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主要是“工學結合”,在“2+1”的學習教育環(huán)境下,為了提升和加強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就必須從全過程教育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全過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學結合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高職院校為了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應用型和實用型人才,普遍采取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2+1”的特殊教育形式。但是由于部分高職院校實習基地較遠,由此而帶來高職大學生在離校之后進入實習基地的學習教育成為目前較為難以解決棘手問題。
1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意義
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動力之一,隨著各高職院校在探索發(fā)展的道路上不斷進行改革,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已經逐步在各個地區(qū)試點并推廣。但目前各職業(yè)院系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依然以“工學結合”為主。所謂“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是指:它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種多樣,有一年分為三學期,工作與學習交替進行的,也有一個星期幾天學習幾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學習半天工作的,等等。無論是什么形式,其共同點是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學習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讀?!肮W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由來已久,最早是由美國福特基金會在1961年提出的,發(fā)展到現代培養(yǎng)模式已經日臻成熟,它的培養(yǎng)模式主要是以迎合社會市場需求為契機,以職業(yè)規(guī)劃以及就業(yè)為導向,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來提高學生在未來就業(yè)過程中的競爭能力。對于學生以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利益:
(1)使學生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從而加深對自己所學專業(yè)的認識。
(2)使學生看到了自己在學校中學習的理論與工作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他們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使學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與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觸,加深了對社會和人類的認識,體會到與同事建立合作關系的重要性。
(4)為學生提供了通過參加實際工作來考察自己能力的機會,也為他們提供了提高自己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機會。學生們親臨現場接受職業(yè)指導、經受職業(yè)訓練,了解到與自己今后職業(yè)有關的各種信息,開闊了知識面,擴大了眼界。
(5)為許多由于經濟原因不能進入本科高校學習的貧窮學生提供了經濟來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6)使學生經受實際工作的鍛煉,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責任心和自我判斷能力,變得更加成熟。
(7)有助于學生就業(yè)的選擇,使他們有優(yōu)先被雇主錄取的機會,其就業(yè)率高于未參加合作教育的學生。
總之,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之所以經久不衰,源自于它培養(yǎng)人才的理念切合社會實際。它使高職學生在實際的學習教育中能夠接觸實踐操作,真正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使高職學生真正掌握了一技之長,為他們未來就業(yè)提升了自我競爭力。
2“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思想政治教育應貫穿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工作的始終。但是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由此產生的“2+1”的教育形式,使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了一種難題。譬如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全過程的參與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以及如何去轉變現有落后的教學模式等。具體問題如下:
2.1 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形成連續(xù)性
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由此產生的高職院校的“2+1”教育形式。所謂的“2+1”教育形式主要是指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校進行2年的理論學習,1年的校外實踐操作。在對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的大三實習生采訪中獲知,在校內的2年理論學習中,他們能夠正常接收思想理論教育,但是一旦進入工廠實踐操作就沒有機會得到相應的思想理論教育,由于在1年的實踐操作中,工期短任務重,使大部分學生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整體而又系統(tǒng)化的思想政治學習。在沒有相關制度和輔導員的約束下,大部分學生猶如脫韁的野馬,沒有人將視野和心思放在政治理論的學生上。因此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校外實習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形成連續(xù)性成為目前擺在各高職院校面前最為棘手的問題。
2.2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模式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傳統(tǒng)的高校思政教學模式陳舊單一,而且沒有照顧學生的接受情況和心理特點。在教育的內容上沒有做到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一味的理論講解挫傷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收不到教育的實效;而推行科學化思政教育的高校卻因為沒有深入領悟到科學教學的真諦,導致教育流于表面,只在原來教育的基礎上貼了一個“無關痛癢”的標簽,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教育的科學化。此外,高校里優(yōu)秀思政教育人才比較缺乏也是弊端的體現,大部分的高校把師資力量重點放在了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中去了,由于重視度不夠,實施力度自然大打折扣。所以猶豫千篇一律的沒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對于現在的思維靈活,興趣廣泛千禧一代學生來說,傳統(tǒng)的填鴨式或者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高職院校大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
2.3 進入社會實踐期間離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更為懶散以及存在信念迷茫
