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學習動機的理論為指導,將高職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激發(fā)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為研究目標。嘗試將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分為:成績動機、個人發(fā)展動機、社會責任動機、內在興趣動機、面子動機、情境動機、出國動機和信息媒介動機,并研究影響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特點及成因,嘗試提出有效的激發(fā)和保持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試圖改善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學習動機偏弱的現(xiàn)狀。
關鍵詞:動機類型;成因分析;教學策略
引言:
新時期下,我國的高等教育結構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在數(shù)量和規(guī)模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但是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值得深思??傮w來說,絕大部分高職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缺乏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學習動機偏弱。基于高職學生的生源特點和目前英語教學存在的堪憂現(xiàn)狀,如何突破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瓶頸,激發(fā)其內在的學習動機,是高職英語教育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一、研究框架
本研究中動機分類依據(jù)高一虹等(2003)人研究,參考其他研究成果(劉宏剛、陳平平,2007;劉宏剛、李宗強,2007),以及本課題組在預研究中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開放性問卷的分析結果,將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分為、成績動機、個人發(fā)展動機、社會責任動機、內在興趣動機、面子動機、情境動機、出國動機和信息媒介動機。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內容
1.進一步對國內外語學習動機的理論研究及動機激發(fā)的設計模式進行研究。
2.通過系統(tǒng)研究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類型、動機成因、生源特點等影響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激發(fā)和保持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
(二)研究工具
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問卷根據(jù)高一虹等(2003)的問卷設計而成,并參考了劉宏剛、陳平平(2007)和劉宏剛、李宗強(2007)的問卷。經(jīng)過三輪預測后,筆者確定了正式問卷的45個題項。所有題項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問卷包括導語(研究目的,問卷填寫要求,研究者的身份以及練習方式)、問卷主題、問卷人的基本信幾個部分。學生問卷包括:社會責任動機:對應題號(30,31,39,40,41,42,43);成績動機:對應題號(22,23);信息媒介動機:對應題號(21,30,35,36);面子動機:對應題號(24);出國動機:對應題號(26);個人發(fā)展動機:對應題號(32,33,34)。情境動機:對應題號(17,18,25,38);內在興趣動機:對應題號(20,21,35,36)。其他調查問題。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擇大一下學期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因為他們處于英語學習的中間階段,他們的心理認知能力也要強于新生。參與本研究的學校有遼寧三所高職院校。共發(fā)放網(wǎng)上問卷 295份,回收有效問卷295份,有效率100%。研究還對10名學生進行了訪談。
三、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特點分析
(一)社會責任動機:對應題號(30,31,39,40,41,42,43)。從調查表中看出,對于“你想利用英語將中國文化向老外介紹和傳播嗎?”無論男同學還是女同學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中國文化很感興趣,而且愿意傳播中國文化(男84.09%,女91.84%)?;谶@點出發(fā),在英語教學內容中融入中國文化元素是必要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成績動機:對應題號(22,23)。從調查問卷中關于“我是為了考入理想的學校而努力學習英語”調查情況表明:對此項目持“一般”的人占比較大,47.31%,而“同意”為33.44%,“不同意”的占比為19.36%。持“一般”學生的學習動機表現(xiàn)為“不確定、模糊、猶豫”,可以推測這些高職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明朗和學習目標還不明確。因此,幫助學生正確樹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確立明確的學英語的目標顯得十分重要。對于表明“同意和很同意”的學生,其學習動機明確,是動機較強的同學,教師應該予以進一步指導、引導。而另外有近20%的同學“不同意”,對于這些學生課題組將認真探究其真實的學習動機和心理活動,嘗試幫助其確立正確的目標。
(三)信息媒介動機:對應題號(21,30,35,36)。從調查表中看出:26.44%的學生認同“英語是更多地了解英美國家的社會文化和風俗習慣”的重要工具和媒介;50.85%(同意)的學生認同“我學英語是想向外國人介紹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32.1%的學生認同“我學英語是為了瀏覽國外網(wǎng)站和外國朋友聊天,或是收看國外電視節(jié)目”;50.51%的學生認同“國際化的背景下,學好英語能幫助我了解國際時事和資訊”。綜上統(tǒng)計,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的信息媒介動機有趨于強烈趨勢。
(四)面子動機:對應題號(24)。從調查表中看出:16.37%的學生同意和很同意“我學好英語是希望能得到班里同學們的尊重和好感”,其基于面子心理,推斷出90后00后學生更加注重外界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法。相反,我們可以間接推斷出這些學生學好英語是為了提升自身、發(fā)展自己、自己能力,豐富知識,開拓眼界,而不是為了誰而學習。
(五)出國動機:對應題號(26)。從調查表中看出:出國動機的得分最低。21.67%(同意)的學生有出國深造的動機。這些學生動機較為明確,因此其學習狀態(tài)、學習動力、學生深度等促使學好英語的因素比其他學生更多,可能更加系統(tǒng)和完善。這些學生將會成為班級中學習的帶頭人,也為教學提供助力,對于班級整體學習具有帶領作用,對于學習風氣的塑造具有實際意義,可以嘗試讓他們成為學習組長或者學科帶頭人。
(六)個人發(fā)展動機:對應題號(32,33,34)。從調查表中看出:個人發(fā)展動機的得分最高,占比超過50%。這可能是因為很多學生強烈地意識到英語在促進交流、就業(yè)擇業(y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當今處于智能化時代下的學生,接觸到了大量的智能、網(wǎng)絡、信息等媒體的英文信息,而熟練掌握英語方便他們直接獲取國際一手信息。在全球化時代,在企業(yè)發(fā)展中英語成為國際化的語言,職工掌握英語就掌握了與外國人交流、溝通、協(xié)作、合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工具。
(七)情境動機:對應題號(17,18,25,38)。從調查表中看出:對情景動機不強。這可能是由于受試的高職學生所在班級的英語學習氛圍不好,整體強烈的英語學習氛圍沒有打造好。31.2%的學生感覺教材偏難和枯燥。學生因為“老師的教學方法好而喜歡學英語”和對“老師的教學氣質等方面的印象好而喜歡學英語”的得分都較高。這說明學生對于老師教學素質、教學方法、個人魅力具有一定的鑒別能力,而這些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因素。
(八)內在興趣動機:對應題號(20,21,35,36)。從調查表中看出:學生希望通過英語、英文歌曲、英文電影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而產(chǎn)生學習英語的動力的動機很強,31.4%。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如何從學生內在英語學習興趣出發(fā),強化和保持學生學習動機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探索的課題。
