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青
摘 ?要:本文中的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注重從學生的角度著力,并在此基礎上,真正構建生本課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獨立發(fā)現知識、運用知識,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從生活教學法、微課教學法以及合作教學法三點著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獨立自主的探究空間,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增強初中數學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將主要的精力放在高效講課上,即在最短的時間內,更為直觀地講授相應的數學知識,并不注重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導致部分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依賴心理。這種教學結果與高效課堂構建的初衷相背離。針對這種狀況,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糾正此種錯誤認知,并在此基礎上,真正從學生的角度著力,注重提升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注重為學生提供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真正讓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最終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一、運用生活教學法,構建認知連接,增強知識運用能力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生活教學法開展數學授課,真正將教學的視角拓展到平時的生活中,并從生活的情境中提煉出數學元素,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引入生活化的情形授課。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心理距離,而且還能提升學生提煉有用數學信息、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從而獲得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引入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思考生活中的場景,加深對此部分知識的認知,并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的理解,例舉相應的生活場景,促進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教師引入日出整個過程的情境,從而讓學生根據太陽與地平線之間的相對關系,提升對圓與直線位置關系的認知。與此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其他展示圓與直線位置關系的實例。部分學生從切西瓜的情境中,闡釋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即將西瓜看成是圓,將菜刀的刀刃看成是直線。當刀未接觸西瓜時,即圓與直線相離;當刀接觸西瓜時,即圓與直線相切;當刀切入西瓜內部時,即圓與直線相交。通過運用生活化的方式,教師運用生活情境,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鼓勵學生思考圓與直線相關的生活情景,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二、使用微課教學法,提供學習空間,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眾所周知,微課可以運用于生活中的各個階段,達到不同的目的。在本文的論述中,教師注重將微課運用于課前預習階段,讓學生運用課下時間學習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與此同時,教師通過運用現代通訊技術,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幫助后進生學習,促進整個班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授“直角坐標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微課教學法,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師在此,對微課的內容以及學習成果進行簡要介紹。微課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掌握基礎知識,即坐標的識讀以及坐標系的繪畫。第二部分,出設習題。教師在此,對其中的一道題簡要介紹:小明幫叔叔照顧花,他想要將屋子中的花,搬到外面曬曬太陽,唯一的要求是保持花的位置不變,你能運用直角坐標系的知識,幫助小明搬這些花嗎?第三部分,記錄學習日志。學生可以在此寫學習體驗,學習收獲,學習疑惑。微課的教學結果為:通過運用微課的方式,教師發(fā)現大部分學生掌握此部分內容,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獲得明顯提升。
三、采用合作教學法,制定競賽機制,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合作教學法開展教學,充分運用合作教學法的競爭機制,讓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競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為了集體榮譽,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授“直線、線段以及射線”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合作教學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制定如下的規(guī)則:你們可以結合對三種特殊線的理解,列舉生活中的實際物品。與此同時,教師獎勵表現最優(yōu)的小組每人一個漂亮的筆記本。為了保證組間競爭的公平性,教師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通過構建這種競爭性的合作機制,教師在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能動性的同時,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列舉生活中的例子,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認知的廣度,增強他們對數學知識理解的透徹度,真正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應真正明確高效的內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設相應的數學教學模式,讓學生認知、思考和運用數學知識,促進他們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初中數學教師應注重日常的教學反省,真正認知個人的教學優(yōu)勢以及教學短板,充分發(fā)揮教學所長,運用多種方式彌補教學短板,促進教學能力的提升,為促進高效課堂的成功構建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朱長東.培養(yǎng)問題意識,深化思維品質——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2).
[2]海生良.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初探[J].祖國.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