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亮
牙郞公
一
住在我家隔壁的阿公,是個牙郎,我叫他牙郎公。
他在我的腦海里開始留下印象,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個子瘦高,五官端正,眼睛終日瞇著看人,嘴角叼著一根石竹做的煙筒頭,下巴留一撮山羊胡,著青衫,縛攔腰。他很少上山下地,也很少在家,不管晴天落雨,腳上都穿著一雙水鞋,幾乎每日都風雨兼程地行走在四里八鄉(xiāng)之間。
他是一個很風趣的人,特能說會道。村里的媒婆田三嫂是個能把死人說活,又能把活人說死的人,但跟牙郎公一比,立馬就變成小巫一個。大家都說,牙郞公是個圣旨口,他說哪頭母豬會多下崽就會多下崽,他說哪頭牛犢不會拉田就不會拉田。把他惹火了,鳳凰立馬變作烏鴉;高興了,癩皮狗即刻成為玉麒麟。
一天,一個馬嶼的賣??蜖恐鴥深^牛到村里賣。一頭是水牛,一頭是黃牛兒。水牛長得英武高大,兩只彎角似圓月彎刀;黃牛兒長得瘦骨嶙峋,可憐巴巴的。賣??驼f,大水牛一百五十元,黃牛兒一百三十元。大家都相中了那頭大水牛。牙郎公繞著兩頭牛走了一圈,對賣??驼f,黃牛兒我要了,水牛嘛,一百元咋樣。大家聽了,大惑不解。不料,那賣??驼V劬Υ蛄苛艘环览晒?,居然同意了。臨走時,賣牛客對牙郎公說,大兄弟,你真是一個大行家。牙郎公說,哈哈,彼此彼此。
事后,大家盯住牙郎公,非要他說出個所以然。他推脫不掉,捋把胡子道,買牛嘛,上買一張皮,下買四只蹄;前高后面低,耕田快如飛;后面高一掌,犁田只聽竹簛響。大家遂看那黃牛兒,嘿!前腳比后腳高出二掌,遂說,好牛。再看那頭大水牛,咦!威風倒是威風,后腳比前腳足足高出了三四掌,遂說,逐人牛。
牙郞公說,黃牛兒留在隊里耕田,水牛待我調(diào)養(yǎng)幾日,把它賣到山邊去。
在我老家,流傳著一個人們學藝對比的民謠,云:做木兩三工,不值鐵匠紅一紅;打鐵兩三火,不值染師鼓一鼓(攪);染布兩三缸,不值醫(yī)生開張方;行醫(yī)到處走,不值陰陽開句口;陰陽講渴口,不值牙郎抖一抖(忽悠)。
牙郎公屬于走四方的人,見多識廣,瞇著的眼睛里暗藏著無比深邃的智慧。他屬兔,為人和善,但凡村人請他做牙郎,從不收分文,自詡“兔子不吃窩邊草”,人緣極好,大家都十分敬重他。
他相牛相得特準。
那頭黃牛兒,經(jīng)他一調(diào)養(yǎng),果然皮毛發(fā)亮,犁田耕地,既聽話,又快如飛。那頭水牛,村支書耀宗公貪它便宜,就把它留在第一隊飼養(yǎng)。但此牛,犁田就很不聽人使喚,慢悠悠地,心不在焉,一見到田野上有其他水牛,立馬兩眼發(fā)紅,揚蹄一路狂奔過去相逐斗角。一次,它見到鄰村的一頭水牛牯,又發(fā)起了瘋,被鄰村的那頭牛一角挑穿了喉嚨,死了。
事后,生產(chǎn)隊的人每戶分到了兩三斤水牛肉,算算錢,也值個近百元。
二
