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寶
摘 ?要:誠信除了是我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重要規(guī)范之外,同時也是新時期社會大眾普遍認可的軟約束行為規(guī)范,對社會以及個人而言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針對單個個人來說,誠信是其做人以及在社會立足的關鍵;針對整個社會而言,誠信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風貌以及凝聚力的形成。學生群體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誠信意識及行為不僅和自身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同時和祖國及民族的未來息息相關,由此可見小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對此,本文主要對小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yǎng)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誠信意識;誠信環(huán)境
在公民道德教育中誠信教育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同時其也是整個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誠信,也就是誠實信用。新形勢下,人們的道德觀念以及道德意識呈現(xiàn)出多樣化特征,各層次社會成員的道德標準不同,如市場上存在諸多假冒偽劣商品,人們忽視誠信的重要性、不誠信的現(xiàn)象十分常見,這些均直接影響著青少年兒童的成長,所以,加大誠信教育力度,讓學生做到自勵、自警、自省、自重極為重要。
一、發(fā)揮課堂作用,培養(yǎng)學生誠信意識
課堂是開展各項教育工作的重要場所,誠信教育同樣如此。教師在課堂教師中可以牢牢把握住所有可以滲透誠信教育的機會,貫徹落實誠信教育,如此既可以有機結合學生誠信教育認知和行為,還可以對誠信教育的內(nèi)容得到豐富和延伸,把誠信教育由理論向?qū)嵺`轉(zhuǎn)變,防止流于形式。在課堂中滲透誠信教育,首先,可以對“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設置,以此加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建設力度,切實落實誠信教育,借助思想課程有效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誠信意識,將良好的誠信教育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其次,教師還可以在其他學科教學中充分滲透誠信教育,例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金色的海灘上》一課為例,本文主要講述的一位小姑娘在海灘上撿貝殼的時候和一位畫家相遇了,畫家也想到遠處的礁石上撿一些更美麗的貝殼,就請小姑娘幫忙看守自己的畫夾和衣服,小姑娘同意了。在等畫家的時候,烈日當頭,讓人感到十分難受,但小姑娘仍寸步不離,一直等到畫家回來,畫家十分感動,想方設法要送一些貝殼給她,但都被她婉拒了。教師在教學課文的過程中,要把重點詞語抓住,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讀,并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在體驗文中美麗景色的基礎上,加深對誠信這種優(yōu)良品德的認識。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學生誠信意識
借助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之中,如此便能促進學生誠信意識增強,了解誠信做人的重要意義。在筆者的班上經(jīng)常有一些學生喜歡互相送小卡片,這本來沒有多大問題。但是,沒過幾天,卻有一些學生向同學要回送出去的卡片,如此便引發(fā)了很大的矛盾。這件事情看起來十分簡單,但背后所隱藏的教育隱患卻很大。學生不守信用,便會失去友誼。就此現(xiàn)象,筆者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了小論壇,讓學生在論壇中針對“我如何對待送給別人的禮物?”“如何對待他人送個自己的禮物?”展開討論。之后又以“言必行,行必果”為主題,開展了班會活動。在班會中,我為學生講述了宋慶齡奶奶誠實守信的小故事,告訴他們守信用帶給人們的好處。然后鼓勵學生積極探討論壇中的兩大問題,并積極闡述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明白做人要講信用,不能言而無信,知道送給別人的東西不能輕而易舉地要回來。
三、家校結合,創(chuàng)設誠信環(huán)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缺少誠信,這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有關,但家庭教育的缺位是最為直接的因素。家長應承擔起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職責。所以,家長必須將垂范意識增強,用高標準要求自己,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注重加大和學校以及教師的聯(lián)系,合力將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好。班主任要經(jīng)常開展家訪工作,在固定的時間召開家長會,設計家校聯(lián)系手冊,第一時間將學生的動向和情況掌握到,如此不僅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同時對教育合力的形成極為有利。同時,家長應定期組織開展家庭會議,在開展家庭會議的過程中,所有人員必須參加,針對孩子近期的表現(xiàn)情況、學習情況展開討論,同時兌現(xiàn)之前家庭會議中答應給孩子的獎勵。比如,在家庭會議中向孩子承諾若是考試有所進步,便獎勵其一套學習用具,那么當孩子在考試中取得進步后,家長應在之后的家庭會議中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以此發(fā)揮自身榜樣作用,切實落實誠信教育。除此之外,班主任還應給予家長幫助,使其充分了解到誠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向家長傳授誠信教育的方式方法,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合力教育,促進學生誠信素養(yǎng)提升。
四、結語
總之,誠信教育并非短時間就可以實現(xiàn)的,需要長時間的不斷積累。誠信除了是一種道德問題之外,同時也是一種法律意識,是全部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修養(yǎng)。在小學教育中誠信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具有重大意義,其和小學教學中的素質(zhì)教育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同時和小學生健全人格的有效培養(yǎng)息息相關。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學中,應積極對學生的誠信品質(zhì)予以培養(yǎng),利用各種措施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促進學生誠信意識增強,增強其道德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曹艷花.小學生誠信品質(zhì)培養(yǎng)的幾點做法[J].學周刊,2019(31):162.
[2]劉立君.小學生誠信教育小議[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3):58-59.
[3]謝文勇.關于小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8(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