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 鄭勁 張超 蔣躍希 余霄 黎穎 許國圣 (重慶市中醫(yī)院腎病科,重慶 400021)
慢性腎臟病(CKD)在中國成年人中的流行率約為10.8%~13.6%,近年來,全球老年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一項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上海市某區(qū)老年退休教師人群CKD的總患病率為49.48%〔1〕。衰弱是老年人群特有的涉及多系統(tǒng)生理和認知儲備功能下降,導致個體對不良結局易感性增加的一組臨床綜合征〔2〕。臺灣地區(qū)發(fā)現(xiàn)社區(qū)中老年人衰弱的發(fā)生率為6.9%~14.9%〔3,4〕。在伴有心力衰竭、腫瘤、腎衰竭等患者,需要行衰弱評估。本研究旨在探討CKD老年住院患者合并衰弱綜合征特點及對預后的影響。
1.1對象 連續(xù)入選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在重慶市中醫(yī)院腎病科住院的CKD患者,F(xiàn)ried 衰弱表型評估為衰弱前期和衰弱期的老年患者62例。納入標準:(1)住院患者年齡≥65歲;(2)符合美國腎臟病基金會(KDIGO)慢性腎臟病診斷標準(3)Fried衰弱表型評估為衰弱前期和衰弱期。排除標準:(1)患者拒絕調(diào)查;(2)患者不配合或者無法從臨床資料中獲得有效信息來評估衰弱。其中男37例,女25例;根據(jù)Fried表型定義分為衰弱前期和衰弱期,分別為30例和32例,年齡(76.1±7.5)歲,體重指數(shù)(BMI)(21.7±3.9)kg/m2。衰弱前期和衰弱期兩組一般情況(除年齡、合并心力衰竭),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方法 ①臨床資料收集:本研究為前瞻性隊列研究。建立數(shù)據(jù)庫,收集一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BMI、患病種類、服藥種類、吸煙史、CKD病程、CKD分期、原發(fā)疾病等),入組后次日抽取生化檢查〔腎功電解質(zhì)、血常規(guī)、肝功、血脂、血糖、甲狀旁腺激素(PTH)等〕及血壓、心功能評估。②老年衰弱的臨床評估〔5〕:Fried表型定義〔6〕3條或以上為衰弱,具備1條或2條為衰弱前期〔7〕。臨床衰弱量表(CFS)〔8〕:得分5分為輕度衰弱;6分為中度衰弱;7分為重度衰弱;愛特蒙特衰弱量表(EFS)〔9〕進行評估:7~8 分輕度衰弱,9~10 分中度衰弱,11~17分嚴重衰弱。③隨訪終點事件:電話或者門診隨訪。終點事件(肺部感染、非計劃就診、跌倒、心腦血管事件、死亡)。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秩和檢驗、χ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
2.1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血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前白蛋白、CFS、EFS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01),見表2。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表2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2.2衰弱與終點指標分析 兩且心腦血管事件、非計劃就診,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肺部感染死亡比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Logistic回歸分析危險因素 以衰弱狀況(衰弱前期、衰弱期)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結果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危險因素,年齡、血肌酐、心力衰竭、低前白蛋白是衰弱的危險因素。見表4。
2.4衰弱與終點事件相關性分析 衰弱與非計劃就診(P=0.002)、心腦血管事件(P=0.001)、死亡(P=0.046)呈正相關。
表3 兩組終點事件分析〔n(%)〕
表4 Logistic回歸分析危險因素
有研究對北京市683名社區(qū)老年居民的橫斷面調(diào)查表明,衰弱發(fā)生率為11.1%〔10〕。在一項住院老年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老年人衰弱的發(fā)生率老年住院患者衰弱前期及衰弱的發(fā)生率分別為26.7%、38.3%〔7〕。
本研究與既往研究老年人的年齡越高,發(fā)生衰弱及衰弱前期風險越大相一致〔10,11〕。這提示在老年患者,特別CKD住院患者中衰弱篩查的重要性。相關研究表明衰弱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強預測指標〔12〕,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提示衰弱與腎功能關系密切。研究也表明CKD 組衰弱特征中力量減少、步速降低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非CKD組,這可能與隨著CKD進展及腎功能的持續(xù)下降往往伴隨著軀體活動能力的下降有關〔13,14〕。也可能與腎功能受損后,氮類毒素等蓄積體內(nèi),對細胞造成一定影響,同時CKD患者常合并腎性貧血、礦物質(zhì)代謝紊亂等導致軀體活動力下降,導致衰弱發(fā)生或者加重。本研究結果也提示衰弱可能與血糖、營養(yǎng)、貧血有一定關系。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衰弱或衰弱前期老人通過營養(yǎng)或(及)康復干預手段可以明顯減少衰弱〔15〕,與既往研究一致〔16,17〕。
Gill等〔18〕研究顯示,衰弱前期的老年人在18 個月內(nèi)發(fā)展為衰弱的風險是非衰弱老年人的5倍。醫(yī)務人員應重視CKD住院老年患者的衰弱評估,以便更全面更準確了解患者的身體功能,判斷預后。但隨著慢性疾病管理的開展,對于老年人CKD衰弱管理加強,會進一步完善大樣本隨機前瞻性的研究,為我國衰弱評估制定提供更多的臨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