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華
摘 要:小說是三大文學式樣之一,其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對完整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和深刻的環(huán)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即是一種人文性與藝術性并存的文體。學生對小說的學習目標也即是領悟此人文性與藝術性,但絕非是在教師灌輸與牽引下的領悟,而是其的自主化、個性化領悟,即“自主感知”,從而將此人文與藝術充分內化進自己的思想與審美觀念中?;诖?,本文便就“高中語文自主感知式小說閱讀教學策略”的話題做出分立:課本劇編排、影視劇觀看、靜態(tài)化朗讀此三大方面的闡述。
關鍵詞:高中語文;自主感知式;小說閱讀
小說是一種通過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及環(huán)境描寫反映某種主題的文體,是一種靈活、生動的表達方式,在這樣的靈活與生動下,最忌諱的便是知識分析式的解剖、講解與灌輸,而當為在深入其故事情境基礎上的個性化、自主化體驗、體會與感悟,也即“自主感知”當成為小說閱讀教學所當遵循的主要原則。以下,則便是結合具體的高中語文小說案例,對具體的“自主感知”的三大落實方向的探究。
1.課本劇編排:投入角色體驗人物情節(jié)
課本劇即師生通過改編小說為劇本,進行角色扮演與故事演繹的一種活動。在傳統(tǒng)的小說閱讀教學模式下,對其內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jié)的分析大多皆通過旁觀者立場的看待與提煉,這確乎具有全面性,但并不具深刻性與對學生主體而言的趣味性,而反帶給其一種完成任務的緊張感與壓抑感。而當將立場轉化為“當局者”,即讓學生去扮演文中人物、演繹故事情節(jié),其則需要去深入角色,正視其與其余人物之間的關系、深入體會在特定的情境情節(jié)下角色的心理狀態(tài),進而通過語言、動作與神態(tài)等進行外化表達,其學習興趣則將大增,且其之于人物與情節(jié)的理解亦將更為深入。
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教學中,文中在開篇便描寫了黛玉的心理: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對此,若同學們只是以旁觀者的立場一溜煙兒地略過,其所能捕捉到的便多只是黛玉初到賈府時的“生分”,而若自己去扮演黛玉,則需要去站在黛玉的立場上,在細細分析此句每一字的基礎上對這樣的心理進行細致的揣摩和體驗:自己只身千里來到外祖母家,在那一大家子面前已經是一個外客,況且“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今日所見的幾個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痹谶@樣的家族里,規(guī)矩多、耳目多,自己若不留心在意,肯定會被他人恥笑,自己因為寄人籬下本就脆弱的自尊也定會受損,到時自己留該如何留,走又該去何處。這樣一分析,扮演林黛玉的同學則會在深知此種心理的同時,將自己的動作、眼神與語言進行恰當?shù)奶幚?。而講臺下的學生觀眾則亦將會通過此生動形象的演繹深入領會到此人物心理與性格、深入理解之后有關于此人物的諸多情節(jié)。
2.影視劇觀看:形象化樹立人事物印象
除卻由學生親自操演的課本劇,還有經過專業(yè)處理的、人景與物面面俱到的既已演繹好的由小說改編而成的影視劇可供“自主感知”式的閱讀教學所利用。演員獨到的表演技藝、道具布景的精致化與全面化、恰如其分的背景音樂插入、剪輯記憶的高超精湛等,皆為學生腦海中形象化人、事、物印象的自主樹立、對小說人物、故事情節(jié)與諸多細節(jié)的自主理解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例如:我們還以上述《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教學為例,由于其內所描述的人事景象具有歷史性而鮮會被現(xiàn)代學生所想象與理解,因此,在教學之初,我便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播放了87版的電視劇《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進賈府”片段。在這里,且不說同學們對林黛玉、王熙鳳、外祖母等一行人人物形象的生動化感知,其對文中提到的榮國府“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游廊,當中是穿堂,當?shù)胤胖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的建筑布局、“金絲八寶攢珠髻、朝陽五鳳掛珠釵、赤金盤螭瓔珞圈......”等的珠寶首飾、當時時代人的服飾、裝扮和禮儀等則皆會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從而在最大限度上促進同學們自主地投入故事情境,對故事情境有一個生動形象的印象,為之后對小說藝術的全面性感知奠定堅實的基礎。
3.靜態(tài)化朗讀:全面性感知小說藝術
繼課本劇演繹與影視劇觀看之后,則必得回歸至對于小說文字型文本的看待上來,即透過小說文字,依托在腦海中形成的對于小說人物、情節(jié)的形象化感知,去全方位地感知與解讀小說的情節(jié)藝術、語言藝術、結構藝術等。而此感知與解讀的最好方式卻并非為教師的講解,而是在學生自主原則下、在“自主感知”式的模式下的學生對于文本的靜態(tài)化朗讀。
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繼上述的影視劇觀看之后,在我引導下的小說解析之前,我則先讓同學們去依托由影視劇帶給自己的關于小說人物、情節(jié)與環(huán)境的形象化印象,進行文本朗讀,在此中,除卻需要對小說情節(jié)內容進行感知外,還需以作者視角對小說語言、結構、敘事視角、情節(jié)設計等進行觀察,以全面感知小說藝術。在此過程中,則沒有教師聲音的介入,只有同學們自主的感知、觀察與琢磨。而此感知與琢磨的結果無論對否,對此類小說藝術進行觀察與揣摩的意識已經形成,也已經對此具有了初步的思維,而相較于教師直接的灌輸而言,更能夠促進其對小說從內容與形式藝術的掌握。
總之,唯有學生的自主性、個性化感知才能夠契合小說文體本身的靈活性與生動性特征,同時促進對小說的理解及其自主的小說閱讀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沈蕓.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的反思與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234.
[2]楊慶慧.高中語文小說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名師在線,2019(3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