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洋學校 楊雪華
綜合一線教學的實踐和實驗,筆者得出的結論是:學生在課堂上的疑惑是教師教學最寶貴的資源。教學中,有時學生的想法和我們的教學意圖“截然相反”,甚至是“不可思議”的。然而,學生和教師的視角也經(jīng)常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想法表面上看還是言之有理的。下面,筆者通過幾個課堂教學實例和各位同行一起探討交流。
數(shù)學概念的建構是由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提煉過程,我們對概念的認知是從感性向理性逐步過渡形成的,所以,剖析概念中的關鍵要點、重構概念、透析其生成過程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概念辨析,充分利用對比教學、類比分析等方法,抓住概念本質,同時,對課堂上的疑惑,要鼓勵學生敢于直面不解或誤解,讓其成為我們的教學資源庫,指導我們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筆者曾執(zhí)教過一節(jié)市級公開課,一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經(jīng)過兩點有一條直線,并且只有一條直線’這句話是錯的。”他用操作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經(jīng)過兩點,我畫出了兩條直線”。筆者:“你的觀點很好,看你畫的圖形,好像過兩點還可以再畫一條?!薄皩?,還可以畫一條?!惫P者順水推舟:“按這樣的畫法,一共可以畫幾條呢?”班上學生開始討論,隨即畫出的條數(shù)越來越多,有學生總結:“點越大,畫出的直線條數(shù)就越多?!庇型瑢W反駁:“老師,點是沒有大小的?!弊プr機,筆者立即給予表揚:“總結得很好,那為什么過兩點可以畫很多條直線呢?”辯論正式開始……
善于仔細觀察和思考,關鍵時刻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動員學生一起辯論,數(shù)學原理蘊含的道理自然而然就會明晰,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遷移是已經(jīng)獲得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對新知識和新技能獲取的影響,它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如果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夠促進另外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那就是正遷移,反之就是負遷移。在一線教學實踐中,我們時常會遇到負遷移的發(fā)生,一般我們把這種現(xiàn)象歸為學生“審題不清、讀題不準”,但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這其實是負遷移的影響,這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精準的前學情境,運用好正向遷移的規(guī)律,促使學生有效學習。一線教師在總結解題規(guī)律時要謹慎,積累數(shù)學經(jīng)驗要注意條件和前提,避免出現(xiàn)“負遷移”現(xiàn)象。
言之、辯之、明之:“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從左向右呈上升趨勢,表示對應速度不斷加快。”
試題呈現(xiàn):星期天上午,小明從家里出發(fā),以速度m1走到書店買書,在書店待了一段時間,然后以速度m2繼續(xù)向前,走到書店前方的一個廣場休息(m1>m2),下列能正確反映出發(fā)時間t(小時)與他行走的路程S(千米)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圖像是( )。
有學生說了他的解題思路:“小明行走的兩段路,速度是先快后慢,所以選C。”有學生表示反對:“題目中‘在書店待了一段時間’,表明此時路程不變,時間在改變。所以A、C 肯定是錯的,選B?!睂Υ?,有學生表示支持:“對,應該選B,線段從左向右走勢越陡,表明速度越快。”最后一位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老師,我懷疑B和D 的圖像,我覺得應該選D,因為函數(shù)圖像表示的是時間t 與路程S 的函數(shù)關系,它并不是我們常見的路程與時間的函數(shù)關系?!?/p>
數(shù)學課堂上,筆者覺得只有“放手”,讓學生大膽“言之”,學生的思維才能被激活,進而出現(xiàn)教師所期盼的“辨之”,我們才有機會和學生一起討論和“理之”,最后師生達成共識,才能將概念生成、數(shù)學原理、解題思路等科學有效地“明之”。數(shù)學課堂上,學生的“言之有據(jù)”“順理明理”是數(shù)學教師最好的教學素材,讓學生勇敢地不恥下問、積極參與辯論、有效交流探究,最終師生達成共識:明白學習、清晰理解。這就是數(shù)學課堂真正意義上的“言之、辯之、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