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珠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要更加強調與心得情感相聯(lián)系。語文教學歸根到底是要同人文性相銜接,所以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將學生的情感同閱讀的文本相結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本文將從兩個大方面對低學段的文本閱讀進行淺析,首先講述低學段學生在進行主題閱讀時所面臨的問題,最后講述如何才能實現(xiàn)高效的語文主題閱讀。
關鍵詞:低學段;語文;主題閱讀
引言: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以學生可以學到的教材為基礎,不能脫離實際的閱讀教學指南,要把所學的文章同其他相關里的文章結合起來,才能讓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這種方法就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就是要求在最短的教學時間內,結合學生的各因素,讓學生全面地閱讀大量有利于學生情感發(fā)展的信息。
一、低年級階段小學生主題拓展閱讀存在的問題
教師在閱讀拓展階段,把主題拓展閱讀與寫作練習相區(qū)分。在低年級階段,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拓展閱讀和寫作做一個明確的區(qū)分,在專門的主題閱讀過程中不會讓學生練習寫作。由于時間的原因,在進行專門的寫作訓練時,又不能將閱讀所學到的內容貫穿到寫作教學之中去。新課改強調的是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教師在對低年級階段進行閱讀培訓時,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將兩者靈活運用起來,單純地進行兩者的分開教學,沒有引導學生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聯(lián)系意識,沒有在進行寫作時注重學生的閱讀思維培養(yǎng),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沒有教師的指引,寫作思路以及寫作技巧都會變得模糊。導致學生的語文水平不高。其次,在寫作的整體過程中,語文教師只是簡單介紹一些寫作的主題和方面,沒有進一步提醒學生注意與之相關的閱讀文集,讓學生在一開始就缺乏寫作靈感,寫出的內容質量偏低。
二、主題閱讀教學的拓展優(yōu)化措施
(一)以課題為主進行拓展閱讀
一些課題蘊含著豐富的可供閱讀的要素,所以教師在布置閱讀題目時,應當以學生感興趣的題目為出發(fā)點,圍繞這類題目讓學生進行相關閱讀。了解題目的寫作內容和作者創(chuàng)作文章時的時代背景,比如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jié)》一課前,先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獨立完成,讓學生在網上搜集潑水節(jié)的由來。想讓學生對課題背景進行深入的研究,就可以針對一組文章主題進行閱讀,大致就明確閱讀的方向和類型,幫助學生提升理解能力。
與此同時,選擇相應的課題時,還要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在學習文章之前,讓學生先行閱讀與所學文章內容性質相同的文章,這種課外閱讀有助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對文本能進行全面通透的理解。低學段的學生對外界充滿好奇心,只要在這個階段牢牢地抓住學生的興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主題閱讀與傳統(tǒng)閱讀相比較而言,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新課程改革如今強調的是,改變傳統(tǒng)的作業(yè)任務量,要在學生熱愛學習的基礎上增加學習任務。語文教師要始終明確學生要在閱讀中體會到快樂,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情。對于低學段的語文教師而言,首先要讓學生對閱讀永葆熱情,讓學生建立起不斷閱讀的良好習慣,閱讀的內容要與所學的課文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自主的搜集與課文相關的好詞好句。在與課外閱讀相比較的過程中,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年齡太小,在搜集知識這一方面沒有辨識度,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功課,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再根據(jù)學生的特殊情況進行閱讀教學。比如,在對《小馬過河》一文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講述一些與此故事相類似的故事,讓學生在潛意識之下能明白即將要搜集怎樣的資料作為寫作題材。
最后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作者為出發(fā)點帶動學生進行主題拓展閱讀。小學生對作者的認識基本上都是以所學的文章為主,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隨時把作者的形象以及寫作方式早早介紹出來,讓學生對作者有初步的認識,先讓學生對人充滿興趣,隨后自然而然就會對作者的文本產生興趣,比如古詩《望廬山瀑布》是李白寫的,教師可以相應介紹李白的其他詩,讓學生通過對比明白李白的寫作手法以及創(chuàng)作特點,有些學生就會被李白身上這種浪漫灑脫而吸引,就會在課余時間閱讀更多的詩集,閱讀的范圍和視野就會變得越來越廣泛。
(二)從對語言的品味和技巧的傳授來拓展延伸閱讀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拓展訓練時,要著重帶領學生進行語言的品味,對語言進行深層次的解讀會幫助學生感悟情感,加深學生對語言語句的印象。如教學《場景歌》,就可以要求學生仿照詩歌的格式寫一首小詩。在品讀《難忘的潑水節(jié)》時,則可以讓學生仿照文中的某段話寫一個節(jié)日的有趣場面,這樣主題閱讀的核心就更加明確。此外,對語文閱讀進行拓展時,要注意幫助學生總結閱讀上的技巧,語文閱讀教學要注重對技巧的傳授和講解,語文有很多閱讀技巧,最常見的就是對文章中的好詞好句進行勾畫,對寫作的思路和方式進行整理和整合,所以在進行主題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文章進行歸納,把主題相同的文章放置在一起進行講授,不要在意他們的形式差異性,即使一開始學生并不能領會文章中的真實含義,但是通過不同文章的反復體驗就會隱隱約約產生語文情感,尤其是對低年級進行教學,更應該在文章的開始加強領導,把握好思想的整體方向。所以,小學教師要把閱讀的技巧講給學生,讓學生運用簡便的方式對文章進行分析,教師要設計出符合低年級階段小學生的新問題,來引導學生主動地對閱讀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讓學生在簡便的技巧之下熱愛學習。例如,在對人物進行講述的文章,難免會設計人物刻畫,所以教師要搜集人物刻畫的相關文章,讓學生熟悉文章的內容和寫作凡事,自主尋找刻畫人物的方法和步驟。
(三)從問題生成處拓展延伸
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互動的過程,兩者在交互作用中進行對話,文本講授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新問題和新情況。這就需要學生進行主動思考,這種課堂能幫助教師順利地完成預設的目標,是在存在問題的前提上,讓學生主動發(fā)表看法。而教師作為教學的引領者,需要在授課過程中,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這些問題,比如在教學課文《難忘的潑水節(jié)》這篇文章時,教師會提問:為什么要說難忘?難忘的重點在哪里呢?這時候學生的回答可能不統(tǒng)一,那么教師就要進而因勢利導,改變預設的程序,進行有效拓展。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把這個問題作為閱讀拓展的開端,進行適當?shù)难由?,讓課堂的閱讀能夠高質量地實施,滿足學生情感體驗的欲望,豐富學生閱讀拓展的視野。
參考文獻:
[1]李培良. 淺談語文學習中的主題閱讀與素材積累[J]. 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版下旬),2018,000(001):P.28-28.
[2]鄒存芳. 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主題閱讀教學[J]. 中華少年,2018(7):27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