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兵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結合學生特點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形式,提升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能力。同時,設計活動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選擇和查閱資料的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對之后的歷史學習也非常有幫助。
一、拓展活動方式,豐富歷史課堂教學的多樣性
為了保持初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老師要積極拓展歷史教學的活動方式,采取多樣化的活動形式,比如看歷史視頻尋找其中的錯誤、演一演歷史片段、做歷史簡報等,讓學生能充分沉浸到歷史學習中。
(一)做歷史簡報活動
在進行這一活動的時候,首先要明確簡報主題和內(nèi)容,比如“兩漢的科技與文化”,并從簡報版式、內(nèi)容等方面進行評比。在明確主題后,學生分成各個小組一同進行查閱資料、制作版面的工作,最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評比。展示和評比過程是:各個小組介紹所設計和制作的簡報,小組相互點評,各個小組通過投票選出最佳簡報,老師最后總結和點評,并表揚優(yōu)秀小組,在教室的宣傳欄中展示全部的簡報,讓學生欣賞和交流。
(二)觀看涉及到歷史的影視劇,進行找茬活動
如今,影視劇中有很多穿越劇,比如《宮》、《步步驚心》、《尋秦記》等,在播出時都引發(fā)了穿越歷史的熱議。為了讓學生能對歷史有正確的辨別,老師可以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設計穿越情節(jié),讓學生也體驗一下穿越。另外,老師可以播放一些歷史劇的片段,讓學生結合教材尋找歷史知識點,并分析對比,讓學生在看劇時就能復習所學的歷史知識。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使歷史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趣較高。
(三)老師可以組織體驗式教學
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帶領學生到附近的歷史紀念館或博物館參觀,讓學生對厚重的歷史有真實體驗。在參觀過程中,老師介紹和講述有關歷史知識,并在參觀結束后讓學生撰寫參觀后的感受,在活動體驗中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中日甲午戰(zhàn)爭”這一部分知識時,為了讓學生真正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也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更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事件的綜合分析能力,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時,我選擇了史料實證輔助教學的方式,在授課時,我先借助聞一多先生的一些詩句來引導學生分析,將學生帶入到當時的環(huán)境中去,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部分知識所傳遞的內(nèi)容??梢?,在課堂教學中以多種形式來補充史料,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也能讓學生在資料分析與思考中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提高基本的歷史素養(yǎng),進而,也為學生綜合水平歷史學習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如此一來,能夠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分組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初中歷史教學會涉及到較多內(nèi)容,為了讓學生們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會組織小組活動,讓學生針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討論和交流,加深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拓展學習歷史的深度和廣度。例如在學習宋朝的歷史時,會涉及到宋朝的經(jīng)濟、文化、科技和中外交通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老師就可以據(jù)此設計小組活動。老師依照風俗節(jié)日、文化娛樂、交通、房屋建筑、飲食和服飾等內(nèi)容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通過查詢資料、討論完成所布置的任務。
(一)風俗節(jié)日小組的任務是: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宋朝時人們都過哪些日?有哪些節(jié)日流傳到了現(xiàn)在?宋朝時百姓是如何過節(jié)的?
(二)文化娛樂小組的任務是:分析宋朝要哪些文化娛樂項目?
(三)交通小組的任務是:通過觀察和分析《清明上河圖》,對宋代的交通工具進行介紹,并思考社會地位不同的人所用交通工具有哪些不同?
(四)房屋建筑小組的任務是:從《清明上河圖》分析宋代民居的類型,并闡述其特點。
(五)飲食小組的任務是:分析宋朝時南北方在飲食習慣上的不同,并思考中原地區(qū)的飲食文化受少數(shù)民族的影響。
(六)宋代服飾小組的任務是:對宋代的各種插圖進行觀察,尤其是《清明上河圖》,對插畫中人物服飾加以描述,據(jù)此分析人物在宋朝時的地位和身份。在給各個小組布置完任務后,讓學生采取多種方式對宋朝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解,比如中國閱讀有關宋朝的課外書、觀察宋朝畫作、搜集宋朝詩詞并研究、在網(wǎng)上搜索有關宋朝各個方面的資料等,全面了解宋朝,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小組交流中去感受和體驗歷史。
三、組織辯論競賽,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活躍性
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辯論比賽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堂教學的氛圍活躍起來,創(chuàng)設趣味課堂。同時,辯論比賽也能提升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與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這節(jié)內(nèi)容的時候,一個重要事件就是隋煬帝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開鑿了貫穿南北的大運河。老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兩個小組來辯論,正方觀點是: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是正確的,反方觀點是: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是錯誤的。在辯論之前,老師要求學生做好準備工作,多查閱有關隋朝大運河的相關資料,在辯論時正反雙方從文化、經(jīng)濟、對隋朝當時的影響、大運河對后世的影響等多方面討論,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和學習歷史的熱情。通過組織辯論活動,不但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歷史教學中的重難點也得到有效突破。
四、改編歷史故事,增添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初中生普遍對故事比較感興趣,能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改編歷史故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只要是教材中能改編的故事,都可以和語文作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查閱資料后寫成小故事。在編寫歷史故事時,能促使學生更多地了解歷史,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并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比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中“戊戌變法”這一歷史事件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編寫康有為和梁啟超面見光緒帝時的情景。康有為和梁啟超都是廣東人,說的是廣東話,他們當時是如何和光緒帝交流的?老師可以拋出這個問題,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嘗試重現(xiàn)當時的情景。這種活動方式能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歷史教學氛圍也比較活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以“時間軸”的應用為例,時間軸的繪制是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學習方法,這一方法不僅能夠將古今中外出現(xiàn)的人物、時間聯(lián)系在一起,也能無形中幫助學生樹立起實踐和空間感,尤其是中外在同一時間、不同空間里發(fā)生的事件的整理與聯(lián)系是培養(yǎng)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初中歷史復習環(huán)節(jié),我們要鼓勵學生自主動手進行時間軸的制作,以為學生建立歷史事件、人物和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做出貢獻。組織學生以時間軸的形式將這些知識整理在數(shù)軸上,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起歷史時空觀念,也能將這不同空間的事件、人物聯(lián)系起來,這對提高學生的復習質量,對學生基本歷史素養(yǎng)的形成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通過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教學體系,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知識,以及提升學生對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學生對學習教學內(nèi)容感興趣后,自然能夠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學習、思考、探究歷史知識點,逐漸提高學生各種能力,進而實現(xiàn)學生歷史學習上不斷的進步。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歷史課堂主體性,要從多方面入手來真正提升學生的基本歷史素養(yǎng),進而為學生綜合歷史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