在村人眼里,牙郎公有點神。他膝下育有四子四女,加上老伴,一家十口。那時候,正值困難時期,別人家連番薯絲都吃不飽,但他家里的炊煙總是每頓飄著香。
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特有文化的人。他待我不錯,閑時偶爾會給我講故事。記得他曾給我講過一個《審寡婦》的故事,就講得很有文化。
他說,早年有個年輕的寡婦,相貌嬌美,被一好色的財主瞄上了。一夜,寡婦坐在燈下剪鞋樣做鞋,財主溜進來抱住她欲強行非禮。情急之下,她一剪戳死了財主。縣官拍著驚堂木喝道,大膽刁婦,持剪殺人,該當何罪?寡婦說,不剪不節(jié),不節(jié)不剪??h官一想,咦!至情至理至節(jié)至貞也,遂放了她。
在村子里,牙郎公可謂是八面玲瓏,一言九鼎,但他也鬧過天大的笑話。
他的老伴是九都人,我們都叫她九都婆。一次,胡烏皮請牙郎公到鄰縣的金田去吃喜酒。胡烏皮是九都婆的小表弟,想當年窮得蝦空蟹臭常往他家里跑。一進門,二話不說就直接開菜櫥門,把里面的剩菜剩飯全收拾干凈了才張口說話,還有吃的嗎?九都婆馬上就開灶給他煮上半臉盆的面。接連幾天,他每頓都使出餓狼般的狠勁玩命地暴食,等肚子有點鼓了才走人。離開時,九都婆都會讓他挑一擔兒番薯絲回去。九都婆說,不然他會被餓死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胡烏皮到荷蘭阿姆斯特丹闖蕩去了,此后便失去了消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胡烏皮突然捎來話,說兒子要結(jié)婚了,請牙郎公務(wù)必前去捧個場。牙郎公認為這很難得,遂與九都婆商量,用紅布袋兒捎上幾十斤的紅米和番薯絲,領(lǐng)著那條終日不離的大黃狗赴宴去。
到了金田,胡烏皮的茅草屋找不到了,全村皆是清一色的洋房。費了好一番口舌,他總算找到了胡烏皮的大別墅。多年不見,胡烏皮換了一個人,背帶褲,打領(lǐng)帶,皮鞋兩頭尖得像兩條小黑船,脖子上套著一條牛繩般粗的金項鏈,牙郎公一見就覺得很刺眼。胡烏皮對他很熱情,但胡烏皮老婆的表現(xiàn)則讓他感到很不痛快。那女人肉呼呼胖得像一頭大肥豬,全身上下金光閃閃。她一看到番薯絲就翻著白眼嘟囔道,干嘛呀,送禮還送這豬食的。他本想教訓她幾句,但想想自己是個見過世面有修養(yǎng)的人,也就不跟這個肥豬婆娘計較了。
胡烏皮的兒媳婦是個金發(fā)碧眼的外國女子,一身牛臊氣,露出兩截半個柚子般的大奶子讓他不敢目視。那女子古怪,一味地擠眉弄眼、裝神弄鬼逗他的大黃狗玩,大黃狗與她陌生就“汪汪汪”地撲了上去。新郎舉著木棒大罵,這是誰家的野狗?我他媽的把它活烤了!弄得牙郎公很沒面子。
酒席上,他看到桌上有一瓶貼著一匹馬的洋酒,心想自己從沒嘗過就斟了一杯。不料一下肚就感覺上當,那酒的顏色和味道與馬尿無異。牙郎公終于忍無可忍,想想自己乃堂堂一牙郎,今天特地趕來為你漆喜,你竟然讓我喝馬尿,遂朝胡烏皮摔杯喝道,咱們的關(guān)系到此為止!
