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球
【摘要】當今社會,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因為一些公眾道德意識的缺失和轉型期社會的某些特殊性,造成道德冷漠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如果擁有良好品德,我們會站得更高,望得更遠,跑得更快。因此,我們要從小密切關注、時刻狠抓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小學生品德的形成,來源于生活實際,來源于生活的點滴。我們要依托好這個源頭,不放過任何一次培育品德的時機,以期引發(fā)品德體驗與認識,喚醒內(nèi)心深層次的品德情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
【關鍵詞】良好品德;生活實際;生活體驗;小紅豆大道理
品德是當今社會公眾的一張名片,一個人要成就大業(yè),必須具備良好品德。先賢提倡的禮義廉恥,亦即當今公眾的品德修養(yǎng),講求社會秩序的維持、為人處世的道理。人生的未來成敗,是由一個人的品德好壞決定的。那些犯下販毒、縱火、殺人等彌天大罪的罪犯,不正是因為出現(xiàn)了品德問題,才走上邪路的嗎?一個人具備良好品德,才能做好人、做真人。因此,品德是做人的一個準則。
總而言之,社會公民必須具有良好的品德。如果從小培養(yǎng)好孩子品德,就能更好促進學生成才,成為有用的人。正如小樹苗一樣,一開始千萬不能讓它彎曲著長,如果彎曲著長大,要再長直就很難了。因而,我們要從小抓好學生的品德教育。但小學生年齡小、不懂事,要培養(yǎng)良好品德,無論是在生活點滴中,還是在課堂教學上,都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汗水。它不是朝夕之間就能完成,而是一場艱巨持久戰(zhàn)。這既需要道德與法治老師,也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一起肩負責任,去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那么,我們要如何去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品德呢?基于從事多年的品德教育,筆者認為,應該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從生活點滴中入手,培養(yǎng)他們的品德。
一、從熟悉的生活中歌唱促孝心
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啟迪人的品德。根據(jù)小學生喜愛音樂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利用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歌曲,促進、培養(yǎng)學生孝敬長輩、父母之心。在學習《讀懂彼此的心》這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和著音樂吟唱“我的好爸爸、好媽媽”之類的親情家庭音樂,讓學生沉浸在音樂中體味父母的不辭勞苦,從而感悟如何孝敬好長輩、父母,成長為好孩子。又如,學習《讓我們的家更美好》這一課時,筆者挑選能展現(xiàn)家庭親情的《讓愛住我家》歌曲讓學生吟唱,使學生在美妙的歌聲中體味到了家庭的溫暖、美好,理解父母的辛勞,孝敬父母,一起擔負家庭責任。
二、觀賞生活照片促成長
照片能真實地反映生活,家庭照片是家庭生活的真實再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家庭生活的點滴,引導學生回顧家庭生活照片,去體味家庭生活中的愛,去調動家庭生活的積極性,去激發(fā)熱愛家庭的情感。例如,教學《家人養(yǎng)育我長大》時,讓學生帶家庭生活中的照片到課堂上,講述照片中的情景,講述自己的成長,父母對自己成長的愛,對自己成長的日夜操勞。通過回顧與講述照片,學生深深體味到家人對自己成長所寄予的希望,家人對自己濃濃的關愛,進而心存感恩,進而學會用實際行動去表達對家人的愛,在生活中,少給家人添麻煩,少讓家人操心,自己時時刻刻多去關愛家人。
