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麗雪
隨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頒布,各省、市教育教研部門舉辦了各種培訓與教研活動。初中英語教師雖然積極參與培訓,但真正開始踐行《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的并不多。許多教師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普遍缺乏文本意識、目標意識、整體意識等,往往將閱讀課上成了練習課、語言知識講授課,且課堂缺乏趣味性,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認真研讀了《課程標準》及北京師范大學王薔、張金秀等發(fā)表在《中小學外語教學研究》《基礎教育》等刊物上有關學習活動觀的文章后,深受啟發(fā),開始帶領工作室成員,以“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為切入點,嘗試進行學習活動觀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
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這一過程既是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整合發(fā)展的過程,又是文化意識不斷增強、思維品質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教育部 2018)。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教育部 2012)。學習活動觀強調對意義的探究,教師要改變脫離語境的教學和碎片化教學,把主題意義探究作為教學活動的主線。在文本解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關注“主題和內容”“主題和作者”“文體和語言”。只有這樣,才能有意識地思考文本的主題意義,承載的價值取向,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把對主題意義的探究作為教學活動設計的主線。學習活動觀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教師的文本解讀水平?jīng)Q定教學設計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程度、認知發(fā)展維度、情感參與深度和學習成效高度。因此,提高文本解讀能力是教師基于語篇內容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由于缺乏文本分析意識及能力而對任何體裁(對話、故事等)的閱讀文本均采取同樣的處理方式,即以講解與檢測課文理解為主,較少根據(jù)語篇材料的體裁、題材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另外,教師也很少引導學生關注語篇結構、銜接手段和方式,難以將之作為口頭語及書面表達的范式。許多教師對“什么是文本分析”“為什么要進行文本分析”及“如何進行文本分析”不了解,備課的順序基本是:先瀏覽文章內容,然后跟著感覺確定教學目標,接著根據(jù)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之后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案例1】上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4 Great inventions
First reading:
Task 1:Read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match the left part with the right part(見圖2).
圖2
Task 2:Rea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choose T or F.
Since 1879,people have been able to speak to each other over long distances.()
Phones make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ytime,anywhere.()
Task 3:Read 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cle,answer the questions.
(1)What did people have to use to see at night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the light bulb?
(2)Why are light bulbs important?
Second reading:
Task 1:Read the whole article again and complete the information card(見表 1)below with your partners.(Read and find)
表1
Example:
A:When was the wheel invented?
B:...
A:What was life like after the invention of the wheel?
B:...
Task 2:Discussion
Among the the wheel,the telephone and the light bulb,which one is the greatest invention in your opinion?
...is the greatest invention because...
(1)Before the invention of...,people...
(2)With...,people can.../Since then,people have been able to...
(3)Without...,people would not...(選擇性用)
【案例描述及問題分析】在教學案例1中,教師將教材中看似獨立的三個小說明文拆分為三個部分,通過設置不同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然后通過完成表格任務再次理解文章,課堂大部分時間在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材料。其中,匹配練習設置比較合理,能通過時間軸將該說明文結構化,通過表格也能幫助學生形成篇章結構,但遺憾的是在學生完成這些練習基本了解了文本大意后,教師沒有對文本的篇章結構及說明文的語言特征進行梳理。三篇小短文的語言展開方法不一樣,有的按照時間順序展開,有的使用比較、隱喻等方法,而這些均需教師幫助學生進行顯性分析,否則他們不能很好地效仿。
【教學案例2】上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7 Reading Memory Corner
教師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一項。
T:What type of text is the passage?
A.A narrative.
B.An exposition.
C.An argumentation.
【案例描述及問題分析】在教學案例2中,教師通過問題“What type of text is the passage?”引導學生關注文體,但該教師對文本的分析止于這個問題,沒有根據(jù)說明文的特點引導學生觀察題目、思考內容,更沒有讓他們在觀察、思辨、對比中感知、歸納說明文的特點。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又是教學活動的歸宿。教學目標定位及實施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制訂往往與實際教學“兩張皮”,教學目標的引導性和操作性不強。甚至有的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完成后才撰寫教學目標。這樣制訂的教學目標是不可能真正指導教學的。
【教學案例3】
教學目標1:(上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3 The earth)
(1)培養(yǎng)閱讀微技能,如通過掃讀獲取文章大意;通過構詞法或上下文猜測詞義等。
(2)掌握重點單詞和短語。
(3)認識保護地球的重要性,提高環(huán)境保護意識,樹立保護地球的理念。
教學目標2:(上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5 Visiting the moon)
(1)認讀和理解單詞 breathe,camera,float,diary,gravity,leave,nervous,space,spaceship,spacesuit,tie,weak,without及短語 be able to,have to,more than,take photos等。
(2)能根據(jù)閱讀篇章所提供的信息,回答相關問題和完成表格。
(3)初步了解表示一般將來時的結構“will+動詞原形”和“be going to+動詞原形”。
【案例描述及問題分析】從教學案例3的兩個教學目標中可以發(fā)現(xiàn)教學目標空泛、缺乏針對性,且與教學活動相分離。究其原因,許多教師沒有深刻認識到教學目標的作用,不能深入思考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具體目標,以及如何達到這些目標。
學習活動觀指導下的學習活動分為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活動。學習活動的三個層次體現(xiàn)了思維逐漸進階的過程,能很好地改變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層次性不明顯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因為擔心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內容而花費大量時間設計很多活動幫助其理解文本內容。這些活動其實是重復、重疊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只忙于做題,并沒有體驗到閱讀的快樂、思維的進步。
【教學案例4】上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4 Reading
Step 1:Scanning(5 mins)
(1)When does the weather start to get warm?