說罷,就要拂袖離去。胡烏皮被他搞得一頭霧水,問清原委告訴他,此酒的名字叫“人頭馬”,很貴的,根本就不是馬尿。惹得酒宴上滿堂人哈哈大笑,讓他當場下不了臺。
三
自從金田歸來,牙郎公就病了。
那時候,我已到縣城工作?;乩霞业臅r候,我專門去看望他。他躺在那張雕花刻鳳的老洞床上,目光混濁,臉若菜色,一把白胡子猶如霜后的枯草,毫無生氣。
他看到我,很激動,皺著眉頭斜靠在床頭上。我問他還抽煙嗎,他說,老早我是鐵嘴加鐵胃,粗菜淡飯、骨頭咸魚、好肉好酒全部拿下,現(xiàn)在除了抽煙,什么東西都吞下不了。
我送給他一條“中華煙”,他拆開,抽出一支,點燃,咳了幾聲。他叫著我的乳名說,狗亮,你真重情義,都當上工作同志了,還來看我這個已經(jīng)是半個棺材里的人。
我說,我記著你對我好吶,想當初你可給過我很多好吃的東西。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你給我念的順口溜——筱村的粬,下尾的竹;稽垟?shù)酿x糍,莒江的粽;黃坦的糖,濟下的栗子王。
他聽了,咧咧嘴,笑出了聲來。想當年,牙郎公的兩條腿,長年累月地猶如打花鼓般在外面奔波,每次回家,他都會捎回來一些外地的特產(chǎn),分給我一些。
他咳了一口痰,吐在一只紅色的塑料桶內(nèi),抹一把清淚對我說,小時候,我就說你是一個苦竹長好筍,牛頭出龍角的兒郎,果真被我說中了。
我說,你老人家過獎了,我每月領(lǐng)幾塊清水工資,吃不飽餓不死的,沒啥名堂。
他說,不不,你那是鐵飯碗,保險,到老了也有飯吃,不像手藝人,吃青春飯。他說著說著,眼角就流下了兩行清淚,很沉重地對我說,阿公一輩子,走過千家萬戶,說過千言萬語,算過天,也算過地,就是有一手失算了。
我問,是啥事啊?
他說,你的父母明智啊,讓你們兄弟姐妹都去讀書,可阿公糊涂了,你的四個叔叔和四個姑姑,阿公沒有一個讓他們讀到小學畢業(yè)?。“⒐蛔约旱囊粡埰谱旌嗔?,忘了耕讀傳家的祖訓……
半年后,牙郎公去世了。
有人說,他是被胡烏皮那一杯人頭馬喝壞的。
有人說,他是自己憂悶死的。年老后,他的牙郎生意失業(yè)了。因為,那時鎮(zhèn)里專門成立了養(yǎng)殖業(yè)協(xié)會,協(xié)會下面還設(shè)有一個公司。一班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把產(chǎn)前、產(chǎn)中、產(chǎn)后的一切事務(wù),像一條龍似的全給包辦了,再也沒他的任何事。
我想,探討這個問題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衰老的,終究會死去。鮮活的,必定會破土新生。
就像季節(jié),冬天過去,春天就來臨了。
田野上的哨兵
一
那一年,生產(chǎn)隊在黃壟種植了一爿紅殼糯,待收割之后分給社員們釀糯米酒和做湯圓。
紅殼糯是一個老品種,稻草又高又瘦,長出來的稻谷紅燦燦的,齊刷刷地長著針芒,稻穗酷似紅高粱,產(chǎn)量不高。但裹在紅殼里的糯米特白,不僅顆顆晶瑩剔透,而且特糯,是農(nóng)家釀酒的一等原料。
紅殼糯的生長期長。深秋,田野上其他稻谷都收割好了,它尚需像一片紅霞在烈烈的西風中翻滾涌動半個月后方可收割。它的顏色本來就艷麗燿眼,稻香格外濃郁,加之空曠的田野上碩果僅存,便成了麻雀的“兵家必爭之地”。為了保全豐收的果實不受雀們掠奪,于是,麻子隊長就差遣下放在生產(chǎn)隊勞動改造的老右派日康公到黃壟護稻趕麻雀。
