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芬
摘要:創(chuàng)新是時代的需要,一個民族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創(chuàng)新必須要有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涵蓋了人類當前已知的一切事物,想象指明了未來需要探尋的道路?!北疚膹膸讉€方面論述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關鍵詞:探究創(chuàng)新和諧;評價
新教材是以唯物辯證法為基本指導思想,以現代教學論和心理學為依據,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活動中發(fā)展思維。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托起學生想象的翅膀,讓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放飛呢?
一、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構建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前提。教師不能居高臨下,應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和交流,教師不僅是傳遞知識,更多的是去點燃學生主動地、創(chuàng)新地學習的火炬。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有利于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chuàng)造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如果學生一味地被教師牽著鼻子走,不僅折了學生想象、創(chuàng)新的翅膀,也會使學生覺得學習索然無味,失去學習的興趣。
二、喜聞樂見的生活內容
“數學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新課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或游戲活動,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發(fā)現數學問題,培養(yǎng)數學問題意識。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研究,通過操作實踐,模擬活動等,讓學生去經歷、去感受、去體會,獲得大量的直接經驗,自主地建構知識,形成數學模型,從而使學生從熟悉的事物中去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低年級新教材的內容充滿了數學情境,以生活中看得到用得著的有趣味的圖示、畫面和語句描述出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使學生有較大的自由去選擇計算方法。如一年級教材給出一幅常見的平常人家的客廳圖,出了一道加法算式(? )+(? )=(? ),要求學生說一說,算一算。學生的解題答案各有不同,最后的小調查“說說生活中發(fā)現的加法問題”。這對于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感到很有趣,想不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不再是高深莫測了,對數學產生了親切感,從而產生了學習的興趣。
三、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
探究合作的學習,即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間的討論、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學習,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進步。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根本目的和價值不在學生獲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獲得一種積極的學習體驗,受到新方法的熏陶。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學習中能不依賴于課本,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學生的自主研究過程。由于個體的差異,使有的學生在學習時經常碰到困難,產生諸多的疑惑,特別是學困生。這時,可以根據研究內容的需要,將小組與個人探索相結合,實現兩種形式的優(yōu)勢互補。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全體學生都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能有效地調節(jié)課堂氣氛,擴大參與面,學生在小組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協作探究,為學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機會。掌握了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通過學生動手“做數學”使他們親身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例如,一年級《認識圖形》這一單元中,在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以后,小組討論這些形體各有什么特征,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了討論,最后通過探究合作總結歸納出各種形狀的特征。知道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征后,小組合作利用學具擺出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組成的各種“建筑物”,然后讓學生介紹構成的各部分名稱,學生學習的熱情非常高,他們在玩中學到了知識。
四、靈活多樣的解題方法
當今世界,存在著許多問題,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可供選擇的答案,不僅僅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這就需要從更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才可能得到更美好的結果。教材知識的呈現方式多樣,而且有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不僅教學內容是開放的,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開放的。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題目的開放性,答案的不唯一性,這個特點在一年級數學教材上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如黃鼠狼背土豆這一幅圖,要求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答案多樣,列成4+3=7、7-4=3的學生認真觀察了圖,黃鼠狼背了7個土豆,掉了4個,還有3個,大部分學生這樣列式,有部分學生從黃鼠狼背土豆的那一刻起,就想象后面會發(fā)生的事情,先是掉1個、2個……,“也許掉了4個后黃鼠狼覺得口袋的重量輕了,就會發(fā)現掉了,它就會縫起缺口……”“黃鼠狼的神態(tài)這么慌張,土豆一定是偷農民伯伯的,現在被農民伯伯發(fā)現了,追趕它,逃命要緊,哪里還顧得上縫缺口?”沒等這個同學說完,另一個馬上接口,這下可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在討論、爭執(zhí)中7的加法減法算式全部符合該題要求。此時此刻,孩子們的眸子里閃現著成功的喜悅,在充滿情感與智慧交織的流光溢彩中,他們不僅是學會了7的加減法,而且在情感、態(tài)度、求知欲等方面獲得了滿足與發(fā)展,更重要的是發(fā)展了思維想象能力。
五、適時飽滿的評價激情
教師要有飽滿的評價激情。教師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感起到即時的調節(jié)作用。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不論是一個詞語還是一個眼神,都會化為學生的情感體驗而產生相應的行為表現。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保持充沛的精力、真誠的熱情。特別在學生采用自己習慣,擅長的學習方式或提出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時,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給以學生肯定、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信息,使每個學生隨時都感受到來自教師、同學間的鼓舞。教師要采用多種評價方法,話語要多樣,如“你真棒”“你很聰明”“你真能干”“你的想法與眾不同”等等。
作為教師,我們要呵護學生的思維想象活動,不能折了學生思維和想象的翅膀,要托起學生思維想象的翅膀,讓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放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