A.In spring. B.In summer.
C.In autumn. D.In winter.
(2)In summer,_______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it is exciting to take a trip
B.it is nice to eat ice cream
C.it is nice to go on a picnic
D.it is interesting to make snowmen
(3)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autumn?
A.It is hot. B.It is cool.
C.It is cold. D.It is wet.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提及)in winter?
A.Going on a picnic.
B.Going to the beach.
C.Taking a trip.
D.Spending time with relatives.
(5)The writer writes the passage to_________.(寫作目的)
A.introduce(介紹)places
B.show hobbies
C.introduce seasons
D.show activities
Step 2:Detailed reading
Read the article and fill in the table below(見表2).(5 mins)
表2
Step 3:Comprehension
Finish exercise D1 on P47.(5 mins)
Step 4:Post Reading
Guessing which is my favorite season according to the video.
【案例描述及問題分析】在教學案例4中,任務設計過于簡單,大部分任務是處理文本淺層信息,學生基本無須思考、甚至無須看懂文本意思只需憑借常識就能直接作答,如Scanning環(huán)節(jié)中問題(1)(2)(3)都是常識性問題,學生無須閱讀、思考就能答出;在Detailed reading中,學生只要在空格中填一到兩個文本中的單詞即可,學生基本也無須思考。另外,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有些任務是重復的,均設置了許多識記層次的閱讀任務,這對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高階思維能力意義不大,教學效果較差。究其原因,閱讀理解中問題設置缺乏層次性,難以引導學生就文本內容作深層次思考。
除了以上問題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還存在思維品質培養(yǎng)流于形式、忽略對文本主題意義的探究等問題。
學習活動觀的提出為整合課程內容、實施深度教學、落實課程總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教與學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徑(教育部 2018)。但要順利實施學習活動觀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需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下面結合上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6 Electricity Reading Electricity all around說明學習活動觀指導下初中閱讀教學實施的原則。
深入性原則是指教師對教材的深入鉆研,特別是指對教材中閱讀文本材料的深入研究。對文本的深入解讀是學習活動觀指導下閱讀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后續(xù)學習達到深度開展的關鍵。教師可從五個角度、三個層面深入解讀和梳理文本,把握文本的主題意義,梳理結構化知識,并解讀各個環(huán)節(jié)是如何為主題意義服務的,以形成深入而獨特的見解,從而更好地圍繞主題開展教學(張秋會、王薔2016)?!拔鍌€角度”指的是文本的主題、內容、文體結構、語言特點、作者觀點?!叭齻€層面”指的是What(主題和內容)、Why(主題和作者)、How(文體和語言)。在分析文本時,教師可圍繞以下問題展開教學,即文本的主題和內容是什么,它的深層含義是什么,承載的價值取向是什么,作者為了有效并恰當?shù)乇磉_主題意義,選擇什么樣的文體形式、語篇結構和修辭手段。
文本分析:
【W(wǎng)hat】(主題和內容)文本主要講述了本尼(Benny)故意讓黛西(Daisy)幫他買一包電,黛西答應幫忙后,反遭到本尼的嘲笑,本尼對于電的理解與黛西有分歧,后來通過與爸爸、媽媽的交流,以及黛西最后買到的東西印證了本尼是錯誤的。文中對話最終說明了“Who looks foolish now,Benny?”。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文本不但介紹了家里的電是如何流通的,還利用文本中矛盾沖突的幽默,點明了文本主題Electricity all around。同時告訴人們不要隨意下結論,嘲笑別人。
