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蘭 蔣兵
【摘 要】目的:探究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方法在醫(yī)學檢驗中的作用。方法:選擇2019年6月-2020年5月,于我院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的8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血液細胞檢驗中標本采集、抗凝及檢測時間等因素對檢測質量的影響,對受檢者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進行分析,找出影響檢驗質量的相關因素,尋求相應的質量控制措施。結果:在相同溫度下,將采集后患者的靜脈血分別放置 30 分鐘、3 小時、6 小時,對應檢驗結果存在差異;同時,血液樣本的不同稀釋比例也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結論:為了有效保障血液細胞檢驗質量,還需充分做好質量控制,以降低誤差,提升檢驗準確性。
【關鍵詞】醫(yī)學檢驗;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0--01
近幾年,我國在醫(yī)療方面取得了極大的進步與發(fā)展,新型的診療技術也不斷涌現(xiàn),并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而在疾病診斷之中,血液細胞檢驗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檢查方式,在具體應用中,需要以正確的操作流程取患者適量的靜脈血,進而對血液樣本進行一定的檢驗,然后通過分析檢驗報告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也存在檢驗報告缺乏準確性的情況,既影響對患者疾病的治療,也會影響醫(yī)院的名譽。對此,就需要分析總結影響血液細胞檢驗質量的相關因素,并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控制,降低誤差,提升醫(yī)學檢驗工作的效率與準確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6月-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血液細胞檢驗的8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參與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41例;年齡22-59歲,平均(39.7±10.1)歲。本次研究已經(jīng)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對研究知情,自愿參與。
1.2 方法
使患者處于空腹狀態(tài)下,獲取患者肘靜脈血5 mL,并將其分別裝在2個試管內;分別經(jīng)抗凝劑處理后,以1:5000、1:10000的比例將其稀釋,而后對血液細胞進行檢測。與此同時,將1份分為60等份,并在相同室溫條件下,在室溫下放置:①放置30min,對其中的20份樣本行血液細胞檢測;②放置3 h后,對20份樣本性血液細胞檢測;③放置6h后,對剩余的20份樣本進行血液細胞檢測。
1.3 觀察指標
在不同稀釋比例以及放置時間兩個變量因素下,檢驗并記錄血小板(PLT)、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GB)以及紅細胞(RBC)等指標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5.0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稀釋比例不同時,血液細胞檢測結果對比
在靜脈血液不同的抗凝劑配置比例下,血液細胞檢測結果也會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各指標含量正常比例結果分別如下:PLT(192.47±20.34)g/L、WBC(11.43±0.12)1012/L、HGB(152.43±6.41)g/L、RBC(5.84±0.46)1012/L;各指標不正常比例結果數(shù)據(jù)如下:PLT(142.67±37.84)g/L、WBC(7.53±4.31)1012/L、HGB(112.43±15.62)g/L、RBC(4.36±0.53)1012/L;以上各項指標含量變化存在差異,有可比性(P<0.05)。
2.2 放置時間不同時,血液細胞檢測結果對比
在室溫相同條件下將血液樣本放置不同時間后,經(jīng)檢驗,血液細胞中各項指標也具有一定差異,且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3 討論
在疾病診斷中,血液檢驗是非常關鍵的檢驗手段之一[2]。但在臨川檢驗工作的具體開展中,由于受到多種方面因素的影響,就導致實際檢驗中也會存在一定的誤差,繼而導致臨床誤診、漏診事件的發(fā)生率有所提升。對此,就需要醫(yī)院充分重視臨床血液細胞檢驗的重要性,進而不斷加大對血液細胞檢驗質量的控制力度,并監(jiān)督血液細胞檢驗中涉及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以研究實際操作中可能影響血液細胞檢驗質量的因素,并有針對性的采取相關對策加以調整。就血液細胞檢驗工作而言,臨床醫(yī)師是最關鍵的執(zhí)行者,這就需要臨床醫(yī)師具備相應的專業(yè)水平與業(yè)務能力,要始終秉持嚴格、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并嚴格依據(jù)相關制度規(guī)定,規(guī)范采取相應的操作程序[3]。同時,在應用血液分析儀對血液樣本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還需要適當將其放置于合理數(shù)據(jù)范圍內的溫度環(huán)境下,嚴格依據(jù)相關操作流程,檢驗所采集的血液標本。在檢驗工作中,為了保證儀器可以保持正常運行,醫(yī)院還需要注意對設備展開定期的保養(yǎng)與維修,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儀器在運行中可能存在的故障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處理。另外,在檢驗前,還需要仔細檢查試劑與設備,以便充分了解設備運行情況,測試檢驗環(huán)境溫度,以確保檢測環(huán)境符合相關標準。
在此次研究中,通過將采集的靜脈血分分別稀釋配置為兩種比例,對各項指標進行了檢測,檢測項目具有可比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在溫度條件相同時,檢驗放置不同時間的血液樣本,可以發(fā)現(xiàn)樣本的各項檢測指標也存在一定的變化,且變化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可見,不同防止時間及抗凝劑配比下,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對此,在實際為患者進行血液細胞檢驗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影響檢驗質量的相關因素,關注每一個操作環(huán)節(jié),從而提升檢驗質量,提高檢驗結果的可靠性與準確性。
參考文獻
徐淑娟.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方法探討[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8,006(003):171-172.
程少波,鄭秀娥,劉文超.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方法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9,29(001):91-91.
姜輝.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方法探討[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00(00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