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巧靖 曾海 顏思蓮
[摘要]目的:了解當前大學生對CPR的認知現(xiàn)狀及實施意愿,分析阻礙CPR普及與實施的因素,提出提高大學生CPR參與意愿的相關對策,推進CPR的普及。方法: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對500名莆田學院在讀本科生進行CPR認知現(xiàn)狀與實施意愿調查。結果:自覺熟悉并且能正確實施CPR的大學生僅32.2%。46.8%的大學生在偶遇突發(fā)事件時愿意實施CPR。“擔心自己經驗不足,操作不當”是影響大學生實施CPR的最主要因素。課堂教學與講座培訓是大學生最期望的CPR學習途徑,占比分別達到了75.6%和71.6%。結論:高校應采取多元化的培訓方式提高CPR的普及率。定期組織培訓,鞏固學習效果。國家應盡快完善相關制度細節(jié),保護施救者,打消院外施救的顧慮。
【關鍵詞】大學生;CPR;認知;實施意愿
【中圖分類號】R3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3-051-02
心肺復蘇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對心跳呼吸驟停的傷病員進行人工呼吸與胸外按壓進行搶救的一項操作技術[1]。多數(shù)研究認為, 心跳呼吸驟停的傷病員若未在4min內得到有效CPR, 將會對腦和全身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損害。但由于各種條件限制,發(fā)生在醫(yī)院外的事故,醫(yī)護人員通常無法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進行救援,而在醫(yī)護人員到達現(xiàn)場前,僅15%~30%的心臟驟?;颊呓邮芰四繐粽叩腃PR[2-3]。因此,患者能否存活,取決于現(xiàn)場目擊者是否在第一時間進行準確施救。大學生思想新潮,接受度和可塑性都較強,CPR的普及應當首先在大學生群體當中推行。本研究通過對大學生CPR認知現(xiàn)狀及實施意愿的調查,了解大學生參與CPR的意愿與影響因素,尋找提高大學生CPR參與度的思路和方法,以期為CPR的全民普及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 采用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對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學院500名在讀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5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1 ?方法與內容 ?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莆田學院校園內使用匿名問卷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抽樣兼顧不同專業(yè),以提高樣本的代表性。問卷設計參照相關CPR標準操作流程,內容包括基本資料、認知現(xiàn)狀及實施意愿三部分。以匿名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當場發(fā)放、填寫、回收。
1.2.2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軟件整理和分析所得數(shù)據(jù),并進行統(tǒng)計描述和X2檢驗,以P<0.05判定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其中,男173名(34.6%),女327名(65.4%);醫(yī)學類學生236名(47.2%),非醫(yī)學類學生264名(52.8%)。
2.2 ?大學生對CPR的自覺認知程度
對CPR一無所知的大學生僅25名(5%)。165名(33%)大學生對CPR了解個大概。149名(29.8%)大學生自認為掌握了CPR理論知識,但不會實際操作,其中醫(yī)學類學生47名(31.54%),非醫(yī)學類學生102名(68.46%)。自覺熟悉并且能正確實施CPR的大學生共161名(32.2%),其中醫(yī)學類學生136名(84.47%)而非醫(yī)學類學生僅25名(15.5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33.574,P=0.00),醫(yī)學類學生自覺熟練掌握CPR的比例大于非醫(yī)學類學生。
2.3 ?大學生CPR操作知識正確率
如表1所示,醫(yī)學類學生和非醫(yī)學類學生正確率最高的條目均為“人工呼吸的吹氣時間”,分別為86.02%和72.35%。
2.4 ?大學生CPR相關知識來源途徑.
通過“講座培訓”和“課堂”方式獲得CPR相關知識的大學生比例最大,分別為59.6%和55.4%,其次為“網絡”(47.6%)和“書籍”(44.4%),見表2。
2.5 ?大學生CPR實施意愿與影響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偶遇突發(fā)事件時有234名大學生愿意實施CPR,其中醫(yī)學類學生151名(63.98%),非醫(yī)學類學生83名(31.44%),醫(yī)學類學生的實施意愿高于非醫(yī)學類學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3.018,P=0.00)(表3)。醫(yī)學類學生與非醫(yī)學類學生實施CPR的影響因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6 ?大學生學習CPR的意愿與期望途徑
課堂教學和講座培訓是大學生最期望的CPR學習途徑,分別占75.6%和71.6%。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84.2%的大學生表示愿意學習CPR,支持將CPR作為一門必修課進行學習與考核的大學生達到了83.6%。
3討論
衛(wèi)計委統(tǒng)計資料顯示,我國心搏驟停急救成功率不足1%,而發(fā)達國家的存活率為60%[4]??v觀近年來我國發(fā)生的院外心搏驟停事件,參與施救的多為醫(yī)療機構從業(yè)人員與醫(yī)學相關專業(yè)學生普通群眾寥寥無幾。因此,CPR的推廣與普及勢在必行。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群體對CPR有較高的知曉率,且醫(yī)學類大學生的CPR認知水平遠高于非醫(yī)學類大學生,但兩者對CPR的實際掌握程度均未達到自覺的認知程度。這與陸翠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可能與部分大學生未及時更新CPR相關知識、沒有定期鞏固所學有關,同時也指出了CPR普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CPR培訓并非一勞永逸,現(xiàn)有的多數(shù)培訓針對同一批次對象僅進行一次,后續(xù)未對學習效果和掌握情況繼續(xù)跟進,缺乏定期科學的復訓。
