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
摘要:從問題走向行動、從思考走向實踐,當把觀念轉化為可操作的策略教學才會煥發(fā)勃勃生機。本文嘗試以目標維度開始、在內容維度進行深入,探討如何將學科教學做的更專業(yè)更有效。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視點、準起點、結構化、問題化
高中美術學科具有典型的藝術性、人文性、社會性特征,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之下,進一步彰顯這些學科的特征、進一步關注學科的育人價值、建立知識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間的轉換通道,是每一位學科教師思考的命題。筆者試著以個人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從兩個角度談談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與理解。
一、策略一:關注教學目標設計的高視點與準起點
目標設計是課堂教學實施前的第一步,清晰的教學目標會引導教學的組織形態(tài)與過程,最終幫助教師形成明確的教學方案。那么,什么是合理、有效、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呢?我們不妨可以參考兩個維度:高視點與準起點。
首先,所謂“高視點”,既是我們需要對目標建立一個可以依據(jù)的高位參考標準,這個將引導著我們不偏離學科育人培養(yǎng)的方向。從學科來講,這個高視點維度實際就是新課標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經(jīng)學科專家反復歸納、提煉出來的學科學習的上位目標,是指導學科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基石。所以,我們必須依托這一目標,準確把握學科的教學邏輯和學科學習規(guī)律,理解“圖像識讀”、“審美判斷”、“文化理解”與內容教學、學習活動之間的關系;思考“美術表現(xiàn)”、“創(chuàng)意實踐”在鑒賞課程中的轉呈方式;關注學科知識與學生未來成長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才能最終指導我們有意義地落地與實施各項教學方案。
其次,在具體的單元、單課實施過程中,我們還要依據(jù)特定的教學內容和學情制定出針對性可實施的目標方案,這個既是所謂的:準起點維度?!皽势瘘c”的意義在于讓學科教師清楚教學難易層度的起始點,為后續(xù)目標設定做出依據(jù)和判斷。這就要求學科教師從具體學情出發(fā),最大效能地達成學科所要求的學生個人成長通識的意義。所以,教師應在充分了解本校學情的基礎上,善于把學科大目標拆解為一個個具體若干可落實的小目標,這些目標又可以變成后續(xù)學習效果評價的主要參考依據(jù)。例如:高中美術教學通常以鑒賞、感悟、理解為切入口,在設計這些目標行為動詞的時候,我們不妨可以更具體和精準一點,比如:“從…….的作品分解中,理解……元素/……手法的運用,掌握……鑒賞的方法,理解構成作品…….因素等等”,避免目標來源或依據(jù)、目標撰寫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要求過于籠統(tǒng)和不具體。總之,準起點主要是依據(jù)現(xiàn)有的學生學情、教學的時空條件,設計靠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一種目標制定策略。
二、策略二:關注教學內容設計的結構化和問題化
從目標到內容就需要一個具體教學過程的轉換和實施,轉換的合理性取決于教師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的分析和設計。所以,將教學內容問題化和結構化將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轉換策略。那么,什么才是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和“問題化”呢?
所謂“結構化”,是指將逐漸積累起來的學科內知識以橫向和縱向的方式歸納和整理,使之融會貫通,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的認知。通常的做法是以整本教材或幾個單元為基礎,在對這些單元內容有宏觀把握之后,依據(jù)學習規(guī)律,進行共性化的提煉與整合。比如,高中美術教材常見的內容序列方式為:門類、流派、時間、地域等,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科知識呈現(xiàn)地比較清晰和系統(tǒng),但同時缺乏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相關性聯(lián)結,往往會有碎片化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如果有意識地對課本進行一些結構化處理,或許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以建筑內容為例,教材通常會將中西建筑各自獨立的分解到相關的中西美術門類之中介紹,而此時教師可嘗試將這兩部分建筑整合在一起,以一種比較教學的方式展開學習,效果會更好。如,可通過提煉建筑藝術中共性的線索:實體與虛空、人作與天開、人居與環(huán)境等主題,繼而引導學生分析探討共異性的:空間、材料、結構序列、工藝、風格等問題。這樣,整個中西建筑部分的知識點就被有效地串聯(lián)了起來。
所謂“問題化”,是指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精心的教學問題設計將相應的教學目標轉化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習者深入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問題化的教學方式是將學習主體的學習愿景、興趣和求知欲激發(fā)出來,將其帶入有效的學習場景之中。問題化的教學設計既可以面向單元也可以針對單課,但在單課中的意義更大,會形成行之有效的一種策略。以青銅器內容為例,課本一般都會聚焦在青銅知識文化的鑒賞和學習,內容往往會涉及:青銅器的發(fā)展流變過程、器型、工藝、銘文、紋飾、以及青銅審美價值的文化理解等,信息容量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學科教師不妨就可以采用問題化的設計,嘗試將多內容線索串聯(lián)起來。問題化設計需要考慮兩個層面:教師層面和學生層面。教師層面主要是教學者的角度思考如何梳理、選取課本知識內容的比例、輕重、學習線索和學習節(jié)奏等;學生層面主要是從學習者為中心的角度設計學習問題或活動。如:以情景導入、入境引思式的問題開始熱身,逐步引導學生進入思考分析、互動交流式的思維狀態(tài),最后再以探究拓展式的深度學習活動將學生思維引導到最活躍階段,層層遞進繼而完成學習目標。
三、小結
從目標出發(fā)開始教學,再從教學結束回望到目標,“高視點和準起點”“結構化和問題化”的兩大策略可以幫助我們將教學變成一個可評估、可觀測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與專業(yè)性。當然,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策略遠不會止于此,譬如:情境化策略,評價型策略等等,限于篇幅這里就不一一展開。探索實踐的經(jīng)驗來自于學科教師不斷地探索前行和總結,教學改革永遠在路上,期待在新課標、新教材的引領推動下,我們的學科教學會做的越來越專業(y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崔允漷.基于課標的課程綱要教案[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