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群英
在新高考新課程標準之下,高中語文課堂改革迫在眉睫,我們語文教師也要思考初中語文與高中語文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高中語文教師獲得成就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也能在學海之路上披荊斬棘的要領是什么?這些看似長遠而宏大的問題落實到教學上則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高中語文新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目標等等都是什么?我的這些問題的產生,源于我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工作的思考。恰逢深閱讀的課題需要我們做廣泛的交流和探討,我則承擔了一節(jié)歸有光親情類主題散文教學的公開課任務,同時也是在我們淺閱讀盛行的國民閱讀現狀之下我通過課堂引領學生深閱讀的一次教學嘗試,懇請方家批評指正。
1 教學過程
1.1 歸有光人品與文品的初步感知階段
這里我面對的學生是剛剛從初中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文言文閱讀基礎基本上停留在初中階段,文言文的閱讀是第一個障礙,歸有光散文風格特征的把握更是大障礙。為了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完成這節(jié)課的任務,需要學生已經學完必修2教材文言文單元《項脊軒志》,也就是學生已經初步了解歸有光其人的基本概況、重要人生經歷和他散文的主要內容和風格,這樣也能進一步讓學生理解甚至模仿歸有光敘事散文的的獨特風格和寫作技巧。
1.2 舊文帶新文,自主閱讀的感性理解階段
此階段是課堂實踐的第一階段,也是對文本把握的重要階段,教材文本與拓展的閱讀文本自然銜接,旨在全面理解和把握歸有光散文的成就和寫作風格,在加深教材內容理解基礎上開拓學生視野,盤活學生思維,并以此文為例指引學生進入閱讀新領域,由淺入深地開展自己獨特的閱讀活動,并形成高中生獨立的深閱讀習慣。
歸有光的那些“事關天屬”類的文章備受后人推崇,如《寒花葬志》、《先妣事略》、《女二二壙志》、《請敕命事略》、《世美堂后記》、《王氏畫贊并序》、《女如蘭壙志》、《思子亭記》、《亡兒曾羽孫壙志》。因課堂時間和容量有限,我精心挑選并準備了三篇歸有光有關親情類的散文:《寒花葬志》、《女二二壙志》、《先妣事略》這幾篇文章在課堂上下發(fā)給學生,文章都是感情真摯感人至深容易讓剛上高中的學生理解的記事抒情類散文。
1.2.1 第一課段——基礎閱讀《女二二壙志》,初步感知,提出問題和困惑
閱讀內容:《女二二壙志》
問題思考:寥寥數語,聚焦三個人物,三個瞬間,請學生簡單概括出哪三個人物的三個瞬間。
教師點撥:二三小事看似輕描淡寫,卻使姐妹親情、父女親情躍然紙上。
文末又以“吾女生而既不知,而死又不及見,可哀也已!”作結,追憶中自有催人淚下的力量,平淡筆墨之下內心的洶涌澎湃怕是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體會吧。
1.2.2 第二課段——基礎閱讀《寒花葬志》,初步感知,提出問題和困惑
閱讀內容:《寒花葬志》
問題思考:此文雖短,但回憶了寒花三事,孺人兩笑。請學生概括出寒花哪三事,哪兩笑?三事和兩笑分別體現出什么樣的情感?