黃壟有一座小廟,叫黃壟宮,像一頂破帽子,趴在泥路旁。宮內(nèi)沒有佛像,可能是“破四舊”時被紅衛(wèi)兵砸了,但上有青瓦下有地,還有兩排用楓樹木做的長凳,可遮風避雨,供人休息。
那時我還在讀初一,恰逢農(nóng)忙假尚未結(jié)束,在家閑著沒事。每天一大早,我就跟著日康公扛著連枝帶桿的龍絲竹,毎人手拎一面破銅鑼到黃壟去護稻,直至日落西山夜幕降臨百鳥歸林才回家。
第一天,我們踩著濃霜,一路“嘰咯嘰咯”地走到黃壟宮,便聽到田野上已響起了喧鬧的“吱吱喳喳”聲,該死的雀們比我們還要來得早,早就隱在稻叢中吃谷了。我們遂果斷應(yīng)戰(zhàn),沿著田埂一邊“咣咣咣”地敲響銅鑼,一邊扯開嗓子“嗚哦嗚哦”地狂呼。頓時,稻田里就騰起了一團巨大的黃灰色云朵,在空中飛舞盤旋著往另一爿田野飄去。
黃壟有兩爿田壟,以一條自西向東流淌的小溪為界,分別叫南壟和北壟。南壟是我們第二隊的,北壟則屬于第一隊的田地。那年湊巧了,第一隊也在北壟種植紅殼糯,不過他們沒派人專門來護稻。雀們很聰明,一見南壟有派兵把守,北壟平安無事,便紛紛趕到北壟去恣意掃蕩。
我們一看,就本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徑自回黃壟宮,聽日康公給我講解唐詩宋詞。
二
第二日,天剛破曉,我們便來到了黃龍宮。麻雀們真是大大的狡猾,居然把行動時間提前到黎明時分。我和日康公又沖向田野,站在田埂上竭力地敲響銅鑼。南壟的田野上又驀然騰起一團云朵,發(fā)出吱喳的聲音往北壟墜去。我們照例拎著銅鑼返回黃壟宮,往楓樹凳上一坐,繼續(xù)探討白居易當年在潯陽江頭遇到的那個琵琶女。
過了一會,我到宮外去撒了泡尿,發(fā)現(xiàn)那些麻雀又卷土重來了。我急忙和日康公到田頭上去敲鑼驅(qū)趕,田野上又轟地一聲飛起了一團云。但這次見鬼了,這雀云不再往北壟飄去,而是老在南壟的上空打轉(zhuǎn)。麻雀們在空中盤旋了一會兒,見我們沒有敲銅鑼,便像機群般“呼啦”一聲俯沖了下來,我們又急忙敲響銅鑼……
如此此起彼伏你來我往地鬧騰了幾個回合,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發(fā)生了,該死的麻雀跟我們玩起了“麻雀戰(zhàn)”,我們來趕,它們便走,我們一走,它們便來,頗諳“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之道。但奇怪的是,任我們怎么驅(qū)趕,它們再也不轉(zhuǎn)移到北壟去了,老是盤踞在南壟的稻田里打游擊。
日康公搭簾朝北壟觀望了一番,哈哈大笑道,好你個老鏡頭,居然把北壟偽裝成敵占區(qū)了。
我一看,也不禁大笑。不知何時,北壟那邊在突然之間,就冒出了一隊日本兵來。那是一隊稻草人,他們頭戴用霜后牛芋葉做的軍帽,手里舉著削尖了的青竹片,貓著腰在田埂上作巡邏狀。我數(shù)了一下,共有十個,領(lǐng)隊的分明是豬頭小隊長的扮相,身材格外魁梧,舉著一把竹片指揮刀直指空中,仿佛在對麻雀們說,這里是皇軍的地盤,你們膽敢來,死啦死啦的有!就差一個炮樓了,北壟還真像鬼子的一據(jù)點。