【W(wǎng)hy】(主題和作者)作者借文本中人物之間的對話介紹了家里的電是如何流通的,同時點明主題Electricity all around。作者還通過對話呈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也通過幽默表達了不要給人隨意下結論的感悟。
【How】(文體和語言)該文本按照典型的口語體展開,使用了大量對話體語言,如使用縮寫:I’m going to...She’ll look foolish;文中出現(xiàn)大量的said,asked,replied,laugh,added 等引導對話的動詞。因為是口語語篇,且涉及購物,出現(xiàn)了一些含有情態(tài)動詞的問句,如“Can you get me...?May I...?”用一般現(xiàn)在時說明電是如何產生的,用一般將來時表達人物中的活動。除了時態(tài)的交叉使用外,文中的配圖輔助介紹了文本情節(jié)的發(fā)展。語篇結構具有說明文的特點,同時穿插記敘,描述幽默故事的經(jīng)過。
【評析】本案例的文本分析是從五個角度、三個層面展開的。通過分析,梳理出文本的主題和內容、表層含意、深層含意及承載的價值取向,分析作者為了有效并恰當?shù)乇磉_Electricity all around的主題意義而選擇的文體形式、語篇結構和修辭手段。這樣的文本分析是深入的,有利于教學目標的確定及教學活動的設計。
精準性原則是指對教學目標的精準定位及設計。教學目標的精準定位與設計的有效性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兩者互為對應。教學目標要依靠具體的活動達成,具體活動要以精準的教學目標為指引,這樣才能保證閱讀課堂教學的質量。學習活動指導下的閱讀教學目標要能夠圍繞學習活動的三個層次設定;能夠反映學生對文本主題意義探究的過程,體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四要素的相互滲透,關聯(lián)融合。教學目標的陳述最好使用動詞,如“獲取”“梳理”“分析”“概括”等等;同時要以活動和行為方式一一呈現(xiàn)教學目標,避免大話套話,既強調學習過程,又顯示學習結果,使教學活動既易于操作執(zhí)行,又便于評價。
本堂課作為單元第一堂課,教學目標定位為通過閱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出單元主題、豐富話題知識。教學目標共7個:(1)通過圖片及教師的設問,感知本堂課的主題及在圖片語境中學習核心詞匯;(2)通過讀圖及文本標題,推測閱讀文本的內容及文體;(3)通過初步閱讀,梳理、概括文本段落大意;(4)通過再次閱讀,獲取文本的基本信息,如人物、地點、討論的話題、故事中的矛盾沖突等;(5)繪制思維導圖,構建電力流通圖;(6)運用本課知識,借助思維導圖描述電路圖并推斷“Who is foolish?”;(7)引導學生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分析、評價人物的行為、性格和觀點,并提供依據(jù),運用本堂課所學知識寫一張道歉卡。
【評析】教學目標的陳述使用了動詞“獲取、概括梳理、推斷、分析、評判”等,教學目標的設計圍繞學習活動觀的三個活動層次設置,從學習理解到應用實踐再到遷移創(chuàng)新,與后面的活動一一對應,教學目標的陳述既強調學習過程,又顯示學習結果,對教學活動設計具有很好的引領作用。
遞進行原則是指教學活動之間的層次性,教學活動的難度遞進。基于學習活動觀的教學活動分為三個層次,即學習理解類活動、應用實踐類活動、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每一層教學活動都是上一層教學活動的進階,活動之間體現(xiàn)層次性、邏輯性和遞進性。學習理解類活動主要包括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基于語篇的學習活動。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第一步。應用實踐類活動主要包括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等深入語篇的學習活動。這是繼學習理解類活動后對語篇的深度學習與內化,也是初步應用與實踐活動的開始。遷移與創(chuàng)新類活動主要包括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chuàng)造等超越語篇的學習活動。這是繼語篇深度學習后,實現(xiàn)知識遷移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步驟。整個教學活動是相互關聯(lián)、逐步遞進的。
教學活動設計:
1.學習理解類活動
第一步,熱身活動:展示學生熟悉的家用電器的圖片——提問與回答。(注意與感知)
教師展示幾種家用電器的圖片,設置以下問題鏈:“Can you identify them in English? What do we need to keep them running?From where can we get electricity?”
