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浪
摘 要:孔子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一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的精華部分主要體現(xiàn)在《論語》一書之中,作為一部集這位教育大師四十余年教學經(jīng)驗與教學理論思想結晶的宏偉巨著,它成為了世界歷史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遺產(chǎn),在國際上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意義和影響??鬃印墩撜Z》一書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jīng)給了我們許多語文教學上的重要提示,其語文教育觀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對現(xiàn)代語文教學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論語》;語文教育;啟示
孔子畢生致力于教育教學事業(yè),是一位盡職盡著且深受別人愛戴的好老師,可稱教師的優(yōu)秀典范,他門下若干優(yōu)秀的弟子。也是后世教師學習的典范。比如:愛學生,終于教職;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言傳身教,知行統(tǒng)一;立志樂道,持之以恒;克己內(nèi)省,改過遷善;后生可畏,教學相長;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等思想,都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接下來我從四個方面談《論語》對語文教師的啟示:
一、語文教師要注重以生為本
孔子教育中的精華是樹立“生本位”,這也是我們推行語文教育的重點??鬃犹岢鲇薪虩o類,使更多的平民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有教無類擴大了教育對象。他認為人是具有可教性和可塑性的,人的先天素質(zhì)固然有高下,但是除了少數(shù)的生而知之者和部分不學習的人,其余大部分人是相差不大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主要是后天的學習造成的。所以孔子在他的私學中采用了比較開放的學習新式。這也應該是“孔子學生號三千焉”的原因。
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要學會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允許學生表達自我見解,創(chuàng)設學生獨立思考情境。我們應當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引導學生感悟領會,注意學生個性差異,加強學生個性化的語文訓練,學生只有在其中主體性得到充分尊重和發(fā)揮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形成主題人格。在實現(xiàn)新課改時,我們要轉變觀念,充分尊重學生人格,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相信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用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哺育后代,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舍棄了這些精神,就舍棄了語文的靈魂。
二、語文教師要注重教學相長
在教學活動中,孔子始終以一種謙虛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真誠的交流知識、探討問題。傳統(tǒng)教學認為老師是全知全能的。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老師先備課,然后按照備課的內(nèi)容按部就班的講給學生聽,學生則跟著老師的思路被動的學習。決定學生的優(yōu)秀與否就看上課記的內(nèi)容全不全,老師講的懂不懂。由此看來現(xiàn)在的學生還不如孔子的學生那樣“逍遙自在”,孔子的教學內(nèi)容靈活有趣,教學過程平易近人,這樣的老師放在現(xiàn)在,怎能不受學生歡迎?
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把教學過程當作學習的過程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從教學內(nèi)容看,語文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借助教材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教材中的內(nèi)容,大都是名家名篇,包含豐富的哲理。對名篇名家的解讀是沒有終點的,因為隨著日漸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日漸提高的文學修養(yǎng),教學者會不斷從作品中讀出新的內(nèi)容,來啟發(fā)學生的心靈,這對語文教師的專業(y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其次,從解讀的角度看,100個人就有100個哈姆萊特,面對古今中外的名篇名家,我們怎么才能達到和他們的情感交融?我想沒有哪一個語文老師敢打包票的說自己已經(jīng)完全讀懂了這些作品吧!所以,語文教學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教師的學習過程,做老師的只有懷著謙虛的態(tài)度,在教學過程中認真鉆研,從中吸收營養(yǎng),和學生平等的交流,也和孔子一樣不斷從學生的反應中得到啟發(fā),那么,老師的知識、修養(yǎng)水平、教學能力才能不斷的發(fā)展和提高。
三、語文老師要注重自身修養(yǎng)
孔子在《論語》中明確的提出了“修己”觀。提出了四種人的概念:圣人、賢人、君子、小人。圣人和賢人都是完美的人,一般人很難達到這樣的標準,因此,孔子的教學目標就是“君子”,這就需要通過修己來達到了。
孔子講為人師表首重“人文性”的修養(yǎng)??鬃诱J為教師應當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來影響學生,我想“不言之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語文教師當為人師,少說多做,以身作則,以自身良好的行為為學生樹立典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主動接受教育。
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遵循學生身心成長的規(guī)律,減少額外的干預,像孔子那樣以教育情境的熏陶。就像王輝說的“最好的教育者不是那些擁有鮮花和掌聲的人,而是那些擔當無為之教而默默無聞以至于大家不知有之的得道者”,只有我們做到了不對學生的成長橫加干涉,只是引導學生按照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去學習、去體會、去發(fā)現(xiàn)。去學會“修己”,這樣的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習,學會省會,才能發(fā)揮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
四、語文教師要熱愛生活
作為一名高三教師每天7點踏進課堂早讀,到傍晚7點才離開學校,在課堂上度過的時間幾乎成了我們每天生活的全部重心??鬃訌氖陆虒W是基于他的人生理想,通過教書育人的實踐活動他贏得了榮譽。成就了自己的輝煌。而我們大多數(shù)普通的教師。追求的是平凡的生活,希望每天的生活都有價值,富有新意。那么,教學過程對我們就該富有生活的意義,我們應該在教學活動中體味人生。寄托理想,抒發(fā)人生,迸濺智慧。只有這樣教學工作才不能讓我們有一層不變的重復感,我們的生活才每天都充滿活力,工作才能富有激情?;谶@種心態(tài),當教學工作遇到困難和坎坷時,我們就不會煩惱和泄氣;當教學工作取得成績時就不會沾沾自喜,因為成敗得失就是生活的常態(tài)。做到了這些,在教師身上體現(xiàn)出的樂觀、進取、堅韌、富有責任感的精神就會化為巨大的人格力量,從而影響學生,使語文教學對于教師,對于學生都具有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總之,在此談論孔子的為師之道,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改變陳舊的觀點,樹立新的教師觀,把這種觀點落實到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的人才,與此同時也讓自己的職業(yè)生涯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參考文獻
[1] 郭沫若 十批判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2] 程昌明 論語譯注[M]沈陽遼寧名族出版社1996版
[3] 張志公 傳統(tǒng)語文教育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62版
[4] 李啟謙 孔門弟子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 198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