老鏡頭是舟浦大隊的會計兼一隊的隊長,全村就他和日康公兩人戴眼鏡,胡子飄飄的,一肚子的主意,人稱舟浦的智多星。我對他的印象不是很好,因為他會賴賬。他是一個有趣的人,喜歡跟我們娒兒猜迷。夏夜,他見到我們坐在路廊檻上玩,就捋把胡子說,我做個謎讓你們猜猜,猜中了,獎你們毎人一粒糖兒。我們的胃口立馬就被他吊在了供銷社的糖兒罐上。他說,一個老鼠,兩條尾巴,是啥?我們說,刀鞘!他說,刀鞘刀鞘,兩頭翹翹……我們說,船!他說,船啊船,兩頭圓圓……我們說,鼓!他說,鼓啊鼓,兩頭上白膚……我們說,冬瓜!他說,冬瓜冬瓜,兩頭開花,……我們說,枕頭!他說,枕頭枕頭,一腳踢到旁頭……我們說,簟!他瞇著眼睛,詐笑道,簟呀簟,我獎你們毎人一塊尿日簟(尿布),然后又捋把胡子,揚長而去……
我一看那一隊鬼子兵,氣就不打從一處來。我想那些麻雀也真是賤,竟被一隊假鬼子嚇得不敢越雷池一步,就對日康公說,我們也做稻草人,給他一個以牙還牙。
三
第三天,南壟的田野上就出現(xiàn)了一支神秘的武工隊。
稻草人是我和日康公一起做的,但全是我的創(chuàng)意。我們一共做了十一個稻草人,隊長是《平原游擊隊》的隊長“李向陽”,隊員是《閃閃的紅星》的“潘冬子”和《小兵張嘎》里面的小嘎子、羅金寶等一干人馬,其中還有兩個女武工隊員。為了做這兩個女隊員,我還偷偷地剪了我小姐姐的一件花衫衣。
我們把稻草人往稻田里插好,就站在田邊看動靜。麻雀們從山的那一邊一群一群地飛來了,它們先飛臨南壟的上空偵察。它們發(fā)現(xiàn)南壟有武工隊在把守,暗想不對,這八路的武工隊員可個個都是神槍手,弄不好小命就沒了,于是就飛到北壟去摸敵情。它們發(fā)現(xiàn)鬼子還在,也知道“三光政策”的殘酷,擔心惹鬼子發(fā)怒把它們的老窩都給掃蕩了,遂不敢下去,在空中轉(zhuǎn)了幾圈,便飛走了。
我們的這支隊伍,既嚇走了麻雀,又從氣勢上壓倒了老鏡頭的那一隊鬼子兵,我得意極了。不料,當新的一天又來到的時候,情況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北壟的鬼子兵消失了,新加盟了八位神仙。他們著紅衫紫衣,造型各異,一眼望去,就知是漂洋過海、各顯神通的“八仙”,那藍采和的手中還提著一個破菜籃吶。
日康公說,這老鏡頭是要與我們斗法了。我說,斗就斗,誰怕誰。于是,我們又連夜制作稻草人。這次,總策劃就是日康公了。老鏡頭的意圖很明顯,他以為搬來了神仙,就誰也治不了他了。日康公只做了兩個稻草人,一個慈眉大耳,一個像猴子,金雞獨立,手持一根小木棍。我看出來了,持棍的是孫悟空,另外一個像如來佛。我說,這下好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被我們請來了,如來佛也來了,什么神仙和妖魔鬼怪統(tǒng)統(tǒng)拿下。日康公“噓”了一聲,說,阿彌陀佛,童言無忌,你切記,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那些稻草人,似乎像田野上的哨兵一樣,默默地守護著一方的平安。但任憑它們出身是多么的高貴,任憑它們不管白天黑夜,經(jīng)歷風吹霜打,結(jié)局都是一樣的。又過了一天,稻草人失效了。那些到了窮途末路的麻雀,可能是被餓瘋了,便不惜以身取食,一群接一群地呼嘯著從天空飛來,根本就不把佛祖和神仙放在眼里,直管歇在稻穗上吃谷。
我們無計可施,只能故伎重演,敲響銅鑼,扯開嗓子去驅(qū)趕。
到了收割那天,麻子隊長看了田野上的哨兵,心情大好,說我們做得比一隊的有文化,護稻有功,獎勵我們每人五扎青稻草。
那五扎稻草,還不夠我們做稻草人的,我不屑一顧。但當時,我看到日康公臉上溢滿了久違的笑容,似乎感到特別滿足。
桃花茅屋
一
我家池塘的矮墻外,有兩個菜園。右邊的大菜園,是我家的。左邊的小菜園,是玉生叔家的。
