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云
冬日的午后,輕柔的陽光流瀉于書桌一隅。端坐桌前,掩卷凝思,一個身影流轉千年,穿越時光,緩緩而來,愈走愈近,愈近愈發(fā)清晰……
洪亮的語音傳入耳際,撼入心髓: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如醍醐灌頂,心霾,豁然開朗,云開日出,云卷云舒……
源于孔子,緣于《<論語>里住著的孔子》——
疫情防控,封城封路,憂郁的心悸流轉著,急切中終于尋到了陽光的入口—— 何偉俊老師編撰的《<論語>里住著的孔子》。每日臨窗而依,或傾聽錄制的音頻,或在流淌的文字中聆聽何老師的詮釋,一個真實、有趣的孔子形象日益豐滿,其教育智慧安頓吾心:
終身學習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4.1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自省也?!?/p>
7.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以上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幾則。都與學習相關,反映孔子對學習的主張與態(tài)度:好學,樂學,向學,做一位終生學習的人。何老師認為:善學者,方可言教,方能善教。先學后教,方可為師;不學不教,貽害后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做一輩子教師,就要做一輩子學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知識結構的不斷更新,信息的日新月異,教師需要及時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適應現(xiàn)代教學改革需要。
因材施教
11.22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惫魅A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p>
孔子根據他倆不同的特點,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他對個性剛強、急躁的子路,加以壓制;而對猶豫畏縮的冉有,則加以鼓勵。
何老師指出: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對學生的天資、個性很清楚;策略是,面對不同的學生,給出不同的引導和建議;目的是,追求為事中道,達到最佳效果。
孔子能夠恰到好處地運用因材施教正是由于他對學生深入、準確的了解。我們作為教師也要向孔子學習,盡可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并創(chuàng)造空間。
曾經觀影《地球上的星星》,八歲男孩尹夏成績不好,調皮搗蛋,典型的問題兒童。美術老師尼克通過尹夏在學習中犯的錯誤和犯錯誤的方式,發(fā)現(xiàn)了尹夏在學習上的困惑是因為有閱讀障礙。他慢慢接近幫助尹夏,發(fā)現(xiàn)尹夏充滿想象力,喜歡畫畫。他用特殊教育方法幫助尹夏從困惑中走出來,并策劃了全校師生畫畫比賽,挖掘了尹夏的繪畫天賦,重燃他的自信和希望,改變了尹夏一生的命運,成就了尹夏。現(xiàn)在想來,尼克堅守的不就是“讀懂孩子”和“不放棄”的因材施教嗎?
是啊,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兒童都有獨特的智能傾向,以他的智能為標準去評價他,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兒童都是美麗的,都是可以培養(yǎng)的。作為一名老師,應該從根本上了解他們,從本質上剖析問題,找到孩子智能發(fā)光點,構建符合其智能發(fā)展的學習活動,使兒童從小就享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體驗生命的魅力。
注重德育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p>
4.16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4.1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24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p>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的道德教育以培養(yǎng)理想人格為目標,以“禮”和“仁”為核心,強調克己內省、自我節(jié)制,主張身體力行、言行一致。面對純真、可愛的小學生,我們更要注意在他們的心田里播下真善美的種子,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讀《<論語>里住著的孔子》,知孔子,會其義,悟教育之道,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智慧教育者,行走于教育生命之路,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