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澤陽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已經成為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有效提問需要教師通過精心設計不同的問題情境,巧妙運用教學技巧,并恰當把握提問時機,在“精問”中促進學生“深思”。有效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提升學生的核心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部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缺少問題的導向,課堂教學便沒有方向,也缺少生機與活力;但是如果問題過于瑣碎,對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發(fā)散思維也是不利的,這種導向無多大價值。所以課堂的提問,必須指向性強,有助于連貫課堂結構、揭示知識本質、發(fā)展學生素養(yǎng)。有效的問題能夠激活課堂氣氛,驅動學習活動更具活力,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如何在對的時間提出有效的問題呢?古語有云:“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通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問題的設置要從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fā),要充分考慮到課堂教學與學生認知的需要,讓課堂更顯魅力;問題的提出,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兼顧所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時機,找準提問的“支點”,要問在恰當處,問在關鍵點,從真正意義上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促動學生去探究、去思考、去感悟。
正文
1設置趣味性的問題
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喜好,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要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通過提問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趣味性的問題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使提問自然生成。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對稱、平移與旋轉》時,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在坐電梯時,當從鏡子中看到數字“2”時,是否表示你已經到了二樓?這樣的問題具有趣味性,也貼近學生的生活,有的學生由生活經驗可以直接得出現(xiàn)在到的是五樓,也有的學生需要通過做一做的方式得出直觀性結果。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著很多對稱的問題,由此將生活與數學密切聯(lián)系起來。
2提問對象要全員化
關注每一名學生,讓他們都能得到全面發(fā)展是教學的根本目的。在課堂提問時,教師不能只關注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而忽視后進生的存在,這對學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教師在提問時,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將機會多留給后進生,讓他們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建立學習的自信。例如,在教學《小數的除法》時,對成績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如直接寫得數之類的問題。而對于一些較復雜的問題,則可以由成績較優(yōu)秀的學生回答,如應用類問題等。這樣人人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且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3問題要精練有趣
提問只是一個在課堂上抓住學生思維的方法,小學生由于紀律意識不強,在上課時間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從而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學習。因此,教師要通過提問來抓住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時刻跟著教師走,但是教師在進行問題提問的時候要注意一點,那就是問題的提出要簡明精煉、有趣。簡明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馬上領會教師的意思,參與到問題的思考和課堂的交流當中;問題的有趣則是要求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不要過于死板,要在輕松風趣的氛圍中進行提問。小學生不僅注意力不夠集中,而且膽子也比較小,教師在嚴肅的氛圍中提出的問題大多沒有在輕松愉快氛圍中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問題的討論與回答中來,由此可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更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將平行四邊形轉變?yōu)殚L方形,之后提問,“兩者變化之后面積相等嗎?”“轉化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討論,之后針對問題由小組代表進行匯報。這樣的提問方式既可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又能夠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4聯(lián)系學生學習實際進行層次性提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對所有的問題設置統(tǒng)一難度,就會導致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不夠吃”,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卻學不會。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對學生進行分層,再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不同的提問,從而確保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首先要對每個學生進行考查和了解。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進行詳細調查,同時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特征。通過以上了解,以及對教學知識重難點的把控,可將班級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層為超常層。這一層是基礎較好、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這一層的學生要側重發(fā)展其數學能力,使其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B層為普通層。針對這一層的學生,教師要側重于讓其掌握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生成數學思維。C層為偏弱層。針對這一層的學生,首先要讓其掌握基礎知識,提升其對基礎知識的吸收程度,提高課堂學習的吸收率。當然,層次劃分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師會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以及作業(yè)反饋情況,對學生的分層現(xiàn)狀進行及時調整。同時,分層的結果教師心中有數即可,不應讓學生知道,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優(yōu)化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方式。數學教師一定要利用好數學課堂提問的教學策略,明確課堂提問的目的,注意問題設置的層次和提出問題額層此性,并能積極啟發(fā)學生,以更好地發(fā)揮課堂提問的優(yōu)勢,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彭麗.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2019(21):41.
[2]? 朱超超.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多維分析及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9(18):72.
[3]? 徐延.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名師在線,2019(17):34-35.
[4]? 官秀平.小學生數學提問習慣與能力的養(yǎng)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5):63-65.
[5]? 王詩涵.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9(0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