小菜園的四周,用鵝卵石砌有半人高的圍墻,圍墻的頂沿,又長滿半人高的狗狗刺。狗狗刺經(jīng)年常綠,開著白色的花。那花朵開得很頑強,一年四季白花花的,似乎就沒見過它凋謝過。在那簇云擁雪的圍墻邊,趴著一座茅草屋,三間,墻坎也是用鵝卵石砌成的,屋頂有時蓋茅稈草,有時披葦葉,有時掩麥稈和干稻草。
那株海碗般粗的黑桃樹,就婀娜多姿地長在茅草屋的屋檐下,枝葉一半伸向屋頂,一半蓋向菜園墻。那是一株很奇怪的桃樹。看外表,柴桿曲枝,梢葉繁茂。開花時,滿樹粉紅色,與其他桃樹無異。但結(jié)出來的桃子,卻是大不一樣。那桃子從花蕊中一冒出,皮色就黑黝黝的,成熟時,黑得似乎要滴下墨汁來;桃子肉又是紫紅色的,卻不染口,味道特濃,濃濃的甜,濃濃的酸,它猶如一個來自非洲的“黑人”,在村莊的眾多桃樹中,顯得格外另類。
全村的娒兒,誰要是不知道這株黑桃,那就是見鬼了。全村的人,誰要是說不認識玉生叔,連鬼都不會相信。
在我七歲之前,這株黑桃是我們?nèi)鍔脙旱墓灿胸敭a(chǎn)——因為黑桃的主人長年在外面浪蕩,我們只好予以代管代享,反正是你不享受也是白不享受。七歲之后,玉生叔回來了,我們再也不能像往年那樣在黑桃樹上恣意妄為,但每到桃子成熟的季節(jié),小嘴巴總是會咂巴出幾絲那黑桃獨有的甘甜。
玉生叔成分不好,是個地主兒。據(jù)說,解放前他住在雕梁畫棟的大屋里,解放后大屋分給他家的長工們住了,他就住進了早年供長工們住居的茅草屋。在村里,玉生叔是個名人,人家頂多也就只有一個綽號,他是光綽號就有仨,可謂名震鄉(xiāng)里。
一曰“半桶王”。他身材長得削瘦,小胳膊小腿的,上山勞作掘番薯園,鄉(xiāng)親都扛著大鋤頭,他揮一把鋤頭兒,人家可日翻千藤,他五百;人家挑糞桶都是盛得滿滿的,他挑半桶都得腳肚子打顫。下田干活,人家插田他拔秧,人家擔稻谷他在打稻機旁遞稻把,就一個半勞力。
二曰“補天漏”,他上過私塾,肚子里有點兒墨水,特會吹,一張口就不著邊際,說話很夸張,像云朵一樣在天空上飄,好像天漏了,他也會補。比如,他給我們講過一株大南瓜,說:溫州江心嶼有株大金瓜,三個和尚種了三年才開花,金瓜藤長到瑞安卻在平陽結(jié)果,里面的金瓜籽裝了七板車,還有一個十八歲的囡兒在里面紡紗……又如,他到山上遇到一條米多長的眼鏡蛇,當場被嚇得屁滾尿流,抱頭鼠竄,他回來后就吹,說:今天呀,我遇到了一條大蠎蛇,水桶般粗,兩根毛竹般長,頭上長兩龍角,光口舌就有三尺長。我一步撲上去,捏牢它的七寸,抱著它滾下了七條田坎。
三曰“稻桶肚”。他個子小,肚癟癟的,但飯量大,胃口好,特別會吃。夏夜,只要看到美圖公在天井上納涼,他就會說:人一頓可以吃多少個雞蛋呀?天井上其他人皆不理睬他,唯有美圖公接腔。美圖公是個石匠,又會畫花,是村子里富翁。美圖公說:最多也只能吃二十個吧。玉生叔說:我可以吃三十個,你信否?美圖公說:“不信?!庇谑?,兩人就賭。美圖公叫人煮了三十個雞蛋,玉生叔當眾剝殼開吃,轉(zhuǎn)眼間,雞蛋就不見了……
二
我七歲的那年隆冬,常年在外地流蕩的玉生叔回來了。剃一個八分頭,頭發(fā)像他家的茅草屋一樣單邊倒;穿一件領(lǐng)口袖口油膩膩烏閃閃的黑棉衣,一入村莊遂往我家里走。
一進門,他的身后就斜出一個女子來。那女子,二十七八歲,細皮嫩肉,著大紅飛鳳的大棉衣,模樣有點俊。她朝我母親走了一步,漏洞就出來了。她是個跛子,每走一步,都得將右腳往斜里伸直,然后左腿一蹲一蹬,才能邁出一步來,像劃船。她還是個“推窗眼”,她朝左看,實際眼睛看到的是右邊;她朝右看,實際眼睛看到的是左邊。我母親站在她的右邊,她朝左邊瞧了一會,然后說:你就是阿嫂嗎?