教師點撥:
寒花三事——其一是初來時的打扮:“垂雙鬟,曳深綠布裳”。此記其稚態(tài)可憐。其二是削荸薺時的調皮:“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此述其嬌態(tài)可噱。其三是吃飯時的神情:“即飯,目眶冉冉動”。此言其憨態(tài)可笑。
孺人兩笑——前“笑之”,是稱許婢女而同嘲丈夫;后“又指予以為笑”,是引丈夫而共笑婢女。
情感——寒花三事寫出了寒花質樸、單純、天真的情態(tài)。
孺人二笑既寫出了孺人慈愛、寬厚、善良的風神,也寫出了夫妻相得、主婢無間的閨房情趣。
1.2.3 第三課段——基礎閱讀《先妣事略》,初步感知,提出問題和困惑
閱讀內容:《先妣事略》
問題思考:此文較前面兩文來說篇幅稍長,學生概括先妣經歷的事件然后探究事件背后的情感。文中寫了先妣的哪些事件?這些事件又透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教師點撥:第1-2段追憶母親一生多子、早逝;第3-5段寫母親的勤勞、簡樸與關心孩子的美德,并簡單介紹了母親娘家的情況;第6-7段寫母親死后子女們的情況及我的哀傷情況。
因此文較長,課堂現場閱讀都是文言文,并沒有提前讓學生預習過,所以,這篇文章在當堂閱讀完之后只是簡單地點撥了一些語言與字句,并讓學生簡單概括了下。
1.3 探究分享,梳理整合——歸有光“事關天屬”類文章的提煉總結
這個階段是課堂的生成展示,以前面當堂閱讀的三篇文章和已經精讀過的《項脊軒志》為依據,通過對歸有光“事關天屬”類文章的特征分析這節(jié)課,完成對歸有光親情類主題散文特征的進一步理解,進而把握歸有光“瑣碎里有無限煙波,平淡中顯無盡深情!”的散文特征。
學習活動一:選材(人物與事件)與情感表達
這部分主要采取學生分組活動,學生相互之間閱讀討論,引導學生從文章的選材與表現的情感來探究出幾篇散文的共同點。
從幾篇文章選取的人物來看,有丫鬟寒花,有女兒二二,有妻子,也有自己的母親,這些人物都是作者身邊的熟悉的普通人物,而其中蘊含的情感并非很多文章中顯示的道德的淪喪,如寒花來時十歲,又十年而逝,青春和死亡竟然聯(lián)系在了一起,難免令人哀傷。讀者哀傷的不是德行的淪喪,而是生命之美的消亡。
從幾篇文章選取的題材來看,選擇的都是小人物的短暫的瞬間,并非刻意從人物的身份去刻畫人物的某種特征。寫丫頭寒花并未從她操持家務的能力入手,而是寫她可愛俏皮的短暫瞬間,使得寒花性情得以凸顯。寫小女二二僅用幾個動詞則將父女深情躍然紙上,短短文字中寫出生存與親情沖突的人生困境,生存生活壓力對親情的剝奪,令人讀之落淚。
學習活動二:寫法探究
思考探究:歸有光的散文寫作為什么能夠用簡單的文字,平凡的人物和日常的瑣事打動人心?他散文中在塑造人物上有什么特點?他的語言又給我們是怎樣的感覺呢?
在歸有光的散文中選材上以小見大,而在對人物的描寫上也是抓住人物的小細節(jié)、哪怕是一個動作一種神態(tài),如二二的見到父親時候的“一躍”,家奴報喪時候先言它事,徐言二二之死一事。他散文的語言“不飾雕飾,自有風味”,用極淡之筆寫的是極真極摯之情。他的散文并無傳奇的情節(jié)故事,有的只是瑣碎的片段的回憶,而這些瑣事和片段連綴在文字中并非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是為了表達內心的真情,真正做到了為文“不平而鳴”,故而,他的文字字字都蘊含著動人的力量。
學習活動三:記敘文寫作
我們說不論是什么樣的閱讀最終的目的都是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與情感表達,也就是為了寫。我嘗試著將歸有光的親情類文章集中在一個課堂里完成是在進一步拓展延伸對歸有光其人其文的理解和把握基礎上,也能讓學生初步領悟到高一階段正在訓練的記敘文如何寫才能打動人心,記敘文并不需要追求華麗的語言和出奇的情節(jié),只需要像歸有光一樣用質樸的文字寫出自己真實的情感。
請學生找出自己讀過的類似的親情類文章。
學生找出的篇目主要有:孟郊《游子吟》、韓愈《祭十二郎文》、蘇軾《江城子·記夢》、朱自清《背影》、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學習活動四:考場佳作欣賞
欣賞湖北考生高考優(yōu)秀作文《站在老屋的門口》
2 教學思考
此次的教學活動,解決了我長期思考的些許問題。課堂讓學生不僅僅只是局限于語文教材與語文課堂,讓學生從單維單向的“傳遞——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槎嗑S多向互動的“聚合——輻射”式學習,也讓學生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體。
在類似的主題類課文學習中,學生的閱讀量大,閱讀的內容拓展性、豐富性很強,并且往往與課本聯(lián)系不大。如果能讓學生如此長期積累,學生必然能夠增長見識,活躍思維,也能逐漸地在一次次深閱讀體驗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情感表達方式。
這一課是在高一上學期上半學段展示的,學生閱讀程度還在初中水平上,他們大多數更傾向于感悟性思維,擅長表象選取,直覺感悟,描寫兼抒情;而高中階段我們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與思維,讓其學會發(fā)現甚至研究問題,形成自己對文本對世界對人生獨立的看法和見解,我這個課堂的嘗試也恰恰符合學生從初中到高中這樣的一種轉變。
于我個人而言,面對這樣廣博的文本教師需要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和豐富的見識,我則需要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思考,一起討論。靜下心去讀好一本書,一個專題的專著,這不僅是自我的提升,更是我打開新的教學課堂的鎖鑰。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