一)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對紅軍精神的重視和開發(fā)程度不夠,同時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程度不高。目前在高校中對紅軍精神進行論述的只有《中國近代史綱要》中對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有著簡短的論述,其他教材基本沒有提及到與紅軍精神相關的內容。既沒有專門的教材和課時進行教學,也沒有專業(yè)的教師隊伍進行講授,更沒有相關的課題研究經費保障等,只是依靠思政理論課中教師簡單的提及和零散的穿插。教育者在進行理論講解時沒有有意識的將紅軍精神融入課堂,更沒有深層次的思考如何將紅軍精神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等。紅軍精神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理論具有內在的一致性,雖然紅軍精神的理論一直存在,但是并沒有將其運用到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在課堂教學上,紅軍精神理論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理論各自為政,或者只是簡單的、表面的融合,深層次的挖掘并沒有體現出來。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過于重視理論,輕視實踐。紅軍精神有著獨特的紅色資源優(yōu)勢,這是一種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與課堂上的理論教育相比,它更具有感染力和信服力。但目前的高校能夠將紅色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高校只是在特定的紀念日進行基地、舊址或者紀念館的參觀,很少定期進行相關專題的交流、學習及舉行相關的學術講座等。這些實踐活動僅僅是走過場,完成指定動作的面子工程,而不是一種實踐教學課堂。
另一方面,大學生理想信念功利化,過度重視個人理想信念。關于目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大部分的學者認為其主流是積極的、向上的,但是也存在小部分的大學生理想信念迷茫、模糊、世俗化、功利化等現象,過度重視個人理想信念,忽視社會理想和國家理想,或者將個人理想信念與國家理想信念相分離。有關數據顯示,有77.94%的人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是有部分人入黨的原因是為將來找工作提供便利?!蛾P于大學生理想信念及教育狀況的調查分析》的調查結果顯示,“理想的愛情、家庭、幸福的生活”,“體面的工作、成功的事業(yè)”,“考上重點大學的研究生、博士生”,占據了理想標準選擇的前三位。由此可見,當前仍有小部分的大學生理想信念仍存在著過度關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忽視社會和國家的利益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勢必會影響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缺失、國家擔當意識模糊,長此以往,將會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問題的原因分析
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如何,除了要了解其存在的問題,更要深究問題背后的原因分析,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的提出整改措施,提升其實效性。
首先,隨著改革開放和全球的進程,各種價值規(guī)范充斥其間,多元的社會思潮和價值取向導致了大學生對紅軍精神的認同有所出入。當代大學生生活條件比較優(yōu)越,沒有經歷過艱苦生活的磨練,他們認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紅軍精神已經不合時宜了,不需要專門的去憶苦思甜。社會上各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橫行,這種非理性主義以自我為中心,以金錢為衡量標準,或多或少都對大學生的三觀產生消極影響,從而進一步削弱了大學生對紅軍精神的認同效果。其次,時代的需求與紅軍精神挖掘之間的矛盾。不可否認,當今時代需要一個擁有正確三觀的大學生,擁有崇高理想信念的大學生。紅軍精神也固然是培養(yǎng)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優(yōu)質教材和資源,但是這種優(yōu)質教材和資源要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和效果就必須要與時代發(fā)展的需求相結合,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改革和深化、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如教學內容的導入、方法的創(chuàng)新、內涵的深挖和延伸、介體的傳播等。最后,外因還得通過內因起作用。大學生自身主觀因素是關鍵。不少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較為功利化、世俗化,除了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主要還是因為對理想信念的認識不夠深入、對紅軍精神的領悟不夠透徹。深究其原因,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素質缺失。強烈的主體意識,可以使大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包括對自身地位、作用以及使命擔當等。主體素質則是指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所應具備哪些政治素養(yǎng)、人格素質、理論功底等。大學生明確了自己的主體意識和主體素質,才會以主人翁的身份重新審視自己的責任和擔當,以一種全新的眼光和視角重新解讀理想信念與紅軍精神之間的關系。
三、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和思路
(一)開發(fā)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輔助教材,發(fā)揮課堂教學作用