我現(xiàn)在回憶起來,如果她的腳不跛,那模樣長得還真像小品《相親》里的宋丹丹。后來,我們發(fā)現(xiàn),她身上還患有一種病,叫“發(fā)頭暈”(可能就是癲癇癥)。她不能著急,一著急,雙目就直瞪瞪地翻白,口吐白沫,渾身發(fā)僵,像木頭一樣翻在地上。我父親說,玉生叔娶了一個“三寶嬸”。
她的芳名叫阿香,江西龍虎山人,我呼她阿香嬸。別看阿香嬸是個三寶,脾氣卻特大。她到玉生叔的茅草屋轉(zhuǎn)了一圈,人就直挺挺地昏了過去。我母親又是給她捋手筋、掐人中的一番折騰,她才醒了過來。醒來后就破口大罵玉生叔是騙子,嚷嚷著要回老家。
我媽無奈,只好把我的房間騰出來,讓他們睡。我和弟弟躺在偏房的稻草窠里足足睡了半個月,一直等到玉生叔把屋頂?shù)臓€茅草換成干稻草,家里的泥灶砌好了,我們才返回老根據(jù)地。那個冬天,老天爺連續(xù)下了幾場大雪,我們像老鼠一樣鉆在稻草堆里夜夜聽北風吹,看雪花飄,令玉生叔很感動。他自詡自己是半仙,會掐指點算,為了表達謝意,他私下給我和弟弟算了一命。他說,原本我和弟弟在年關(guān)會犯“狗狗煞”,但因被稻草窠一沖,煞劫就破解了,此后便是順風順水,筆頭開花,長命百歲!
次年秋天,阿香嬸產(chǎn)下一囡兒。玉生叔大喜,他拿起我父親的煙筒頭,抽了幾口旱煙對我說,侄侄兒,你妹妹兒的名字阿叔已經(jīng)取好啰。我說,叫啥呢?他說,叫金月,大家都說月亮是銀打的,我這個囡兒是金打的,金子比銀子值錢哦。我十歲那年,阿香嬸產(chǎn)下一娒兒。他對我說,侄侄兒,你這個弟弟叫金陽。我說,是金打的太陽嗎?他說,嘿,真聰明,阿叔就是這意思。過了三年,我讀初中了,阿香嬸又產(chǎn)下一個娒兒。他又對我說,侄侄兒,你這個小弟弟……我說,你先別講,先讓我猜一猜叫啥名字。他說,你猜吧。我說,叫金星吧,金打的星星。他驚道,嘿!你咋這么聰明,我看將來你的腦筋跟阿叔可有一比。
我母親在邊上聽了,接腔道,他叔,要是狗亮跟你相似,我叫他討飯去。
三
金陽出生后,玉生叔就變得勤快起來,在屋四周種滿了瓜果。南瓜、蒲瓜、絲瓜,還有貓爪豆、泥鰍豆的藤蔓子全爬到屋頂上,綠藤碧玉的茅草屋上,開滿了紅的紅,白的白,紫的紫,黃的黃的瓜花,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玉生叔一家就住在風景里,遺憾的是這風景下的人家的生活過得一點也不風光。玉生叔原是一個光棍漢,根本就是石板栽花無根底,又是一個半勞力,加之自己是一個“稻桶肚”,膝下又添三只嗷嗷叫的小餓狼,那日子過得是一天到頭咕嚕響。別看屋頂?shù)墓匣ㄩ_得歡,往往是南瓜才長得碗頭大,便嫩幼幼地摘下充饑了。房前的桃花開得最鬧,剛一掛果便被金陽金星掃蕩得幾乎連樹皮都要啃光。
眼看日子過不下去了,玉生叔心生兩計。一是“裝半仙”。他請美圖公給他畫了一副諸如“搖錢樹”“金元寶”“桃園三結(jié)義”“娒兒爬樓梯”“落雨天擔稻稈”之類的紙牌,在家中搞拔牌算命,以換些碎銀。二施“美人計”。每次生產(chǎn)隊分稻谷、分番薯時,就令阿香嬸拎著一只布袋兒到谷堆旁、番薯堆旁坐著。阿香嬸深領(lǐng)玉生叔之精神實質(zhì),她瞅著大家稍不留神,便往布裝里扒谷扒番薯。生產(chǎn)隊長大彪叔看見了,也當作看不見,誰也不敢吭聲。誰敢提意見,阿香嬸就跟誰急,她就眼睛瞪著你翻白,就口吐白沫,然后就直挺挺地昏死在你的跟前,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但此般渾水摸魚的日子沒過幾年就結(jié)束了。自從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后,玉生叔的日子不僅不見好,反而愈發(fā)艱難。關(guān)鍵是他的身體被苦日子搞垮了,再也無法干重力活。人家的責任田到了秋收時,都要全家發(fā)動,割稻的割稻,打稻的打稻,然后用硬扁擔把豐收的成果挑回家。他是不須帶任何工具,在腰間縛一只布袋兒,弓著蝦腰,伏在雜草叢中用雞爪手去掠,掠好了,像拎蒲瓜一樣回家轉(zhuǎn)。
