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樂平
“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作角”,這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概念。教學這一概念,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一、描述線段與射線
●教師讀題,學生想象—手勢比畫—畫出圖形。
(1)從一點A引出一條直的線,長度為100米,想一想是什么圖形,用手勢比畫一下,再畫出這個圖形。學生完成反饋后,教師出示圖1,板書:線段AB。
(2)從一點A引出一條直的線,長度是無限的,想一想是什么圖形,用手勢比畫一下,再畫出這個圖形。學生完成反饋后,教師出示圖2,板書:射線AB。
二、描述角的形成
●教師讀題,學生想象—手勢比畫—畫出圖形。
從一點A同時向兩個不同的方向引出兩條射線,想一想會形成什么圖形。先用手比畫,再畫出圖形,最后說一說這個圖形的名稱。學生完成反饋后,教師出示圖3、圖4,并出示角。
●教師讀題,學生想象—手勢比畫—畫出圖形—再次想象。
從一點A同時向兩個不同的方向引出兩條射線,但要與圖3或圖4不一樣的方向,請學生想一想會形成什么圖形。先用兩只手比畫,再畫出圖形,最后閉上眼睛想一想,還可以畫出不同方向的射線組成角嗎?如果要畫出來,會是怎么樣的?學生完成反饋后,教師出示圖5。
三、描述角的概念
觀察圖5中的這些角,想一想,這些角都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有同學問你,什么叫作角,你會怎么回答?進而引導學生得出: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作角。
四、自學課本
教師請學生看課本,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和角的標記符號,并在自己剛才畫出的幾個角中,標上角的記號。
五、動手畫角
請學生畫角,每人畫三個大小不同的角,邊畫邊說,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作角。
上面角的再認識的教學中,強調了概念的發(fā)生過程,讓學生在想象、操作、比較、概括的活動中,認識角的本質屬性,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qū)教育學院? ?3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