近些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的門檻越來越低,再加上我國高等教育嚴進寬出的政策,導致很多大學生步人大學校園后開始放縱自己。不僅知識儲備不足,而且還丟失了曾經刻苦勤學的作風。特別是高職院校特殊的招生政策的存在,使一部分學生的未經過高考直接進入大學校園里。新時代的大學生好像被懶散、曠課、遲到貼上了標簽。在校期間已經是這樣的狀況,更何況進入實習階段,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已經更放飛自己。據有關研究表明一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政治信仰迷茫,價值觀存在一定偏差,如盲目追求物質享受,通過“校園貸”進行超前消費引發(fā)種種問題,甚至是因無法還清欠款導致極端事件等。目前大學生的生活現狀就是“天天喝大酒、天天打游戲、天天睡大覺、天天談戀愛”。在校紀校規(guī)嚴格要求的情況下,大學生的思想狀況能夠及格,但是在高職院校1年的校外實習期間,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就不敢有所保證。
3 以全過程參與的形式提高和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3.1 高職院校要更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適應現代化教學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就本身而言比較枯燥無味,尤其是思政課教師在課堂上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以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千禧一代大學生的思想興趣。新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喜歡追求最新穎的知識?;诖宋覀兯颊n教師必須轉換教學方式和模式,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式發(fā)展,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使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過程中,讓教師只是充當一個承上啟下引導的一個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思政課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著和指引者,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素材搬到課堂之上和思政課教材相結合,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學,使學生真正喜歡上形式多樣的思政課。
3.2 高職院校要建章立制,以嚴格的規(guī)定使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接受教育習慣
古人云: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良好的學風是一所好學校能夠站穩(wěn)腳跟的底蘊所在。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隨著高校逐年擴招以來,學生的生源質量有所下降,特別是去年黨和國家決定高職擴張,將退伍軍人、失業(yè)的城鎮(zhèn)工人、農民等納入高職擴招范圍之內,錯綜復雜的生源使學校在面對如何教育方面成為一大難題。因此各高職院校必須在學生建章立制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學風,使整個校園內充滿自覺主動學習的氛圍。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事物的發(fā)展由其內因決定,良好的學風能夠使學生自覺從內心深處主動接受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作為黨委部門、輔導員、思政課教育要全力配合,各司其職積極引導大學生,使他們樹立良好的學風,同時也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大學生的思想建設,使他們的思想符合新時代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3.3 以班為單位建立學習小組,加強校外實習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由其對于高職院?!?+1”特殊教育情況下,針對校外1年實習的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1年的校外實習是學生過早的接觸社會,有可能被社會上不良的社會思潮或者不好的行為習慣所沾染。譬如說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攀比心理、通過不法平臺的小額貸款進行提前消費的行為等。校外1年的學習使高職院校大學生完全脫離校園,進行脫產實習,正擺脫學校的“束縛”之外,在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中,大學生有可能真正的放飛自我,這樣就會導致前期校內兩年的理論學習荒廢,后期校外1年實習操作隨波逐流?;诖?,我們必須加強對校外1年實習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他們緊繃思想之弦不能松弛。各高職院校可以要求以班為單位成立學習小組,利用便利的直播平臺譬如學習強國、釘釘、騰訊課堂、學習通等等社交軟件開展線上直播教學。繼續(xù)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使他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灌輸于他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他們,同時也可以用鮮活的事例,譬如黃大年、黃大發(fā)等來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也要讓他們明白自身肩負著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3.4 加入所在企業(yè)的“傳習所”,進一步提升思想道德修養(yǎng)
黨的十九大之后,全國各地設立“新時代傳習所”,旨在深入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企業(yè),進農村、進校園、進社區(qū)、進軍營、進網格。目前大部分知名企業(yè)已經設立的專門新時代傳習所,“傳習所”即傳理論、傳政策、傳法律、傳科技、傳文化。由于各高職院校的校外實習基地較為分散,在不能協(xié)調以班級為小組進行線上教學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以此為契機,抓住這個“新時代傳習所”平臺,學校配合企業(yè)定期定時的開展文化、科技、教育、政策的宣講和教育,目的是為了校外實習的學生能夠及時的接受思想文化教育。這樣也能夠更好地落實“三全育人”中的全過程參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為落實立德樹人提供了更好地便利。目前全國各地“新時代傳習所”各項活動開展都比較好,學校可以和企業(yè)建立互動聯(lián)系,在沒有設立傳習所的基地,校企之間可以開展合作,使傳習所項目更好地服務學生。
總之由于特殊的“2+1”教育模式的存在,要想全過程的參與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下大力度從以上4個方面改革,轉變教師的身份,使其從課堂主體變?yōu)檎n堂組織者和引領者,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向內涵式發(fā)展;同時也要進行建章立制,用規(guī)章制度嚴格要求師生,使其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此外十分有必要加強和企業(yè)之間分溝通的交流,時刻掌握學生的成長動態(tài)。因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學生的成長正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高校思政課則是這一關鍵時期不可或缺的“肥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課程、必修課程、關鍵課程??酆么髮W生人生的第一枚扣子,關鍵就在于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社會環(huán)境處于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不抓緊大學生的思想之弦,會使他們染上不良的社會風氣,基于此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必須全過程參與,抓牢和筑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粟惠湘.三全育人模式在高職院校中的運用研究[J].中外企業(yè)家,2020(10).
[2]魏斌,鞏立超.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智庫時代,2020 (13).
[3]李宗巖,趙威威,“三全育人視角下大學生德育模式的構建[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0 (03).
[作者簡介]李洋洋(1988-),男,河南洛陽市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