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艷輝
【摘 ? 要】基礎教育關系到一個國家教育水平的發(fā)展基礎,也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學生是學習和自我發(fā)展的主體,在學習的過程中自我實踐、自我探究,發(fā)掘科學學科的魅力所在。推動小學科學課堂的自主探究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非常積極的影響作用。本文主要就如何提升小學課堂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效果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學習;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9-0072-02
【Abstract】Basic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a country's educational level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students' future study and life.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and self-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y practice and explore themselves to discover the charm of science. Promoting independent inquiry learning in elementary science classrooms has a very positive effect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inquiry and learning,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article mainly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n how to improve the self-inquiry learning effec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learning; Autonomous inquiry
一、課堂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力量源泉。新的小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主要負責好激勵學生,積極打造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教學情景,讓科學可以變得豐富多彩,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科學學習中。小學階段的教學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如果把握得好,學生對科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會一直保持下去,并取得長久的優(yōu)良成績。此外,從科學學科的特點出發(fā),教師在科學課堂上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并逐漸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和今后的學習生活有積極意義。
二、提升小學科學課堂自主探究學習的可行性策略
(一)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認知水平、實踐水平、發(fā)現(xiàn)水平都處在一個初步發(fā)展的階段,教師的主要職責并不僅是教會學生課本上的有限知識,還要扮演好教學引導者的角色,正確科學地引導學生如何自主探究。小組學習的模式就是非??尚械摹=處熆梢詫W生分為若干小組,課上遇到問題時鼓勵學生進行組內討論和探究,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有效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和探究能力,相比在全班同學面前發(fā)言,小組內的交流為學生提供了更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積極探索并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彼此協(xié)作完成任務,盡可能將教師的每個小課題完成得迅速且出色。教師在學生進行組內交流的過程中,要以平等的學習姿態(tài)融入各個學習小組中,及時關注學生的討論方向和探究進度,必要時給予科學指導,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角色,又保證了整個組內探究過程的穩(wěn)步進行,課堂氛圍輕松愉快,課堂效率顯著提升。
(二)增加實踐活動的學習份額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理論的來源和基礎,從歷來人們對實踐的評價中我們不難看出實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茖W這門學科海納百川,內容涉及面廣而豐富,因此實踐活動能最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和提升自主探究能力的環(huán)節(jié)。比如像研究熱水降溫的水溫實驗學習,僅僅憑借書本上的蒼白數(shù)據和教師個人的實驗演示是不足夠的,這樣的基礎性實驗最適合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生發(fā)一份實驗記錄表,讓學生在組內進行小組協(xié)作實驗,小組內的分工明確,有人操作測量水溫,有人觀察數(shù)據,有人記錄實驗結果,最后組內成員討論得出統(tǒng)一結論,類似的簡單而有趣的實驗能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還能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對自己探究得來的學習成果印象也更為深刻,切實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興趣、科學態(tài)度、合作精神等綜合素質。
(三)不拘形式重實效
探究活動的本質就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應當扮演好引導者和鼓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打破慣性思維,用最有實效性的方法解決問題,追求效率和實際??茖W這門學科的教學活動與信息技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信息技術可以為科學教學提供延伸、綜合化的科學知識,科學知識同時也不斷促進信息技術的拓展發(fā)展。科學課堂上對實效性的重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這樣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然會得到提升。
(四)時空互聯(lián),強調科學的生活性
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之一就是善于將學習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課本上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對照,才能做到對知識真正地理解體會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首先要尊重這個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善于巧妙地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拉近學生與科學學科的距離,增強親切感,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提問、多思考,面對新的科學知識鼓勵學生用習得的知識和生活常識進行解釋。
三、結語
小學階段的學習重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和科學的學習習慣,探究導學將會成為今后小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提高引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建立起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重視學習內容的實效性,善于將科學教學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采用小組學習探究的模式,多方位提升科學課堂的學習效率,打造輕松的課堂氛圍,這樣才是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對培養(yǎng)綜合性實踐性人才的要求。自主探究式教學培養(yǎng)對學生科學知識的學習,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實踐能力的提升,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都有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迎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實驗教學與儀器,2020(02).
[2]張秀升.自主探究學習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實踐與探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06).
[3]阮戀琴.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現(xiàn)狀及解決策略[J].教師,2020(12).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