紅軍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進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優(yōu)質資源。要充分利用好這珍貴的資源,一方面,需要我們對高校的思政理論課進行一些教學改革。轉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理想信念是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素質養(yǎng)成的基礎。堅定黨性和政治性的方向性原則,準確把握理想信念的主流和主線,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強化日常生活的滲透作用,通過開設必要的選修課,形成課程化的教學體系,把地方優(yōu)秀紅色傳統(tǒng)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新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紅色精神的自覺性、探討關于紅色精神熱點的討論,提升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構建一種樂于思、樂于悟、樂于行的教學新模式。同時,不斷完善教師隊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教師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師的理論素質和專業(yè)素養(yǎng)都影響著學生對紅色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認可與否,因此,要形成系統(tǒng)的管理體現,為教師的發(fā)展提供成長的平臺,通過物質與精神鼓勵來提升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充分整合紅色文化教學資源,如標志性的建筑、文藝等。這些都承載著思想豐富、內涵深刻和意義深遠的精神文化,是有助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鮮活教材。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去研究革命先烈的奮斗發(fā)展史、民族精神史、理論創(chuàng)新史等,研究如何將紅軍精神融入理想信念的教學中,才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認同、理論認同和行為認同,并根據教學需要、教學對象、教學方式等對紅色精神的資源進行詳略得當的講授。
(二)結合當地紅色文化,優(yōu)化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校園文化建設
“有一種唯物主義學說,認為人是環(huán)境和教育的產物,因而認為改變了的人是另一種環(huán)境和改變了的教育的產物,這種學說忘記了,環(huán)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币虼?,我們將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時,要特別注意優(yōu)化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的育人功能。校園環(huán)境是大學生日常學習接觸最多的環(huán)境,我們要結合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來營造具有濃厚紅軍精神氛圍和底蘊的校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功能,培養(yǎng)一種積極向上的學風和校風,使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和個性化。首先,充分利用各種文藝活動課外科技活動以及社團活動等開展實地教育活動,結合清明、五四、一二·九運動等重大紅色節(jié)日、紀念日開展各種參觀教育基地、革命遺址等活動,開展圖片展、文化展、圖書展等主題宣傳活動,讓廣大學子重溫革命的光輝歲月、感受血雨腥風的戰(zhàn)爭歷程、體會革命先烈的忠魂烈骨。其次,將紅軍精神的元素融入到校園建筑、花藝以及雕塑等,從而達到藝術與文化的統(tǒng)一,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景觀。如校史園的建設過程中融入杰出校友的紅軍精神元素、以偉大紅軍英雄人物命名校園建筑物、校園小道等,使整個校園形成一種濃厚的紅軍精神氛圍,營造出一種學習紅軍精神的良好精神風貌,促進大學生對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認同和認可,引導學生形成理性、崇高、偉大的理想信念。最后,發(fā)揮校園文化宣傳的核心作用,充分將紅軍精神融入到校園的文化長廊、展板、宣傳櫥窗、廣播、校內報刊和雜志等載體中,
創(chuàng)造出一種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紅色文化風格的現代化宣傳模式。定期更新宣傳內容,并根據時代的要求、社會的聲音邀請知名專家、學者來進行答疑解惑。
(三)拓展網絡空間,營造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網絡媒體教育新環(huán)境
將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除了要做好常規(guī)的教學活動作外,還要與時俱進,充分發(fā)揮互聯網的媒介作用,拓展其融入渠道。一方面,我們要創(chuàng)新網絡教育新媒體,增強紅軍精神融入理想信念的網絡教育吸引力。主動占領網絡陣地,占據網絡教育的制高點,通過校園網站、校園微信公眾號、校園BBS以及各種QQ群等渠道發(fā)布紅軍精神與大學生思想道德關系、與大學生理想信念關系的論證等新聞,研制和開發(fā)一些紅軍精神與理想信念為主題的戰(zhàn)爭游戲,開展紅軍精神與理想信念方面的有獎問答活動,就某一時政熱點為主題進行論壇辯論和交流,推薦優(yōu)秀經典的紅色影視作品等。讓學生主動、自覺的接觸網絡媒體來感受紅軍精神、感受理想信念的力量,從而增強其思想覺悟,更好的實現知、情、行的統(tǒng)一。另一方面,加大對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網絡發(fā)展規(guī)律,增強其話語權。要充分了解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研究和跟蹤網絡發(fā)展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影響的現狀和未來發(fā)展趨勢,根據網絡發(fā)展的變化、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以及網絡群體的變化等因素來因地制宜的設置和改進紅軍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當中,方能提高教育的實效性。此外,還要根據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來重新界定網站的定位、內容的方向,方法的選擇等,才能提高大學生自覺將紅軍精神融入自身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才能充分的占領網絡陣地,提高其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