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要】目的:探究腦卒中康復護理方式實施在神經內科患者護理中所發(fā)揮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院從2019年7月到2020年5月接收的58例腦卒中患者作為護理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觀察組29例和對照組2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護理人員主要執(zhí)行護理醫(yī)囑。觀察組:采用腦卒中康復護理方式。對比指標:護理前、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生活自理能力評分。結果:在護理前,兩組患者的指標評分相近,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生活自理能力評分高,數據對比有差異,P<0.05。結論:將腦卒中康復護理應用在神經內科護理中可促進受損的神經恢復,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提升患者預后,具有積極的實施價值。
【關鍵詞】神經內科護理;腦卒中;康復護理;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154
近年來,我國老齡化進程逐漸加快,臨床心血管、腦血管疾病患者明顯增多,這些疾病已經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隨著現(xiàn)階段醫(yī)療水平的提升,腦卒中的臨床搶救成功率也在提升,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但治療遺留的后遺癥問題,也給患者的康復造成困擾。在神經內科的治療中,需要進行積極的護理干預,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預后[1]。本文探究腦卒中康復護理實施在神經內科護理中取得的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開展的時間范圍是2019年7月到2020年5月,護理對象是神經內科接診的58例腦卒中患者。納入標準:首次發(fā)病;同意參與本次護理;護理配合程度好。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器官病變、精神障礙等。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將本文研究的患者分成兩組,其中觀察組29例,對照組29例。觀察組:男性16例,女性13例,最小年齡是55歲,最大年齡78歲,平均年齡(68.41±1.25)歲;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14例,最小年齡是57歲,最大年齡79歲,平均年齡(68.48±1.06)歲。一般資料經過檢驗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護理人員要執(zhí)行醫(yī)囑,重視基礎性的護理內容,如病房護理、疾病護理和并發(fā)癥護理等,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
觀察組:對患者實施腦卒中康復護理方式,具體的方法如下:(1)心理疏導。腦卒中患者存在明顯地心理負擔,一方面擔憂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另一方面擔憂治療上的經濟壓力,雙重心理負擔會導致患者的內心壓力明顯。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情況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針對性分析患者心理狀況和面臨的問題,使患者情緒舒暢。研究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盡量緩解患者的經濟負擔,使患者無憂治療。轉移患者對負面情緒的注意力,如聽音樂和閱讀等,鼓勵患者用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2]。(2)并發(fā)癥護理。腦卒中患者在治療期間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加之患者需要長期臥床,難以進行運動鍛煉,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護理人員要關注患者的呼吸狀態(tài),及時將口腔、鼻腔的分泌物清理干凈,確保呼吸順暢[3]。引導患者自主咳痰,無法排痰需及時進行吸痰,避免發(fā)生呼吸道感染。觀察患者尿液的量和顏色,做好個人衛(wèi)生護理,降低泌尿系統(tǒng)感染風險。(3)康復運動。腦卒中患者在治療后需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如肢體按摩、關節(jié)活動等[4]。根據患者實際康復情況制訂有效的康復運動計劃。護理人員可綜合運用電針刺激、針灸等對患者肢體肌肉進行刺激,幫助改善神經功能,提升康復效果。
1.3護理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在接受護理前、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經功能。分別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和NIHSS神經功能缺損量表進行評價,生活自理情況與分數呈正相關,評分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好。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與分數呈正相關,評分高表示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嚴重,恢復效果差。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護理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6.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指標數據的表示方法是(x±s),組間數據的對比工具是t,只有當數據對比存在明顯差異時,P<0.05,顯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下降,Barthel指數評分上升,數據在對比在護理前、后存在差異,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腦卒中屬于嚴重的腦血管疾病,一旦發(fā)病會發(fā)展迅速,容易致死、致殘。腦卒中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要獲得有效的護理干預,減輕疾病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患者需長時間的治療,容易出現(xiàn)負面情緒,不利于預后。護理過程中應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問題。護理人員要做好與患者的溝通工作,提升患者治療的信心。做好患者呼吸道和尿道等護理,降低感染風險。在患者恢復中,進行適度鍛煉、關節(jié)活動等護理,促進功能恢復[5]。
結合本次研究數據分析可知,觀察組患者接受神經內科康復護理模式,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下降,生活自理能力評分上升,數據經過對比有差異,表示對腦卒中患者實施神經內科康復護理發(fā)揮積極的價值。
綜上,對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實施康復護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預后,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孫運濤.神經內科護理中康復護理對于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預后觀察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20,12(06):45-46.
[2]趙志娟.神經內科護理中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預后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05):97.
[3]孟艷榮.神經內科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療效觀察[J].人人健康,2019(22):138-139.
[4]張鳳.神經內科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78):340+343.
[5]谷青華,張曉君.神經內科護理中康復護理對于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預后觀察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