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燕
摘要:班主任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一盞指明燈,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角色,是學生身心健康和知識教育的重要伙伴。然而,現(xiàn)在很多農(nóng)村小學,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依然面臨許多困難。因此,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我們必須全身心投入其中,結合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投入溫暖的情感關愛,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情感與道德教育,從而提升和發(fā)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班主任;德育;管理;全面發(fā)展
在小學階段中,學生的年齡在6歲到13歲之間,這正是人格和道德塑造的關鍵時期,作為教書育人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而我們國家的農(nóng)村很多都是處于偏遠地區(qū),交通不便,經(jīng)濟不發(fā)達,資源分配不足,導致許多學生家長為了生計外出打工,而學生被迫成為留守兒童留在農(nóng)村上學,或者是父母平時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去管教,都是由爺爺奶奶管教,而且這些爺爺奶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對孩子也缺乏正確的管教,導致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主要落在班主任身上。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應該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把科學管理和藝術管理的方法相結合,融入到德育工作中,然后在不斷落實與探索,為學生全面發(fā)展而不斷努力。
一、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面臨的困難與挑戰(zhàn)
(一)社會因素
由于年齡較少,社會經(jīng)驗不足,很多小學學生都缺乏很準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以至于在社會生活中會受到很多不良誘惑的影響。比如不良網(wǎng)絡信息、惡劣的社會風氣等問題的影響。當學生將這些不良習氣帶回學校時,班主任的管理便會不斷加重,對應的德育教育與管理難度也會相應增加。
(二)學校因素
即便國家教育局要求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學校還是更加注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基本都是流于形式,這種唯成績論英雄的教育思想,把學生的成績作為老師的績效考核,導致很多教師對于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斷遞減,導致學生的情感、習慣、思想、道德方面等都被嚴重忽視,直接挫傷了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積極性。
(三)家庭因素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但是,在許多農(nóng)村家庭中,有些家長由于學歷較低,導致文化素養(yǎng)和知識水平不是很高,對于孩子過分缺乏有遠見的教育,教育觀念落后,導致許多學生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養(yǎng)成了許多的不良習慣;而有些家長由于工作比較忙綠,對于孩子總是無暇顧及,一昧將學生的學習與德育拋給班主任,使得班主任工作的開展面臨著很大困難。
以上這些因素,無疑增加了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難。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zhàn),作為農(nóng)村小學的班主任,必須清楚自身管理與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通過因材施教,把科學管理和藝術管理的方法相結合,實行諸多有效措施,為引導學生獲得更好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助力。
二、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管理措施和辦法
(一)將尊重、關愛學生作為德育的基礎
人和人之間的互動與交往均建立在彼此尊重、理解與信任的基礎上。[1]對于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而言,要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須將尊重學生意愿放到首位,只有尊重彼此,學生才會愿意尊重老師。同時,在學生教育中融入自己的愛心,才會讓脆弱的小學生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關愛與重視,然后才能真正實現(xiàn)“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效果。還有,做出決策的時候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考慮學生的感受、了解他們的心靈世界才能讓師生關系更緊密。
小學生在學習與成長過程中難免犯錯,若他們在出現(xiàn)錯誤時就不顧其感受當眾諷刺,或者人身攻擊,肯定會起反作用的效果,并且會對他們的自尊心造成巨大傷害,德育教育也將無從談起。反之,如果班主任在學生犯錯之后,因人因事做出適當批評,在這過程中做到尊重其自尊和人格,積極引導,必定會獲得良好教育成果。
(二)結合當?shù)亟虒W資源,創(chuàng)新德育方法
相較于城市小學教學來說,傳統(tǒng)的農(nóng)村小學往往會忽視德育教育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來說,會受到較大的影響。[2]而且農(nóng)村由于條件限制,學生解除外面的教學資源和學習課外知識比較少,為了增添德育教育的趣味性,而不是一味進行說教,所以班主任可以結合當?shù)氐慕虒W資源進行德育教育的設計,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的特色開展德育活動。
利用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或者每個地方本地節(jié)日開展德育教育,結合這些節(jié)日活動,延伸德育教育,傳承節(jié)日傳遞的精神,讓德育教育增添趣味性。
又或者在學?;蛘甙嗉夁M行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增設書法、舞蹈、唱歌、繪畫、講故事的比賽,把德育教育穿插在比賽活動中,讓學生培養(yǎng)興趣愛好的同時,提高學生知識文化水平和藝術素養(yǎng)。
(三)加強三者溝通,讓老師、家長、學生心連心
溝通能夠在眾多問題的有效解決中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每一次的溝通都能夠?qū)W生產(chǎn)生較大的促進作用[3]但是農(nóng)村小學的家長往往忙于工作缺乏對學生的管教,讓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十分困難,這時就需要家長配合和支持,所以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是對學生的教育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作用,才能更有效率地促進德育工作開展。
因此,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長會、微信、電話和家訪等方式保持長期的溝通,時刻一有情況向家長反映,共同解決辦法,一致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共同努力。但面對一些文化層次相對比較低的家長,他們對教育的意義認識不夠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顧的。針對這些觀念落后的家長,班主任應及時說服,令家長改變教育觀念,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達到共識,共同努力去教育學生。
三、總結
總之,作為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而言,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既是工作,也是一種責任。不管這條路有多少困難和挑戰(zhàn),我們必須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結合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投入溫暖的情感關愛,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情感與道德教育,從而提升和發(fā)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曾玉芳.淺談農(nóng)村小學德育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有效滲透[J]教育學期,刊,2019
[2]王樹強.網(wǎng)絡時代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
[3]覃石麗.淺析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溝通藝術[A].教育理論研究(第五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