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枚
【摘要】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和重點,占據著語文教學很大一部分,在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語言表達等能力,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及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上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保證教學的有效性,不斷創(chuàng)新優(yōu)化閱讀教學策略已成為當前語文教學工作者身上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主要是結合語文教學實踐,針對中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策略進行的課題探究,旨在促進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有效提升,希望本文的內容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以一定的積極啟發(fā)。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教師;興趣培養(yǎng);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重點在于“效果”,它將學生是否真正有所收獲作為評判教學活動是否有效的主要標準。要想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目標,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都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重視小學生在閱讀課上的體驗感受,促使學生將學習主體性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以此來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品味,逐漸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以下將結合小學三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例,談談筆者對優(yōu)化創(chuàng)新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進行的探索與實踐。
一、“先學后教”的閱讀教學模式,使學生主體性地位不斷強化
中年級的小學生在經過前兩年的語文課程的系統(tǒng)學習之后,已經有具備一定的語文閱讀能力。同時為了促進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可以適當?shù)匾浴跋葘W后教”的方式展開語文閱讀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變革與突破,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而保證能夠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己先嘗試理解。在大致掌握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后,然后才是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指導。先教后學并不是讓學生沒有目的進行語文文章的閱讀,需要教師把握整節(jié)閱讀課程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引導性問題。因此,先教后學這一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引導性問題能力的要求很高。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仔細研讀教材,還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還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引。
例如,對于三年級《大樹下的小學》閱讀課的教學設計,首先提出幾個引導性問題,如,“西南邊疆地區(qū)不同于我們這邊,那邊的學校里有很多來自不同民族的學生一起上課,你們想不想詳細了解一下哪里不同嗎?”同時給小學生做一些必要的提醒與指示,“閱讀的過程中你們遇到的生字,可以試著先根據拼音進行拼讀,遇到的生詞先結合上下文自己猜一猜”。讓學生在具體問題情境的引導下,先進行對課文的自主閱讀、自主學習并嘗試理解生字、生詞,給學生以充足的探索空間,是讓學生嘗試自己學習的一個過程。
二、將思維導圖引入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激活學生思維
借助思維導圖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將閱讀的關鍵重要內容,以簡單概括的文字和醒目的圖形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種教學手段對于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重點突出、直觀形象、視覺沖擊強烈,是對閱讀文本內容的全新的解讀,便于學生增強理解與記憶。通常小學生會感到新奇而富有樂趣有趣,進而對語文閱讀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小學生在學習完一篇閱讀文章后,自己動手繪制思維導圖,不僅僅是讓學生進行知識點回顧,還能幫助其理清文章脈絡、明確中心思想、構建知識體系,這對于其語文理解能力的提升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小學生思維發(fā)散的過程,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將文章中的多個知識點建立有效連接,最終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對于學生發(fā)散思維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也有一定作用。
三、將情感注入語文閱讀教學中,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語文閱讀教學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塑造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情感教學是激發(fā)學生情感的一個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來促使學生情感產生積極變化,也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活動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通過豐富的情感體驗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通過閱讀來探索更廣闊的的世界以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精神世界。
例如,對于《秋天的雨》課堂導入,讓舒緩美妙的音樂聲布滿整個教室,同時給學生展示偏偏樹葉變紅紛紛下落或者細雨打濕落葉等等秋天的美妙場景的圖片,在欣賞秋色中喚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并啟發(fā)學生進行閱讀主題“秋天不僅有著豐富的色彩,有黃色、紅色,還有著美妙的聲音,你們聽這潺潺的細雨,這樣的景色你們覺得美嗎?一旦進入秋天你們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或許同學們可以嘗試閉著眼睛想象一下,有位作家也跟你們一樣聽到了秋雨、看到了秋景,和你們的想象到的是不是一樣的呢?”學生在如此美妙的場景下,盡情發(fā)揮想象,在進行閱讀文章時就會帶著自己對秋天的感受來品讀,在朗讀時也會注入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在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時就很容易產生共鳴,明白作者為什么說雨是溫柔的、是一個神奇的魔術師,為什么把掉滿落葉的水泥路比喻成彩色的地毯,對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真正學會感受散文中優(yōu)美而巧妙比喻的意境。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調動生活經驗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如,試著讓學生想象回想秋天來臨時自己親身體會,借助自己的親身體會對文本內容進行感知。
四、結束語
以上是筆者針對三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的探索實踐與經驗總結,提出的一些優(yōu)化策略。無論是情感教學、先學后教還是利用思維導讀教學方式,都是以學生為課堂活動學習的主體、將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作為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因而在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對小學閱讀有效教學探索不能止步于此,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并予以糾正和豐富。
參考文獻:
[1]彭秀蘭.探索學段閱讀指導? 夯實學生語文素養(yǎng)——以泉州市豐澤區(qū)第三實驗小學“書香悅讀”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06):48-49.
[2]董阿萍.鞏固基礎? 提升能力? 構建體系——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06):52-53.
[3]楊會生.閱出知識,讀出文明——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策略[J].才智,2020(18):63.
[4]權紅梅.融情于學,蘊情于讀——淺析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情感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2020(17):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