金陽金星實在餓得受不了,只好每天學猴子,爬到村子里果樹去摘別人家的樹頭果子吃。一次,金陽從一棵大柚子樹上跌落在地,額頭凹進去了一個窩,不能開腔。我母親都嚇壞了,叫玉生叔抓緊送醫(yī)院。玉生叔說,沒事沒事,吉人自有天佑。他把金陽往竹床上一扔,遂不理睬。過了一會,金陽的額上就冒出了一個青色的柚子,我母親給他抹了一層菜油,金陽果真就像一只山叫子,又蹦蹦跳跳地撒歡去了。
玉生叔還真是神算子,吉人就是會有老天保佑。那一年,他在三餐難保之時,政府向他伸出了溫暖的手,把他納入了低保。他便抖起腳尖來,跟我說,侄侄兒,你阿叔從此也算是工作同志了,雖然工資低了點,但月月有,雷打不動,旱澇保收。
村子很多人都說玉生叔一家是風水尾結(jié)球,甚不看好他的晚年。但我母親的看法就不一樣。她說,千萬不要小瞧人,俗話說,窮不過三代,你看看那個金月多懂事呀,小小年紀,就家里家外一把手,粗活細活都在行,等他們兄弟姐妹長大了,肯定會有出息的。
四
我對母親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佩,她看人特準。她對玉生叔一家的預期,真的是把得準??!
金月長到十六歲,她跟我母親說,大媽媽,我想去學做戲。
母親說,本來你最好是先去讀書,不過你如果真想去……
金月說,我就等你一句話。
母親說,你這話咋說的?關(guān)鍵是你爸媽同意不同意。
金月說,我爸媽叫我問你,你說行就行。
我媽尋思了一會說,我看行,只是你不要學壞。
兩年后,金月出落得亭亭玉立,猶如下凡的嫦娥,成為一個草臺子戲班的頂梁柱。一次,她的戲班到瑞安某地去演出,當?shù)匾粋€辦皮鞋廠的老板看上了她。這金月就真的變成了一個金打的月亮,當起了老板娘來。
自此,那桃花畔的茅屋人家就走進人間四月天。金月把金陽金星供到高中畢業(yè)后,就把他倆帶到廣州開皮鞋專賣店。幾年下來,個個都成了小老板。有道是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古老的村莊風水輪流轉(zhuǎn)了。時間也就僅僅過去了四十多年,以往全村最貧窮潦倒的人家,隨著時代的變遷,竟成了人人羨慕的首富。
前幾天,我回了趟老家。
我家的老屋已淪為了一片廢墟,而昔日的茅屋人家卻是煥然一新。那低矮的茅草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精致清幽的別墅。那株老黑桃樹也消失了,菜園也不見了,變成了一個偌大的小花園。小花園內(nèi),桃紅李白,草綠花艷。
阿香嬸已去世多年。玉生叔仍然健在。他看到我,便過來跟我打招呼,分我一支“利群牌”香煙,指指邊上的一個中年婦女說,侄侄兒,這是我保姆,不僅長得清爽,還也賢惠。
我瞟了一眼,那婦女的臉就紅了。
我無限感慨。驀地,我的雙眼一酥,心里就浮想聯(lián)翩。我總覺得,眼前這女子的臉色,很像當年那株黑桃樹開出的花兒,春天一到,就姹紫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