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仕香
摘要: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人們越來越注重飲食健康,綠色健康食品已成為市場的主導。香榧干果已成為深受大家歡迎的綠色健康食品之一,且市場潛力巨大。香榧是我國特有的植物樹種,在我國有多年的栽培歷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正確掌握香榧栽培技術,是實現(xiàn)香榧豐產高產的必備要素。本文主要對香榧的栽培管理技術進行了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香榧;栽培;技術
1香榧概述及意義
香榧(Torreya grandis)系裸子植物紅豆杉科(Taxaceae)榧屬(Tonga),又名細榧、真香榧、楓橋。香榧是集果用、油用、藥用、材用、綠化、觀賞等多用途的優(yōu)質經濟品種。香榧果食用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含量,除了加工成干果作為美味食品外,而且是名貴的中藥材,其性味甘平,入藥具有殺蟲、消炎、潤肺的功效,除外,香榧的樹皮可提制工業(yè)用的栲膠,香榧木材紋理直,硬度適中,為制船、建筑、枕木、家具及工藝雕刻等良材。
2外形特征
香榧為常綠喬木,自然生長的香榧實生樹,直立高聳,一般形成挺拔的尖塔形樹冠。香榧樹樹皮有縱裂,小枝近對生或輪生,葉片披針形,革質,花單性。雄株樹冠高聳,枝粗長,葉片長而色較淡,雄球花著生于枝條葉背面,單生干葉腋,每1 花枝有雄花芽12~28 個。雌球花生于結果枝中上部,成對著生于葉腋間,每結果枝有雌花6~9 對,少者僅l~2 對。果實橢圓形至長圓形,在植物學上屬于種子。香榧種子即果實剝去假種皮部分,通常稱香榧子,也稱種子。
3栽培管理技術
3.1造林地選擇
香榧造林可選擇海拔在200~800m,土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pH值5~6.5的平緩坡地;pH值>7或<5、排水不良的地方不適宜栽植,土壤疏松、透氣是香榧栽培成敗的關鍵。香榧可栽植在茶園內,與茶葉、油茶等實行立體種植;也可利用房前屋后、菜園、路邊等“四旁”空隙地進行小面積栽植。
3.2整地香榧栽植前要整地,
坡度在15°以下可采用全墾整地,15~30°坡地可采用帶狀整地,大于30°的山地可采用魚鱗坑整地;挖大穴(80~100)cm×(60~80)cm×(40~50)cm,施足基肥。株行距一般在(4~5)m×(5~6)m,栽植密度在330~500株/hm2左右。
3.3選擇種苗
香榧造林可采用2種苗木進行,一種是利用香榧良種嫁接苗,苗木規(guī)格要求“2+3”(2年生砧木嫁接后培育3年),最好采用容器苗;另一種是采用實生苗造林,成活后1~2年再嫁接良種香榧。
3.4幼林撫育管理
三分造林七分管理。為促進香榧幼樹的成長,每年都應該進行林地撫育管理。每年撫育2 次,5~6 月份、8~9 月份各1 次?;纳皆炝郑扇U穴劈山撫育法撫育,墾復深度可掌握在15 cm 左右,每年向外擴穴30~40 cm,疏松土壤,適應根系向外擴展,樹冠內部宜淺,樹冠外部加深。劈山將削除的雜草掩蓋在根際周圍,既可減少旱季雜草對水分的競爭,又可降低地表溫度,減輕地表高溫對根頸的灼傷,腐爛后又是很好的有機肥,增加土壤肥力。
3.5科學施肥
科學施肥是要用最少的肥料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并且可以維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本次苗圃采用控氮、穩(wěn)磷、增鉀的平衡施肥方法,有機肥與復合肥結合施用,每年施肥兩次,時間分別為3 月中下旬和9 月中下旬(采果以后),上半年施用復合肥,下半年施用有機肥。施肥量視樹體大小而定,以樹體可以有效吸收又不會造成肥害為宜。施肥方法是在樹冠滴水線外圍區(qū)域挖環(huán)狀溝,肥料均勻撒入溝內,再覆土掩蓋,并逐年外移。施肥要按照多次少量的原則,有機肥必須腐熟后才能施用,施復合肥時不能直接接觸根系。
3.6保果措施
香榧的保果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加強撫育管理,提高樹的抗病蟲害能力,促進開花結果。加強肥力,可在每年10月左右施1 次速效肥,以增加來年的結果能力;加強雄樹管理,增加授粉度,主要加強二項措施:增加雄樹數(shù)量和在雄樹不足時采取人工授粉。噴施“愛多收”,防止落果。使用方法:采用全樹5000 倍濃度的藥液噴霧的辦法,以枝葉果噴濕為度;使用時間:第1 次噴霧在開花前的4 月上旬,第2 次在5 月上旬;配制方法:5000 倍藥液的配制15kg 水,加“愛多收”藥液3mL,或10kg 水,加“愛多收”2mL,每小包“愛多收”為10mL,可加水50kg。
3.7病蟲害防治
香榧的病蟲害一般較少,病害主要有苗木立枯病,為害幼苗或嫩芽,可用敵克松200 倍液或50%多菌靈500 ~ 600 倍液噴霧。細菌性褐腐病危害果實,易導致落果,可用800 倍代森鋅或500 mg/L 農用鏈霉素防治,從5 月上旬開始每隔7 d 噴1 次,連噴3 ~ 4 次。蟲害主要有小地老虎,為害幼苗莖葉,可用80%敵敵畏乳劑1 000倍液噴殺。土棲白蟻為害樹干根系,可利用松針或枯枝落葉設誘堆,翻開白蟻后噴滅蟻靈。
3.8香榧的采摘與后熟處理
香榧一般9 月中上旬成熟,通常來說,看到香榧樹上的青果,由青綠色變成黃色,有一點開裂的時候,就可以開采了。采摘早了,果子還沒有成熟營養(yǎng)不充分,收干后,果仁就會皺褶得厲害,黑色種衣會嵌進褶縫,難以剝離、種仁不飽滿、中心會是空的。但要是晚了,香榧青果就會自然落地了,被松鼠等野生動物吃掉,影響產量。所以采摘香榧時根據成熟度,熟一棵采摘一棵。
香榧采摘后,要經過后熟和脫澀處理。后熟是采摘后,將榧蒲堆放在陰涼通風的地面上,厚度不超過25cm,堆頭大的要在中間立木板通氣,時間5 ~ 7d,在假種皮呈微紫色(脫核)時即可剝殼。脫澀是在剝殼后將毛榧子在室內地面上堆高25cm 左右,每隔5d 左右翻動一次,當看到香榧種衣由紫紅色轉為紫黑色或深褐色時方可食用。但最好繼續(xù)堆放到10 月下旬至11 月初,以提高香榧風味。經過后熟和脫澀處理后的香榧選晴天洗凈曬干至種仁呈玉石色,即可貯藏或加工了。
參考文獻:
[1]鄭萬鈞.中國樹木志(第一卷)[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3.
[2]汪慶瑜. 皖南地區(qū)香榧栽培技術淺析[J].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4): 283- 284.
[3]王輝,陳力耕,童品璋. 香榧的適應性及其栽培技術[J]. 中國南方果樹,2005,34(6): 42- 44.
[4]程曉建,黎章矩,陳建新. 香榧產業(yè)化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思考[J]. 江蘇林業(yè)科技,2008,35(4): 49- 52.
[5]劉越秀. 香榧栽培技術[J]. 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8,22(1):105- 106.
(作者單位:安徽省歙縣溪頭鎮(zhèn)林業(y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