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然
如今,手機幾乎成為人身體的延伸。人們每天打開手機看到信號“滿格”的圖標,似乎成為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但在這“理所應當”的“滿格”信號的背后,其實是一整條移動通信產業(yè)鏈的支撐。移動通信依靠天線實現網絡覆蓋。天線作為無線信號的入口和出口,好比人的眼睛和耳朵,其性能和質量直接影響通信質量和用戶感知,是移動通信產業(yè)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
京信通信公司(以下簡稱“京信”)正是移動通信天線領域的“技術領跑者”,在7月揭曉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的獲獎名單中,京信的專利“天線控制系統和多頻共用天線”(專利號:ZL201280065830.1)斬獲金獎。這已是這家公司在移動通信天線領域內第三次獲得這一專利領域的最高榮譽。
鎖定方向 把握天線技術核心競爭力
為什么要發(fā)展“天線控制系統和多頻共用天線”技術?
“天線控制系統和多頻共用天線”技術是京信在“多系統共用天線小型化”優(yōu)勢領域中技術的延伸和創(chuàng)新升級,京信首席科學家卜斌龍這樣解釋道。近二十年來,從2G到3G再到4G和5G,移動通信網絡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但鮮為人知的是,每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的更新都要面臨多個網絡制式并存帶來的巨大挑戰(zhàn),頻譜資源和站址資源成為兩大瓶頸,“大多運營商有多個系統和多個頻段的網絡同時工作,通信鐵塔上需要架設更多天線。但存量鐵塔負荷不了天線數量和重量的不斷增加,天線高空迎風,這給基站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重建和多建鐵塔均需耗資巨大,所以必須要為天線‘賦能,在有限的物理空間中布置更多系統更多頻段所需的天線,即小型化多系統共用天線?!?/p>
多年來,京信天線技術團隊圍繞“多系統共用天線小型化”這一核心,持續(xù)技術探索和創(chuàng)新,在場路一體化仿真平臺、天線小型化輻射單元及空間重疊復用技術、多天線陣列融合和重疊復用技術、一體化移相器及超薄饋網技術、線性傳動機構及小型化RCU、聯動鎖止機構和電機復用、動態(tài)隔離度調整技術、新型天線罩材料及工藝等領域多次實現突破,創(chuàng)造了972項核心技術專利,獲得第18屆、第20屆和第21屆中國專利金獎,2016年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18年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兩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依托這些創(chuàng)新技術,京信先后開發(fā)出多個系列具有小型化特點的多制式融合天線,多系統共用天線和mMIMO天線,這些天線產品在同樣指標下體積最小,在同樣體積下產品指標最好。
比如2013年至今,京信提供的6系列多系統共用天線,比同類產品體積平均小30%以上。又如,2016年開發(fā)出的三頻4TR RRU一體化天線,比同行的產品體積小20%以上。再如,2019年開發(fā)出的業(yè)界首款雙頻32TR mMIMO天線迎風面積與單頻天線相當。在天線領域,京信憑借“天線小型化”打出了屬于自己的品牌理念。
獲得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的“天線控制系統和多頻共用天線”技術專利是曾獲得2014年廣東省專利金獎的“寬頻帶環(huán)狀雙極化輻射單元及線陣天線”技術專利的升級版,將低頻陣列插花式地布局到高頻陣列中,創(chuàng)新不對稱饋電方法,打破了陣列空間重疊復用的高低頻段比整數倍限制,完美地實現了高低頻陣列的融合和空間重疊復用,為更多頻段共用天線的小型化提供了最佳技術途徑。運用這一創(chuàng)新技術推出的小型化TDD/FDD混合制式“4488天線”產品,可以支持當前中國移動的所有覆蓋頻段(900/1800/TD-LTE),不僅體積比同類產品小30%以上,還大幅改善了產品的副瓣抑制、波束收斂性等輻射指標,獲得了大規(guī)模商用,引領了4G+時代的天線技術發(fā)展方向。
天線小型化“能夠促進共建共享國家戰(zhàn)略和耕地紅線國家戰(zhàn)略的落地,對國家發(fā)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卜斌龍說道。據中國鐵塔的報告,近三年來,新建基站的共享率到達81%,少建鐵塔60萬座,節(jié)約土地超2.8萬畝。
打破壟斷 帶動中國移動通信產業(yè)騰飛
起步發(fā)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技術創(chuàng)新的過程自然也沒那么簡單。京信的基站天線產品進入市場初期,就遭遇了以德國凱瑟琳(Kathrein)和美國安德魯(Andrew)為代表的全球領先企業(yè)的技術封鎖。凱瑟琳和安德魯宣稱,京信分別在天線輻射單元、移相器、傳動機構和控制系統等方面侵犯其專利權,不僅向京信及客戶發(fā)送律師函,還在中國和巴西提起了專利訴訟。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讓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一天不能突破專利的難關,一天就不能真正進軍國際市場?!蹦敲矗鯓硬拍芡粐??京信及時組織專家團隊對兩家公司的專利族、技術方案、產品等全方位反復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必須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和專利維權雙輪驅動,才能打破壟斷。
京信天線技術團隊夜以繼日地思考,將行業(yè)內的核心技術專利仔細研讀、一一對比、吸取精華。功夫不負有心人,僅僅一年的時間,技術團隊研發(fā)出了環(huán)形輻射單元、小型化移相器、線性傳動機構和小型化RCU等技術,一方面打破了凱瑟琳的專利封鎖,而且天線指標得到大幅度提高,產品性能實現超越。另一方面,在中國、歐盟和巴西無效了安德魯的天線控制系統和可變移相器兩大領域共12項核心專利,掃清了中國天線企業(yè)進軍國際市場的障礙,為中國移動通信天線產業(yè)發(fā)展贏得了生存環(huán)境。“只有與高手過招才能練出真本領,體現中國創(chuàng)造的真諦?!睆拇酥?,京信天線發(fā)展邁上了坦途,快速進入到全球TOP 3行列。中國天線產業(yè)也被撬動,中國天線品牌的全球市場占比復合增長率高達16%,2015年之后全球市場占比均超過60%。
創(chuàng)新融入骨血 不懼前途多挑戰(zhàn)
5G時代,連接需求將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人與物、物與物之間,萬物互聯將創(chuàng)造一個前所未有的萬億級新市場,再加上5G從標準發(fā)布到大規(guī)模建網的時間間隔比前幾代移動通信都短,技術、運維、產品、市場等方面都面臨全新的挑戰(zhàn)。
面對新時代,卜斌龍表示,“京信一直秉承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核心理念。多年來,創(chuàng)新已經融入到我們的靈魂和基因當中。”天饋研發(fā)中心門口上方高懸“沒有創(chuàng)新技術,公司就沒有未來”標語,門口設置了一整面的專利墻,每位團隊成員的專利貢獻一目了然,激勵大家相互超越。融入骨血的創(chuàng)新精神,會使企業(yè)保持鮮活的生命力,持續(xù)不斷地進行技術突破和發(fā)展,在5G時代創(chuàng)造更多的奇跡。
責編/龐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