【設計說明】本活動的目的是激活學生關于電與電器的背景知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出主題Electricity,鋪墊關鍵信息;同時引導學生學習關鍵詞匯bulb,batter等,為后面的閱讀掃除障礙。
互動形式:T-Ss(教師與多個學生互動)
第二步,預測:讀圖—讀題目—回答問題。(注意與感知)
根據(jù)題目推測文本類型及預測閱讀內容;依據(jù)文本中的配圖預測文本中的人物、地點。(注意與感知)
【設計說明】通過讓學生讀圖及題目,預測閱讀文本的內容,激發(fā)他們進一步閱讀的興趣。
互動形式:Ss-T(全班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第三步,略讀與掃讀:閱讀—概括、匹配段落大意—閱讀—回答問題—建構電力流程圖。(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
通過兩次閱讀,引導學生通過匹配練習、回答問題,獲取與梳理對話中的信息及段落大意;引導學生完成電力流通圖,使其構建電力流通簡圖。
【設計說明】鍛煉學生略讀及掃讀的能力,通過回答問題,檢測預測內容與所讀內容的匹配度,提高對于預測重要性的理解。同時,讓學生主動構建電力流通圖,梳理對文本核心知識的理解。
互動形式:whole class/S ind、T-Ss(學生獨立完成,師生互動)
2.應用實踐類活動
第四步,深度閱讀:口頭描述電力流通圖—問題鏈追問。(描述與分析、分析與判斷)
通過師生之間的問答引導學生從對話中提取所需要的細節(jié)信息,分析對話中人物的意圖、性格等,實現(xiàn)與作者深度對話,同時利用自我構建的思維導圖描述“電是如何產生的”并使用適當?shù)你暯釉~。
【設計說明】第一,幫助學生實現(xiàn)深度閱讀;第二,幫助學生圍繞結構圖,描述、闡釋與內化所學知識,實現(xiàn)初步輸出,為下一步知識的遷移作好鋪墊。
互動形式:Ss groups、T-Ss(組內討論、與多個學生互動)
3.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
第五步,回答問題—批判性討論—寫道歉卡。(推理與論證、想象與創(chuàng)造)
a.通過問題鏈,引導學生分析、評判人物并提供依據(jù)。
(1)How do you find(like)Mum and Dad?
(2)Read the title Electricity All around,the title is for_______.
A.argumentation
B.narration
C.exposition
(3)Can you think of a better title?
b.寫道歉卡。
Benny is sorry about how he treated his sister.He is now going to send a card of apology to Daisy.
(1)What did you ask your sister to do?
(2)What was your intention?
(3)What do you learn about electricity?
(4)How did you feel after she came back?
(5)Your apology.
【設計說明】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敢于批判。同時,通過寫道歉卡,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文本中學過的主題詞匯、短語及句型,表達歉意。
互動形式:T-Ss whole class/S ind(教師與多個學生互動,學生獨自完成卡片寫作)
【評析】以上案例體現(xiàn)了教學活動設計的整體性、遞進性原則。從圖片及問題引入主題是理解文本表層信息的學習理解類活動;針對人物對話進行追問,分析對話中人物的性格,構建電力流程圖等是應用實踐類活動;對文本題目的批判與論證,寫道歉卡是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整個教學活動體現(xiàn)了活動的層次性,上一個活動是下一個活動的鋪墊,下一個活動是上一個活動的深化。
主題是語篇討論的核心議題,它滲透、貫穿于語篇的全部內容,體現(xiàn)作者的寫作意圖及其對文本中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基本認識和態(tài)度。主題是文章的核心、靈魂和統(tǒng)帥。教師要明確語篇所談論的主題,并通過分析主題所提供的特定語境和采用的手段,準確、深入地把握文本的主題意義,使教學能夠在引導學生開展主題意義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整合知識學習和發(fā)展語言技能,體現(xiàn)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發(fā)展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針對某一閱讀語篇的教學,教師首先要通過關注單元標題和圖片等把握主題;把單元中的每一個語篇置于整個單元的主題背景下,分析其與單元主題之間的關系,再明確該語篇的主題意義,為接下來從內容、文體、語言和作者寫作意圖等角度進一步探究閱讀文本的主題意義作好準備。
主題活動設計,見圖3:
圖3
【評析】這個單元的主題是Electricity,其中閱讀課內容是Electricity all around。文本通過兩條線索實現(xiàn)主題探究,一條是黛西與本尼之間的對話,從對話中知道電池是電的一種,是可以買的;另一條是本尼與爸爸媽媽之間的對話,從對話中了解了電路圖,電是如何從電站流向家里的。通過這兩條線索,教師可以圍繞Electricity all around開展各種活動。在分析文本時,從五個角度、三個層面探究了主題意義,在活動設計中,三個層次的活動都圍繞主題Electricity all around展開,實現(xiàn)了對文本主題的探究。
實踐性原則是指學生在教學中能主動地、真正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活動中真正有事可做。學習活動觀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特別關注學生的實踐參與。在課堂中,教師應放手,讓學生成為真正的探究主體,在情境中,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學習,積極探究主題意義。在教學中具體表現(xiàn)為,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和內化;設置的活動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且充分考慮他們的參與度;在設計活動時在每一個活動旁邊標注活動的形式。
學生活動設計(見表3):
表3
在學習活動觀指導下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能引領教師深入研讀文本,精確制訂教學目標,設計層次清晰的教學活動,以主題為主線進行活動探究。但在實施過程中,有幾點是需要注意的: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與思考,讓其有機會質疑、分析、判斷甚至創(chuàng)造;教師要學會利用多種工具和手段,如思維導圖或信息結構圖等,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與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會將零散的信息和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從而完成對信息的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內化與應用。雖然文本解讀中的部分問題是沒有統(tǒng)一答案的,但是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達到期待的結果,要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