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閑才
中國人自古信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認(rèn)為人死了只不過是到了另一個世界,過著與陽間類似的生活。故而生前的必需品會隨之一起下葬,并且會極盡財力地大辦喪葬,謂之“厚葬”。于是,墓室中豐厚的的財寶成為了地面上的人覬覦的財富,由此催生了一種神秘的職業(yè)——盜墓。
當(dāng)然,盜墓是不被允許的,盜取財物更是犯了大忌。在古人的意識中,墳?zāi)棺鳛樗勒呔幼〉牡胤?,進(jìn)行偷盜是會受到死者糾纏的。但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痹诮疸y財寶的誘惑面前,什么危險、警告都是可以被忽略的。
既然是沖著財寶去,危險都是未知的,那盜墓肯定要盜取財富多的墳?zāi)?。那么古代什么人的陪葬財富最多呢?毫無疑問是王侯將相了。于是,那些帝王、諸侯、將軍等的陵墓,成為了盜墓賊重點關(guān)注的對象。只要稍有線索,他們便很快能找到墓穴所在地,最后挖掘一空。
有盜墓當(dāng)然就會有反盜墓措施。比如,在墓室里安裝機(jī)關(guān),讓盜墓賊知難而退。但這些機(jī)關(guān)往往危險系數(shù)不高,效果寥寥,還不及當(dāng)代影視劇中上演的萬分之一。所以,有些有錢人就想了別的辦法,就是放出消息說,我們不會厚葬,墓里沒值錢的東西,別來盜墓了。比如,曹操生前就留了一個遺囑,要求死后“無藏金玉珍寶”。
但這些說辭恐怕總有人聽不到,于是為了確保每一個前來盜墓的人都知道墓里沒值錢的東西,有人干脆就將自己的意思刻在墓碑上,說“墓里沒錢”之類的話。不過,這不正是“此地?zé)o銀三百兩”嗎?聰明人一眼就明白,這又是一個有錢的主。比如,北魏的征南將軍就在自己的墓碑后面寫道:“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傷!”意思就是棺材是用白楸木打的,穿的也不是金縷玉衣,不要說金銀財寶,連銅器、鐵器甚至瓦器也沒有隨葬。所以啊,希望后世盜墓兄弟別惦記著,讓我不得安寧!最后,在西晉末年,他的墓被一群災(zāi)民光顧,大家發(fā)現(xiàn)里面珍寶無數(shù),連釘棺材的釘子都是金的。
好吧,既然說得客客氣氣你不聽,那就只能來點邪門的詛咒了。比如這樣的:“諸敢發(fā)我丘者,令絕毋戶后。疾設(shè)不詳者,使絕毋戶后。毋諫賣人,毋效貍?cè)?,使絕毋戶后……”這些刻的銘文對盜墓者進(jìn)行了事前的警告與咒罵,可算是酣暢淋漓,用詞毒辣彪悍,試圖喝退賊人。
然而并沒有什么用,這語言的力量是如此弱小,最后還是沒能阻止盜墓人的盜掘行為。正因如此,古人對于盜墓行為,是嚴(yán)令禁止的。尤其是古代帝王,他們隨葬的物品是最多的,也最擔(dān)心被人掘墓。因而,一旦發(fā)現(xiàn)盜墓者,輕則刑罰,重則誅殺。但是,在巨大的財富面前,盜墓者往往會鋌而走險。
當(dāng)然,也有例外的時候?!稌x書》記載了這樣一個案例:有人剛下葬,盜墓者馬上就來了,挖開墓穴后,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里面的人還活著。盜墓賊被嚇了個半死,于是很快就被抓了。這種情況該怎么處理呢?官府想來想去不知道怎么辦,最后驚動了皇上。由于他壞心做了好事,救了一條人命,皇帝決定從輕發(fā)落,最終只打了他300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