三、從生活體驗學交朋友
一個人的成長進程,朋友是不可或缺的。在生活實際中,交到真心、誠摯、正能量的朋友,會讓自己更加充實和快樂,對一個人成長的幫助受益匪淺。如,學習《我們的好朋友》時,筆者通過播放音樂《找朋友》來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一邊唱歌一邊玩游戲。在這樣非常熱烈的氛圍中,再讓學生描述好朋友的特點,分享和好朋友之間的開心事。學生體驗到友誼帶給自己的溫暖,真切感受到生活中朋友真情的存在。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切入,能更好學會與朋友相處,珍惜深厚長久的友誼。
四、從小紅豆到大道理
記得有一次上常識課前,筆者要求學生從家里帶小紅豆來學校上課。上課時,筆者卻發(fā)現(xiàn),學生們都沒有帶豆子來學校。這時,讓筆者驚喜的是,有一位學生舉起了一大袋紅紅的豆子。筆者讓他把紅豆子發(fā)給每一個學生,要求學生們認真去實驗、觀察。這節(jié)課,有了這一大袋紅豆子,學生們完成了學習任務,真不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筆者在表揚這位學生的同時,也借機教育學生們,好東西分享出去,能讓一份快樂變成無數(shù)份快樂,自己也能更快樂。
實驗結束后,筆者發(fā)現(xiàn)一些自覺的學生將豆子扔到垃圾桶里,而不自覺的學生則隨地亂扔。針對這現(xiàn)象,筆者表揚了行為得當?shù)膶W生,批評了隨地亂扔的學生,責罰他們放學后打掃好教室衛(wèi)生。被責罰的學生很不情愿,筆者借機給他們說起了道理:“我們要做一名有良好品德的學生,假如大家都像你們一樣隨地亂扔垃圾,那我們的課室會怎么樣?我們的校園會怎么樣?我們的家園會怎么樣?……”一連問了幾個問題,他們沉默了起來,于是,筆者趁勢教育起來:“生活中,要講究衛(wèi)生,要愛護花草樹木,要愛護公共財物,做到這些,才算好品德,才是一個好學生,長大后才能發(fā)光發(fā)亮……”這幾個學生聽了,欣然接受了責罰。筆者又順勢表揚他們,“能知錯,能認錯,能改錯,你們做到了,就是好學生”。
放了學,那個帶紅豆來學校的學生心血來潮,把剩余的紅豆一顆顆地種進了學校的一小塊空地上。當時,筆者不知道他做了這件事,不知不覺中,過去了一個月。那天,種紅豆的學生一見到筆者就拉著往那塊空地走。這紅豆,一個月前他親手種了下去。“頭幾天,沒有一點動靜,慢慢地,小紅豆開始發(fā)芽、抽枝展葉、越長越大?!彼d高采烈地說。筆者聽了十分欣慰,語重心長對他說:“好孩子,你真懂事!你知道嗎?如果山區(qū)樹木被大量砍伐,遇到下大雨,泥土就會大量流失,房子會被沖垮,人們會無家可歸……”學生聽了,心里一顫,滿臉痛惜。“你明白這是為什么嗎?”他大聲回答:“這是因為山區(qū)樹木被砍伐了。假如人們不去砍伐樹木,泥土會被樹根牢牢抓住,再大的雨也沖不走它?!薄罢f得好!你的這種做法很好!你種了紅豆,是愛護自然、勤儉節(jié)約的好品德,要好好保持。我們要愛護大自然,愛護青山綠水!”學生堅毅地點點頭,心領意會。筆者望著他,默默祝福他能像這紅豆一樣茁壯成長。我們美好的生活,不僅需要美好的品德來襯托,更需要美好的品德來呵護。如果我們都具有好品德,延續(xù)好品德,創(chuàng)造好品德,生活不就更加美好嗎?
小學生品德的形成,來源于生活實際,來源于生活的點滴。我們要依托好這個源頭進行教育活動,才能更好引發(fā)他們的品德體驗、品德認識,才能更好喚醒他們內(nèi)心深層次的品德情感。從小學生的生活點滴中出發(fā),關注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與內(nèi)心世界的沖突,將生活教育與品德教育融為一體,良好品德不就在他們的心靈中發(fā)芽、生根、開花、結果嗎?
參考文獻:
沈金華.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品德[J].讀寫算(教師版),2014.
[2]李美紅.加強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