本研究結果顯示,莆田學院大學生對CPR的學習意愿較高。對實施CPR,醫(yī)學類大學生的積極性明顯高于非醫(yī)學類大學生,64.77%的非醫(yī)學類大學生會撥打急救電話但不會親自實施,這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符合[6-9]。而阻礙大學生實施CPR的三大主要因素為經驗不足、擔心引發(fā)法律問題、無法判斷患者是否需要CPR。由此可以看出,CPR知識的掌握只是實施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10]。
4 建議
健全大學教育階段的CPR培訓體系,以大學生為切入點,以點帶面逐步在全社會推廣和普及CPR。在大學教育初始階段開設CPR必修課程,后續(xù)可參考嚴翎[11]等對普通病房護士提出的建議,根據(jù)記憶周期以培訓的形式定期更新知識,進行科學的復訓。國外研究結果顯示,緊急情況下,緊張、缺乏應急能力等因素均可影響施救者操作,更甚者因無法判斷患者是否需要CPR而未選擇施救,錯過黃金搶救時間[12-13]。故在CPR培訓中應注重對學習者的心理建設,在施救案例的宣傳上,不必一味宣傳施救成功的案例,未成功案例也應同等宣傳,以減少公眾心理負擔,鼓勵施救行為。在培訓過程中,可參考周俊杰等[14]提出的團隊綜合演練法,采用團隊的形式,結合真實案例,增強情景模擬演練,以技能為核心, 從實踐入手,綜合應用各種手段,增強學習者代入感,提高應急能力。同時利用學校優(yōu)勢,通過校園網、校園廣播、宣傳欄等方式強化宣傳,以期讓學習者長久掌握知識和技能。
在事故中第一目擊者是否選擇實施CPR,其影響因素除了對CPR的掌握之外,還包括目擊者實施意愿的強弱。因此,減少目擊者的顧慮對于提高施救率至關重要。在影響大學生實施CPR的主要因素當中,除了顧慮自身經驗不足以外,多數(shù)人擔心引發(fā)法律糾紛或承擔法律責任。長期以來,施救者的處境較為被動,出于善心進行救助卻被誣告的案例不在少數(shù),這與我國前期相關法律的缺失有很大關系[15]。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84條規(guī)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新規(guī)已然實施,但大學生對實施CPR可能會產生的法律問題仍有較大的顧慮,這與大學生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缺乏了解密切相關,故在培訓時應知識、技能、法律三者并重,同時在社會上加大普法力度,增強公眾法律意識。
參考文獻
[1]段軍倉,黃桂園,楊志家.醫(yī)學生在心肺復蘇教學中常見問題探討[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13):109+122.
[2]劉燕,肖江琴,王海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駕駛員對CPR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的現(xiàn)況分析[J].護理研究,2016,30(06):685-687.
[3] Abella BS,Aufderheide TP,Eigel B,錢方毅,李宗浩.目擊者實施CPR(CPR)應減少障礙[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08(11):686-688.
[4]蔡偉紅,焦志勤.非醫(yī)學類大學生CPR認知現(xiàn)狀調查及技能培訓[J].黑龍江醫(yī)藥,2017,30(03):540-542.
[5]陸翠,靳英輝,王云云,陳娟,陳興,史曉彤,馬雯靖.大學生CPR認知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6,37(01):117-120.
[6]袁靜嬌,許嘉霖,江流煥,陳銀珍,方俊林,徐敬湘,林藝景.粵北地區(qū)大學生對CPR認知現(xiàn)狀與實施意愿的橫斷面調查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34):162-165.
[7]李澤典,李春玉,金錦珍,安桂花,張海蓮.延邊地區(qū)某高校大學生的急救技能知曉情況及施救意向[J].職業(yè)與健康,2016,32(15):2129-2131.
[8]李欣華,韓自華,夏萍,侯延峰,劉永梅,馬暉,馬紅霞,姚娜,魏靜茹,朱惠芳,雷秀清.寧夏高校大學生院外現(xiàn)場急救知識及技能普及情況調查分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6,38(07):663-665.
[9]雷云霄,饒聰聰,張夢藝,張騰威,李麥玲.278名社區(qū)居民CPR知信行及自我效能現(xiàn)況調查[J].護理學報,2018,25(11):51-55.
[10]夏哲遠,孔悅.院外CPR術實施意愿及影響因素的研究現(xiàn)狀[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6):42-45.
[11]嚴翎,史愛珍,卞素琴.CPR術護士復訓最佳間隔時間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4(09):789-790.
[12] Donohoe R T, Haefeli K, Moore F.Public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ac arrest and CPR in London[J].Resuscitation, 2006, 71 (1) :70-79.
[13] Miki Enami,Yutaka Takei,Yoshikazu Goto,Keisuke Ohta,Hideo Inaba. The effects of the new CPR guideline on attitude toward basic life support in Japan[J]. Resuscitation,2009,81(5).
[14]周俊杰,熊杰平,林宏忠.團隊綜合演練在院前心肺復蘇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20):2326-2327.
[15]張軍根,王紅妹.我國公眾急救技能普及的現(xiàn)狀與趨勢[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7,16(10):1115-1117.
[16]高仲劭.《民法總則》第184條“好人條款”之立法評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11):218-220.
[基金項目]本文系莆田學院2018年校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811498043)
[作者簡介]莊巧靖(1995.07-),女,福建漳州人,莆田學院護理學院學生,主要從事護理學理論與實踐研究。