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瑞軍
杭錦后旗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開展,開展較早。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杭錦后旗第一中學、五中、六中,從內蒙古師范大學和包頭師范學院美術、音樂系畢業(yè)的各門類藝術專業(yè)大學生,分配到各個中學,他們在學校發(fā)現(xiàn)美術、音樂特長生,創(chuàng)辦藝術專業(yè)興趣小組,開設藝術專業(yè)教學課程,許多參加藝術專業(yè)興趣小組的學生,高中畢業(yè)時,直接報考各類藝術院校,被錄取。畢業(yè)后回到杭錦后旗,又到中小學任教。同樣,也舉辦各類藝術興趣班,使得學校藝術教育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和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和發(fā)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不斷涌現(xiàn),中小學藝術教育與時俱進,各中小學校都在不同程度地開展特色藝術教育,使得杭錦后旗中小學藝術教育健康有序發(fā)展。如美術類別的:陜壩中學的學生紙面版畫;陜壩小學的衍紙藝術;奮斗小學的葫蘆畫、扎染;北馬路小學的石頭畫;西城小學的剪紙;實驗小學的簡筆彩畫等,都已經形成了特色,每個學校也有不同程度的側重面,使中小學藝術教育在各學校形成主打方向,以特色取勝,以特色決定面貌風格,使得杭錦后旗中小學藝術教育 有了很大進步,學校也都非常重視,不同形式和程度開辦藝術教育專門教室和展室,使得學生們在此接受藝術教育和展示學生作品,每年旗教育局還要定期舉辦中小學生各類藝術比賽,各個學校也舉辦各類藝術比賽,以促進藝術教育良好有序發(fā)展,涌現(xiàn)出眾多藝術尖子人才。文化部門也每年舉辦美術、文藝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如美術館的眾多畫展中,都專門開設中小學生和教師作品版塊,對他們的作品進行展出,還不定期舉辦重點美術教師美術創(chuàng)作培訓班,提高老師們的專業(yè)創(chuàng)作能力,更好地提高對學生的藝術教學質量。遇到重大節(jié)慶,文體局舉辦大型文藝展演,精選中小學生文藝節(jié)目參演,這些活動的舉辦,對學生藝術教育起到推波助瀾的巨大作用,使得杭錦后旗藝術教育遍地開花,蓬勃發(fā)展。
另外一支藝術教育力量,就是遍布陜壩城區(qū)的各類藝術培訓中心,他們都是由藝術院校專業(yè)畢業(yè)回鄉(xiāng)的大學生舉辦,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教學能力,教學內容生動活潑,形式多樣,藝術品種繁多,涵蓋了幾乎所有的藝術門類。其教學靈活多變,多是利用學生課余時間進行學習,授課方法和形式更貼近學生的興趣,受到家長們的普遍歡迎。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國家從2007年開始,由當地文化部門負責開展社會普查和項目傳承申報工作,全國基本上由文化部門主導主抓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由于非遺工作開展時間短,2007年開始,用三年時間普查,并同時開展項目名錄申報工作,第一批全國和自治區(qū)項目名錄,公布時間為2008年,所以,從項目公布到傳承保護,工作時間起步較晚,自治區(qū)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從2016年開始,每人每年補助費用5000元,用于帶徒傳承補助,由于經費少,傳承帶徒只限于社會愛好者為主要對象。
非遺傳承教學進入學校,有很大難度。文化館在這方面做了探討性傳承工作。2017年舉辦剪紙、面塑二期小學生培訓班,邀請實驗小學學生30多人,進行了為期半天的觀摩性培訓,收到很好效果。2018年,文化館又與奮斗小學聯(lián)系,由我旗自治區(qū)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楊文芳,到奮斗小學進行了為期1年的面塑教學,利用星期五下午,學校安排一節(jié)課時間,對全校1800名學生進行課堂培訓,收到很好成效,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2019年,文化館又選派市級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韓春霞,為北馬路小學30多名學生進行剪紙教學,效果很好。
在學校中小學學生的藝術教學中,也都自然而然地不同程度地穿插非遺傳承教學,傳授非遺知識和技能,如剪紙、馬勺繪畫、折紙藝術、兒歌民間舞蹈等等,都把非遺項目融入到教學中來,與學校藝術教育的啟蒙階段和青少年認知階段、技能能力提高階段,這三個階段的方面有機結合,把非遺傳承教學巧妙地加以發(fā)揮,產生良好的效果,如北馬路小學學生的石頭畫;奮斗小學的葫蘆畫、扎染;陜壩小學的衍紙;西城小學的剪紙等,都是非遺項目,在這些學校被學生們廣泛利用,形成了本學校的特色藝術面貌,作品也在校內展示,并參加上級的各類藝術比賽,對非遺傳承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在廣大師生中,也被廣泛接受和認知。
文化部門,也經過十幾年的廣泛有力宣傳,使的全社會和廣大中小學生,由不知道什么是“非遺”到現(xiàn)在人人皆知,非遺保護傳承得到全社會認知。
杭錦后旗中小學藝術教育呈現(xiàn)出繁榮景象,發(fā)展勢頭良好,但也存在著城鄉(xiāng)差距大和普遍師資不足,器材教具缺乏和文化課擠占非遺課時等問題,是制約藝術教育發(fā)展的主要因素。非遺傳承人進入學校課堂,是成為非遺傳承教育的瓶頸,由于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都在社會上,不是教師,也沒有教師資格,由文化部門主管,與學校教學是二個序列,他們進入學生正式課堂難以實現(xiàn),只能由文化館安排短期培訓來完成非遺傳承任務。為了能有效克服藝術教育融入非遺傳承的短板,改變非遺傳承教學在中小學生的窘困局面,國家和自治區(qū)也認識到非遺傳承在中小學生中的重要性,正在研究出臺相應措施加以改進,來補充非遺傳承的不足。我旗應加強文化與教育部門間聯(lián)系,形成合力,在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不局限本地區(qū)的非遺項目,可以拓展到中原地區(qū)或整個中華民族的各類非遺項目,尤其是列入聯(lián)合國的世界級非遺項目和國家級非遺項目,選適合的項目引進回來,進入課堂,使學生從小知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奮斗中學和職教中心藝術特長班的取消,不同程度上使我旗具有藝術特長的學生進入高等藝術院校深造,產生了一定影響,應當恢復。
在杭錦后旗的藝術教育中,應遵循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強調藝術教育與立德樹人相結合,融入更多非遺項目,豐富學生藝術視野,跟上新時代日益增長的速度和步伐,不斷提高學生對非遺文化深入了解,真正把中華文明持續(xù)弘揚,發(fā)揚廣大。使的杭錦后旗中小學藝術教育健康有序良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