四、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成因分析
根據(jù)本課題組對于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特點研究中發(fā)現(xiàn):社會責任動機、信息媒介動機、個人發(fā)展動機、內在興趣動機明顯強于成績動機、情境動機、面子動機、出國動機。筆者認為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較為多元化:其中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學教理念的變化、新時期學生心理的變化等是影響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主要因素之一;而高職生的多層次的來源,如,高中生、職高生、單招生、注冊生、社會人員等,也是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不同于本科生和高中生的重要因素。另外,在調查中分析中我們有新的發(fā)現(xiàn),其中調查試題中設計的“一般”選項,其占比不容忽視,我們暫且稱之為“動態(tài)型動機”,基于分析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明確,動機不穩(wěn)定”。這也給我們教學一個難得嘗試的機會,讓我們進一步思考和研究如何利用這一動機優(yōu)勢來通過教學改革來強化學生英語動機,及時地引導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
五、增強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
基于以上動機類型以及特點的分析嘗試制定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策略。
第一,整合教學內容。英語課程中適當融合中國藝術、中國文學、中國經(jīng)濟、中國地理、中國社會和中國心理等輔助教育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和文化傳播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動機。
第二,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例如,聽說課程可以設計包含中英文演講、中華文化英語口語表述、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中國經(jīng)典話劇表演、中華文化視頻制作等活動,幫助學生完成學習內容和內涵的建設,增強面子動機、信息媒介動機以及成績動機。
第三,創(chuàng)新評價體系。以內容為依托,實施模塊化評價、階段化評價、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模式。師生互評、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學習小組評價、班級評價,增強學生個人發(fā)展動機和情境動機。
第四,提升教師素質。教師應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了解前沿教學法。教師不但要注重積累知識,還要注重提升實踐能力。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提升體現(xiàn)了教學的有效性。為保障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之前應清楚以下問題。增強教師責任感是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重要保障。針對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要求高職英語教師心存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不遺余力地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熱情,從而增強學生各項動機。
第五,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智能網(wǎng)絡系統(tǒng)推廣和普及,教學上應用網(wǎng)絡教學、網(wǎng)上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學習模式。新時代背景下,網(wǎng)絡化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內在興趣動機和個人發(fā)展動機。
六、結束語
本研究以外語學習動機的理論為指導,以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以提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為目標,通過系統(tǒng)研究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類型、生源特點、動機成因等影響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激發(fā)和保持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對于豐富和完善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具有理論意義。對于提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有助于高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對于學生職業(yè)發(fā)展、就業(yè)選擇、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等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都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從英語教育實踐層面展開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激發(fā)和保持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對外語學科建設和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宏剛,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初中生英語學習動機研究[J]. 基礎教育2014,4(02):3-8.
[2]劉黛琳,張劍宇.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改革思路[J]. 教學研究 2009,6(06):77-83.
[3]謝雪燕,胡曉燕,胡國兵.多元化招生模式對高職教學質量的影響[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4,27(10):94-95.
[4]高一虹,趙媛,程英,周燕. 中國大學生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J]. 現(xiàn)代外語,2003,26(01):28-38.
[5]Gardner,R.C.& Lambert,W.E. 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59(4):266-272.
[6]D?rnyei,Z. 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3):273-284.
[7]周燕,高一虹,臧青.大學高年級階段英語學習動機的發(fā)展——對五所高校學生的跟蹤研究[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41(02):251-320.
[8]母燕芳. 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分析——對中北大學高職高專一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問卷調查分析[J]. 中北大學學報,2006,22(03):70-72.
[9]周娟.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探究及其教學啟示[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10]葉素英.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類型及其干預策略研究[D].浙江:浙江工業(yè)大學,2019.
遼寧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學院2019-2020教改課題: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分析及教學策略探究(LJZJGKT-2020-02)負責人:趙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